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张共 15 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深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第29张共29张长安新能源东侧道路工程4.5/2017768S汪新民汪新民韦春陆陆 坚周 晨陆 坚纪 诚道路防护工程道路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018.03结施-01A共 15 张第 15 张1 工程概况本项目主要是对涪陵聚源大道内涝点进行整治,聚源大道内涝点位于涪陵新城区聚源大道钰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处,距现状盘龙路与聚源大道交叉口约300m。本次设计排水箱涵共长2334m。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本次设计范围内包含5段高边坡在此文件规定的“高边坡”范围以内,其中深基坑5段。其分布情况及设计防护措施详见下表:深基坑段落分布表编号里程边坡安全等级永久/临时边坡最大高度(m)立面投影面积(m2)岩土类型类型防护形式1K0+160K0+500两侧二级临时7.795298土质深基坑坡率法+土钉墙2K0+800K0+960两侧二级临时8.652768岩土深基坑坡率法+土钉墙3K1+250K1+330两侧二级临时7.02562土质深基坑坡率法+土钉墙4K1+840K2+060两侧二级临时7.533314土质深基坑坡率法+土钉墙5K2+230K2+260两侧二级临时7.34441土质深基坑坡率法+土钉墙2 设计依据与技术规范及标准2.1 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该片区1:500、1:2000地形图(2)业主提供的相关道路排水管网物探资料(3)涪陵区李渡组团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7年修改)(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08编制)(4)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2019.05编制)(5)涪陵区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20-2035)(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6)聚源大道三爱海陵段雨污水管网工程竣工图(2021.01)(7)涪陵新城区聚源大道2020年沥青路面大修工程施工图(2021.02)(8)涪陵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枣子湾泄洪箱涵)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报 告(一次性勘察)(2022.12)(9)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 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8)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J50/T-029-2019)(9)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10)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2021)(1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12)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13)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14)其它相关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地方标准3 工程地质3.1 地形、地貌拟建箱涵从聚源大道与鑫源大道交叉口附近起,主要沿聚源大道分布,止于聚源大道与鹤凤大道交叉口附近的现状水系。拟建场区原始属低山丘陵侵剥蚀地貌,原始地形为斜坡地形,场地地形总体上为西侧较高,东侧地势较低,场地内总体高程在304233m之间,总体高差在71m左右;现状地形平缓,地形坡度约在05。无深切沟谷,上覆土层有素填土,其下为砂岩和泥岩地层,场地地形地貌总体上较为简单。3.2 气象与水文工程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昼长夜短。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雨连绵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518.,极端最低气温-2.7(1928年11月20日),极端最高气温43.5(2006年8月1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年最大降雨量1378.3mm(1925年),年最小降雨量是783.2mm(1960年),日最大降雨量56.8mm/h(1980年6月3日),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大雨暴雨较多。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据区境气温观测资料,海拔1000m,每升高100m,年平均气温递减约0.4。历年平均无霜期满315d,年均雾日30.2d,年平均日照时数1188h。年平均风速0.9m/s,历年最大风速24.4m/s,全年主导风向为北东向。勘察区内未见冲沟、河流等地表水体,仅在终点处存在一鱼塘;拟建场地为一倾向东侧的平缓地形,在雨季地表水主要以面流的形式向场地东侧的低洼沟谷地带排泄。3.3 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位于石溪堡子场向斜北端靠北东翼,在该场地内的山坡上均有基岩出露,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及实地量测,场地岩层产状为2588,岩层呈单斜产出,构造裂隙不发育,场区未发现断层通过,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强风化砂岩层面和砂岩与泥岩之间层面(上砂下泥)开口宽0.51.0mm,半充填,以岩屑为主,少量粘性土,起伏粗糙,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在中等风化砂、泥岩内部层面和泥岩与砂岩之间层面(上泥下砂)多见闭合、且渐变过渡,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实地量测,场区构造裂隙主要发育以下二组:J1:7580,延伸810m,间距1.23.0 m,裂面起伏粗糙,结构面张开度3mm,在强风化岩中多充填泥质薄膜,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在中等风化岩中多见钙质胶结,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J2:34570,延伸24m,间距1.52.5 m,裂面起伏粗糙,结构面张开度3mm,在强风化岩中多充填泥质薄膜,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在中等风化岩中多见钙质胶结,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以上、两组在平面上呈“X”型共轭剪切裂隙。