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题)1 .下图为商代王位传承示意图。图中横箭头表示兄弟关系,竖箭头表示父子关系,斜箭头表示堂兄弟或叔侄关系,数字表示即位顺序。该图示内容表明商朝中丁If外壬2f河亶甲,祖乙,祖辛,一沃甲6祖丁,(祖辛之子y一南庚(沃甲之子)阳甲,(祖丁之子)A.嫡长子继承制逐渐确立B.王位继承缺乏制度规范C.兄终弟及方式渐趋成熟D.血缘宗法关系影响深远2 .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始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B.是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C.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3 .王磐在农桑辑要序言中说:“读孟子书,见论说王道,丁宁反覆,皆不出乎夫耕妇蚕,五鸡二彘,无失其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数十字而己。”材料反映了当时A.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B.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中国农民的富足生活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4 .下表为史记对战国时期相关社会现象的记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记载出处宋国一庄姓商人开了酒铺,他“升概甚平”(称酒公平)“遇客甚谨”,还把酒车牌挂得很高,以招彳来顾客,多做生意史记货夕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翠”史记田工传A.商贩注重市场经营的技巧B.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C.商业受抑制的境况被改变D.经商理念源于社会生活5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以六百石的刺史监察两千石的郡国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有效防范高级官员渎职C.以小驭大体现皇权至上D.兼顾行政与监察高效能6 .山西平陆汉代壁画里描绘着这样的场景:地主庄园的城堡及依附的部曲、兵家,是对抗农民的工事和武装;地主监督农民从事耕种;双牛牵引楼车和大型犁锌。可见平陆壁画A.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普遍使用B.印证了汉朝社会矛盾突出的事实C.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化的相关史料D.体现山西艺术创作水平日臻成熟7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东汉末年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的铁器,其中铁农具的出土数量在整个出土铁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下表为荆楚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主要铁农具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荆楚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主要铁农具统计表出土地点铁农具(单位:件)时期江陵凤凰山持面男佣1、持斧男佣1、持锄头女西汉1荆州市瓦坟E铁镰,铁斧(数量不明)西汉口随州义地岗铁斧4东汉二江陵马眼桥i铁锄1东汉口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迅速B.荆楚地区冶铁技术先进C.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D.政府鼓励民间自行冶铸9 .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弟子。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C.模仿南朝建立门阀统治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10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名士援引老子庄子来阐释周易等儒经,并热衷于探讨“有无”命题,提出了“任自然”的口号。这体现出当时A.儒家的正统地位逐渐丧失B.思想融合的趋势明显C.形成冲破名教束缚的风尚D.道教思想的影响深远11 .北魏史书中“熙平(516518年)初河北州镇。既无新造五铁,设有旧者,而复禁断,并不得行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而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铸四铢钱,轮廓形制与五铢同,用费损无利,故百姓不盗铸。故南方四铢钱流行”。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南方商品经济相对发达B.南北经济交流频繁C.北方完全以实物交易D.经济重心已在南方12 .唐太宗曾对门下省长官说,国家“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唐太宗此言表明A.国家治理有赖于严格执行国家制度B.人情的泛滥严重威胁唐王朝的统治C.三省六部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困境D.皇权的加强限制了官僚的议政功能13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14 .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湖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命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15 .下图为唐中后期到北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税收数量折线图。其变化趋势说明(A.唐宋土地政策渐趋宽松B.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社会动荡影响农业发展16 .宋初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17 .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交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刺激海外贸易的发展B.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C.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D.大力地加强人身控制18 .辽在上京设国子监,普遍设立府州县学,“勒石能铭,登高能赋,师旅能誓”者不在少数;西夏设立番学和汉学,官学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官学或私学是金朝士子步入官场主要通道,“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这表明辽夏金的科举实践A.阻碍了政治制度转型B.推动了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C.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强化了中华一统的发展格局19 .汉唐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则以宣慰使、安抚使、千户等官职封予各少数民族首领,其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遂形成一定制度。元朝这一举措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职权范围B.通过恢复分封制度以巩固统治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实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管理20 .宋代推行“官方标准契约”来规范土地买卖与租佃关系。土地的典当与买卖,有“活卖”(可赎回)与“绝卖”(不可赎回),“官契”与“私契”等多种形式。这可用来说明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商品经济较为繁荣C.经济法律体系完善D.土地转让较为频繁21 .宋代,形式多样的市民会社组织大量涌现。工商业者有“行会”,知识分子有“诗社”“文会”,文艺演出人员也有如绯绿社(杂剧)、清音社(清乐)、遏云社(唱赚)、雄辩社(小说)、绘革社(影戏)等团体组织。宋代会社的涌现()A.深受程朱理学思想影响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C.反映出城市经济的繁荣D.瓦解了社会等级秩序22 .有学者指出,宋代造物设计更加强调器物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理性美,且更加讲究器物造型上的简洁美,因此宋人所设计制造的器物不会出现大面积装饰,特别是在家具设计上多流行单色漆的运用。由此可知,宋代造物设计A.体现了器物形态的变化B.推动了务实精神的出现C.蕴含了理学价值的追求D.丰富了日常家具的风格23 .东坡志林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作为例证可以说明当时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C.三国故事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D.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24 .浦江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因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并在明代的法律中引入郑氏规范的内容。据此可知A.宋代以后宗法观念进一步强化B.儒家思想有助于家国治理C.援礼入法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D.程朱理学在民间影响巨大25 .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期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雍正帝做出这些改变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官员才干处理繁多的政务B.皇帝加强对官僚队伍的控制C.配合军机处行使中枢机构职能D.调动地方各级官员的积极性26 .清乾隆年间朝廷编撰皇朝通志,其中地理志突破了以往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种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27 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C.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的统一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27.洪武四年,朱元璋制定法律,规定庶民衣服上不得有金绣、锦绮以及绫罗,庶民只能穿由绸、绢以及素纱制作的衣服;到了天启年间,庶民服饰的奢靡以及逾礼犯上已经非常严重,朝廷也无力管制。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B.经济发展冲击封建秩序C.土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D.传统社会结构面临解体28 .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强调“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他以“心理合一”变“摄理入心”为“从心求理”,强调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认识天理;以“物我合一变“以吾心求物理”为“推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据此可知,“致良知”学说()A.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转变B.导致了理学思维方法的变革C.改变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D.实现了理学求理路径的转型29 .据如表可知,清朝前期的这些做法()顺治十八年(1661年),强令居民内迁以防范沿海居民和海外郑氏反清势力勾结康熙十一年(1672年),规定“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日者,皆拿问治罪”乾隆年间(17361796年),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人浙江海口”A.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B.缓解了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C.抵御了西方列强侵略D.基于清廷对国际形势的误判30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他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终撰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行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