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心得感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选择。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思想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明晰何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具有突出地位和世界影响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教育强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育战略地位空前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势彰显。教育强国是国家崛起的基石、民族复兴的基业、共同富裕的基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具有双层内涵:一是要加快建设一个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和竞争能力强大的国家;二是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建设教育强国,基本抓手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既有各国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所谓共同特征,就是要遵循教育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建设发展水平高、服务贡献大、国际竞争力强的教育强国。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要立足人口众多且基础薄弱的资源禀赋、教育文化的历史底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追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模式。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部署,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刻理解教育强国战略,可以从强化战略意义、深化战略内涵、锚定战略支撑和落实战略布局等方面展开。建设教育强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及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依靠体力劳动和低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将为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创新劳动和高新产业所重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急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根本保障。建设教育强国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泉。文化传承创新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集中体现,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正是建立在“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之上。教育强国建设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参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助力各级各类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又扎根中国大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发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彰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建设教育强国是科技引领与进步的根本。科技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根本靠教育。十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获得了一半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60%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90%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我国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乃至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教育强国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石。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既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领域,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所强调的,教育是全球各国破解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社会学研究也显示,中等收入群体占较大比重的“橄榄型社会”是相对理想稳定的社会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畅通社会流动通道,对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至关重要。建设教育强国,基本抓手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既有各国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所谓共同特征,就是要遵循教育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建设发展水平高、服务贡献大、国际竞争力强的教育强国。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要立足人口众多且基础薄弱的资源禀赋、教育文化的历史底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追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模式。教育强国的战略内涵因侧重点不同而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教育自身发展水平高,即展现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国首先是教育自身的总体实力要强,一个国家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强国,其根本在于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二是教育服务贡献能力大,即表现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国必须充分发挥“外部的”社会功能,成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一系列强国建设目标,而教育强国排在首位。这充分表明,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以及国家人力资源水平显著提升,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将持续彰显。三是教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强,即体现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排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教育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前者指的是财政投入、入学率、办学条件等硬性指标;后者指向“教育的品质”,反映教育本源、本质或内在特征,最终指向“人的培养”。当前,追求全球教育比较中的优势地位,必须达成物质、制度和人的现代化相统一,基本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稳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人才质量持续提升,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最终实现育才和育人的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确立了行动纲领。立足教育发展战略,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有必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抓手,根本是高水平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核心是高品质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基础是高规格的教师队伍和人才队伍。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提高教育发展动能和效能。要进一步深化开放,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深层次的对内协调、更宽领域的内外联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球教育治理。二是以高质量教育公平推动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一道构成教育强国建设的“两翼”。要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等兼具质量和公平的重点工作,为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提供政策支持和实践引领。三是以人民满意的教育引领强国建设。人民立场和人民满意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价值导向,也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现代化,树立以人为宗旨的育人方式现代化,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治理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锚定“培养什么人”的总体目标,拓宽“怎样培养人”的实践路径,扭住“为谁培养人”的战略方向,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目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和险阻,我们必须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的要求,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实践路径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厚植爱国情怀,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要把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把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沟通协调、密切合作、同向发力,让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强国事业发展。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整合挖掘网络教育资源,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让网络思政教育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思政教育从“云端”润物无声沁入学生心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要建强教师队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方向性问题。只有把握好正确政治方向,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不管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都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落实到实践要求层面,就是要增强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依靠我国自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时代新人。实践表明,党的领导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育改革各方面,不断健全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把教育系统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让党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铸魂育人一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时代呼唤更多人才,我们唯有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的浩然之气,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赢得先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古往今来,从李贺“少年心事当拏云”,到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的呐喊,青年群体一直被赋予朝气蓬勃与希望的深层含义,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而核心竞争力关键在教育。当前,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需求,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便有了更为具体、系统的生动实践。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