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外国建设史一、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希腊1、古希腊城市外部空间规划有何特点?举例简要说明(1997)答:A:a、古希腊诸多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b、古希腊许多城市与建筑,建筑群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对称,而是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建筑景观。c、整个城市由圣地来统领全局,这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布局手法,从而在城市规划史上获得很高的艺术成就。B:实例:a、雅典城市内的各种公共空间是诱人的,古希腊建筑中通过柱廊所围合的半公共空间、场所、许多开敞的城市广场以及高贵淳朴、庄穆宏伟的雅典卫城等建筑形态,一道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b、雅典卫城的建筑群布局以自由的、有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既照顾到从卫城四周仰望它时的景观效果,又照顾到人置身其中的动态视觉美,堪称为西方古典建筑群体组合的最高艺术典范。C:圣地建筑的重要性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宗教祭祀职能,防御职能而成为城邦公民举行礼仪活动的场所和公共活动中心,成为古希腊公共生活的反映,公众鉴赏的对象。古希腊广场在承担贸易集市功能的同时,其聚会功能也是加以发展。古希腊的城市社会生活充溢着活力和公共精神。2、试述古希腊城市的基本空间要素并举例说明(1996)答:古希腊城市空间内的各种公共空间是诱人的,古希腊建筑中通过柱廊所围合出的公共场所,许多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以及高贵淳朴、庄穆宏伟的卫城、圣地建筑等建筑形态,一并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1、奥林匹克圣地:圣地中心建立神庙,在构图上统率全局,圣地周围建立起竞技场,会堂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善于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空间构图。圣地建筑超越了宗教祭祀职能、防御职能成为公共活动中心。2、雅典卫城:建筑群布局以自由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既照顾到从卫城四周仰望的景观效果,又照顾到人置身其中的动态视觉美,堪称为西方古典建筑群体组合的最高艺术典范。3、雅典广场:位于雅典卫城西北角,广场无定形,建筑群排列无定制。广场的雕像,庙宇,喷泉,因地制宜布置于广场侧旁或其中,广场是群众的聚集中心,有司法、行政、商业、工业、宗教、文娱交往等功能。古罗马3、维特鲁威理想城市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影响(2000)答: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理论(总结了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见解),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型。理想城市方案:1、平面为八角形:2、城墙塔楼间距大于箭射距离(充分考虑到城市防御和使用方便);3、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4、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5、为避强风,放射形道路不可以直接对着城门。在这个理想城市模式中:1、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2、把理想的美与现实生活的美结合起来;3、把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依据的希腊人人文主义思想统一起来;4、强调建筑物整体布局以及各局部之间和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5、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6、对其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阿尔伯蒂,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理论。4、古罗马城市的理想布局模式是什么?其在北非什么城市的规划中得到应用?试绘其简图(1997)答:古罗马营寨城模式: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4个城门,道路交叉处建设神庙。罗马帝国时期的北非城市提姆加德:是最典型的营寨城市。城市平面正方形,350m见方,东西12排街坊,南北11排,每街坊25m见方;广场比道路高出2米,用台阶联接。广场比道路高出2m,用台阶相连,四周有建筑环绕并有柱廊。城市有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或十字交叉或十字相交,在交点处为中心广场,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形。在主要道路的起点处或交叉处常有壮丽的凯旋门,在凯旋门之间有很长的列柱街,形成极其雄伟的街景,城市里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建。古希腊古罗马对比5、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城市建设有何异同?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等诸方面做简要阐述(2000)(1)答:从思想上看(从思想本源看,这两个时期都是希腊哲学思想的延续,表现出基本稳定一脉相承的特征)古希腊:唯物主义的认识观,人文主义的思想(重视人的至高道德修养),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公正平等的政体意见,从而创造了古希腊人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人本主义的生活形态,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圣地成为希腊城邦精神的化身和有形体现,成为城邦公民举行礼仪活动的场所和公共活动中心;从古典时期以卫城庙宇为中心,发展到希腊化时期广场成为城市中心。古罗马:伦理化的倾向,快乐的个人主义,宗教唯心主义成为“御用哲学”,超级国家的思想。使古罗马城市建设具有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特征。神庙退居次要地位,宣扬现世享受的建筑大量出现,广场由最初的集会广场演变成为了纯粹的纪念空间,体现强烈的人工秩序思想。罗马公民的城邦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宗教上的神人同形思想信仰,是从古希腊城邦文化中继承下来,随着时代发展,民主程度不断减退,形成强大的中央集团国家。(2)城市建设活动特点:古希腊古罗马A、布局结构1、网状,住宅狭小简朴,贫富混居,缺乏统一,严整的规则,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丰富多彩。