3.4 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Q4ml)的素填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和泥岩地层;覆盖层与基岩呈不整合接触。现将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灰色、褐黄色、杂色,由粉质黏土和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5-15%,直径5-16cm,局部可达25cm以上,尖棱、次尖棱状,碎块石为强、中风化的砂岩及泥岩构成,排列杂乱,分布不均匀。道路区该层结构为稍密中密,稍湿,系原修建聚源大道时压实堆填而成,堆积时间约8年,已完成自重固结。揭露厚度在0.6m16.20m,平均厚度4.52m。不整合。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该套地层为内陆浅湖相沉积,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该场地本次勘察深度内以泥岩和砂岩为主,砂泥岩之间多呈渐变过渡,局部地段砂、泥岩多呈夹层、尖灭、透镜体型式产出。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色,泥质结构,薄至中厚层状构造,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普遍含灰绿色粉砂质团块或条带较重,失水易崩解,泥岩越接近地表,其风化越强,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局部充填粘土,层面裂隙中多见泥质薄膜和铁锰质渲染,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折易断,断口陈旧,锤击声哑。中等风化岩石完整性较好,岩芯多呈柱状、短状状。砂岩(J2s-Ss):灰黄色、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厚至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团块或条带较重,强风化砂岩,裂隙发育,面粗糙,质软,手折易断,断口陈旧且已变色,锤击声哑,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断口新鲜,锤击声清脆,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短柱状。3.5 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区为一斜坡地形,大部份由素填土所覆盖,仅在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场地内土层厚薄不一致,局部地段较薄,在原始地形低洼地带,土层较厚,基岩埋藏稍深,基岩面坡角一般为510,局部较陡。根据野外风化的特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范表3.1.2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两种类型。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裂面多充填粘土,沿层面常见浅灰色泥质薄膜,钻孔强风化带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可折断,场区内均揭露到此带,厚度一般在0.80m2.20m,平均厚度在1.36m左右。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部分破坏,陡倾裂隙和层面裂隙较发育,裂面平直闭合,无充填,局部见铁锰质渲染,呈锈黄色,岩体较完整。钻孔岩芯多呈柱状,少量长柱状和短柱状,中等化带厚度在0.30m13.63m,平均厚度6.98m,本次勘探未揭穿此带。3.6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寻A中的规定,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拟建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3.7 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内地形总体上由北向南侧倾斜,区内无地表水体和泉水出露,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勘察区地下水按其赋存特征及水理性质可分为松散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土体孔隙水赋存于上部的土层中,素填土为强透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径流的补给,为潜水或包气带水,沿孔隙或基岩面渗流,具有补给排泄途径短、排泄量小、随补随排的特点,向场地东侧排泄,久晴时即干枯。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岩层裂隙中,尤其以强风化裂隙水为主,钻探深度内均有砂岩岩体分布,呈单斜产出,属相对透水层,泥岩体属相对隔水层,裂隙水赋存条件稍差,但存在风化带网状裂隙水。钻探过程中冲洗液在素填土中有漏失现象,各孔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均抽干孔内循环水,间隔24小时以后再进行了钻孔静止水位的观测,通过观测,钻孔中均无地下水水位。说明勘探深度内地下水不丰富,水量贫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向场地北西侧地形低洼处排泄;雨季可能在填土较厚及低洼地段汇集成上层滞水和少量基岩裂隙水。据地区经验,填土层为强透水层,填土层渗透系数取经验值10m/d;砂岩透水率在1030Lu,渗透等级为中等透水;泥岩岩体透水率在15.0Lu,渗透等级为弱透水,属相对隔水层。3.8 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环境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3.9 不良地质现象查阅相邻场地勘察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并经地表地质测绘和调查走访,拟建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断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河道、防洞穴、孤石和古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10 聚源大道已建管网分布和埋深调查情况根据业主提供的聚源大道已建管网分布图,聚源大道两侧(人行道)存在已建排污管网、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