2、卫城庙宇成为中心(公共精神,公共活动中心)1、军事化特征剧烈,世俗化,君权化;有城市轴线体系,体现王权至上的理性与绝对的等级秩序感,公共建筑大规模出现2、神庙退居次位、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秩序组织的焦点,市民活动让位于纪念活动,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B、城市空间要素广场、建筑群特点1、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布局手法,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同自然环境的协调2、建筑群早期缺乏严重的规划,希腊化时期追求广场的规整统一,按几何规律设计,且以希波丹姆模式为主1、强有力改造地形,强调实用主义,只追求开敞空间的创造以及建立整体明确的秩序感和等级观念,采用组数学的比例关系,将人独立于空间体系之外,体现罗马强大政治力量2、广场建筑群规模逐步扩大,共和时期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帝国使其成为皇帝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体现强烈的秩序思想。C、城市工程早期城市住宅肮脏,破败。希腊化时期卫生条件较好,尤功水设施与地下水道,且绿化种植为军事运输需要的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市政技术管理等均超过古希腊,单忽视问文化与精神功能,大量建设娱乐设施。古希腊中的城市与建筑、建筑群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对称,而乐于顺应的利用各种复杂地形以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建筑景观,由圣地来统领城市布局,这是早期的人文主义的布局手法在城市规划史上获得很高艺术成就。6、古希腊罗马城市公共空间有哪些要素?各自有何异同(1998)答:(1)古希腊:庙宇,圣地建筑群,卫城,广场。古罗马: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陵墓,剧场,斗兽场,浴场,宫殿,府邸(2)异同异同古希腊古罗马指导思想自由不规则,凌乱的空间形态总体是人本主义,自然主义布局手法王权至上,秩序思想尺度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采用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自然追求同自然环境相协调追求切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现实利益”(实用主义)地形顺应,利用复杂的地形改造地形,彰显力量强大,财富雄厚,以直接实用为目的形态自由,不规则,凌乱的形态,不追求平面上的平整,对称采用轴线系统,对称强调,透视手法,建立最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放空间公共空间公共活动空间整体纪念性空间广场形制开敞、自由封闭、严整成就作为早期的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布局手法,在城市规划中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在总体空间创造方面,注重空间层次,形体和组合,使之达到宏伟和纪念性的效果,成为以后城市规划的设计典范(理想主义的典范)举例奥林匹亚中心(神庙中心)雅典卫城雅典广场图拉真广场奥古斯都广场罗马国家城市都建有众多的公共设施。自由民主的爱国主义精神便是从这些公共活动中产生的,这种罗马公民的城邦爱国主义精神便以及神人同形思想信仰是从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的文化中继承下来的。7、(论述)试述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近代西方城市广场设计的优秀遗产,每一时代列举一广场为例,及其对我国今天方兴未艾的城市广场建设有何可借鉴之处(1999)二、中世纪1、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2013学)答: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主要由三种类型发展而来:a、要塞型(罗马帝国遗留的前哨居民点)b、商业交通型(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c、城堡型(封建主城堡周围)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了宗教背景与自然秩序,没有任何自上而下的政治力量的推动。(1),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基督教对世俗与精神世界的全面占领,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神权,宗教建筑基本上成为中世纪城镇中唯一的纪念性、标志性建筑,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并凭借庞大体量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局面(哥特式建筑是教堂的主体形式)中世纪城市格局一致性特点:a、教堂前形成半圆形或不规则的围合感较强的封闭广场,各广场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建筑群组合、纪念物布置与广场、道路铺面等构图各具特色。b、教堂、广场成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市民集合、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c、道路以教堂广场为中心向周围放射形成蛛网状(环形放射)的曲折道路系统,适应城市圈层发展,亦可设置路障消灭来犯者。d、城市天际线优美而有秩序,教堂占据城市中心成为绝对的制高点。(圣密启尔山城)(2)、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a、城市选址:因战争频繁,防御需要,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沛、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的地区,四周以坚固城墙包围,城市规模较小,发展向外扩张,产生城郊区。b、早期城市自发生长而成,城市总体形态以环状、放射状为多,后期也出现格网状城市(无历史遗迹,数量有限),多在无历史遗迹的新建城市中采用。例:巴黎(环形放射),卡卡松(环形放射),诺林根(环形放射,教堂广场为中心)c、由于封建割据,长期分裂,地方建筑风格丰富多彩、特色强烈;e、城镇平面常常表现为迷宫形式,除以教堂为核心形成的公共区域外,城市里不存在其他明确、纯粹的功能分区。城市划分为若干教区,教区范围内分布着一些辖区小教堂和水井、喷泉。中世纪形成这种自然的城市整体艺术景观并不是有意识规划设计的,而是城市自发演化导致的产物,总之,中世纪西方规划史上“自然主义”盛行。(3)、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质美丽、朴素、雅致的城市景观,平和、安详、亲切宜人的特质。a、城市和建筑普遍具有宜人的尺度与亲切感,广场规模、尺度合适(依赖于周围土地提供的粮食、自给自足,利用自然景观特质),建筑环境亲切可人(中世纪城市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b、民居和建筑群一般具有良好的视觉、空间感,有特色的空间介质,街道蜿蜒曲折、宽窄变化,空间节点小而别致(弯曲街道既可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暴晒,又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排除了狭长的街景,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接近人的细部)c、地域文化差异,每个城市各具环境特色,如城市主色调,巴黎(灰),威尼斯(金),西耶那(红);根源:基督教不躁动,内敛、自律、和谐一致。d、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拥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e、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的环境视觉秩序通过建筑物之间的相似与相异的明确分野而取得。(4)、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a、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