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实践建议思考长期以来,乡村社区坚持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相结合,坚持党建引领、为国为民、协同治理多元化,推动社区治理从点状治理向网格化治理方向转变并取得了成效。基层党建搭建互联网平台、联动基层群众、多元组织、完善制度建设来引领和推动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对党建引领推进农村社区的有序发展的研究,让乡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社区治理核心竞争方向,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并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探索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模式,优化城乡区治理经验,将乡村基层治理升格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含义。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指的是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群众踊跃参与社区治理,协调改善社区治理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的新格局要求必须坚持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核心阵地,以政府协助治理、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引导,由最终实时调整社区治理创新模式。一方面,乡村社区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掌舵,发挥其政治组织优势,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其现代化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僵局,形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联合其他社区组织、群众、团体、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到多元共治网络体系中的模式,以点带面,层层筛选,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质量,精准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向服务型社区组织转变;同时又能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多元主体的潜在动力,赋权增能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塑造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二)当前乡村社区实行社区治理模式。当前乡村社区实行“1223模式”,即乡村社区将坚持以党建引领放于首位,实行“一联动二分包两成立三推进”措施,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结对共建,优秀党员发挥先锋示范作用,构建“党建+N”服务模式,凝聚群众共同参与乡村社区治理。“一联动”是指主体单位联动共建,积极联动扶贫办、大数据中心和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分包乡村社区片区,实地考察,统筹共建,选拔党组党群议事会,为深化社区治理打下基础。“二分包”是指社区责任和管理实行网格化分包,构建数据化电子网格管理模式,并筛选出典范党员。“两成立”是指同时成立党支部和党群议事会,致力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长效服务体系。“三推进”是指疫情防控、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三方面共同推进,即推进疫情防控,守好防疫安全线。疫情防控期间,党群议事会成员积极帮助乡村社区做好宣传引导、排查登记等工作,组织村委组委志愿值班,免费咨询,发挥模范作用,承担起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守门员”职业,加强基层防控力量,建立核酸检测便民服务站,提供线上预约服务,筑牢小区安全墙;推进小区物业改善提升,社区干部联合党群议事会成员,积极做好社区治理现代化政策宣传工作,寻求村民住户改善建议;优化小区环境,完善乡村小区公共服务配套措施,规范公共服务功能分区,联动志愿服务作为补充服务,由党群议事会组织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三)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随着社区的不断发展,居民多样性增加,由于乡村社区的居民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理解程度也大不相同,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区群众参与度低,社区治理难度加大,即使基层党建网格化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并未能充分发挥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缺乏公众参与度和创新性。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基层党建像航船的方向盘,能够引领社区管理能力提升,并且顾全大局、抓住重点,提供理论支撑;而社区治理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实践党建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模式。针对解决基层问题,化解基层矛盾,实现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关键所在。二、当前乡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多元主体权责关系不明确。由于各主体在利益、价值、理念、职责与义务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多元化处理社区治理事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社区治理主体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尤其以青年为主的社区和以老年人为主的社区差别比较大。青年社区专注于提升自身的经济能力,不关注社区参与;而老年社区老年人智能化应用程度低,思想观念与社区治理现代化脱节,再加上社区治理宣传不够通俗易懂,导致各主体权责关系混乱,参与度低。上级党组织包揽大权导致基层党组织的责任重而能力弱,难以作为,权责界限模糊不清致使基层党建转型困难。(二)基层党员思维固化,人文关怀不够。一方面,乡村社区党组织机构对人才的选拔方式和选拔模式缺乏创新,在待遇和激励方面欠缺,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不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吸引高学历人才参与到基层中;另一方面,党组织中的老党员思想观念固化守旧,未能构建社区治理培训长效机制,关于社区治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参与度不高。社区治理中一味强调党员为民服务却忽视了对党内员工的关怀,导致基层党员心理不平衡。与此同时,社区治理中未选树优秀典型,未能及时筛选出模范社区以及社会组织团体以引导其他社区组织进行政对标,更忽视了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社区社会组织运行规范制度不够完善,多方监督不力。(三)社区治理资源配置不合理。乡村社区治理过程中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而从民间组织募捐、社区盈利和非营利组织支持的资金相对较少,其他渠道的资金更加微乎其微,社区资源配置有限,基础设施和社区居民需求不匹配,社区治理调整不够灵活,导致缺乏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才,难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居民需求。乡村社区治理过程中需要多方联动,相互配合,除了政府以及地方党组织等自上而下的统筹领导者,更需要基层自发组织的力量加以凝聚和巩固。而社区基层缺乏精神和物质奖励机制,缺乏全能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的社区治理人才以及村民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基层志愿者。针对特殊群体,如敬老院等高需求群体,需要社区用特殊方式引入具备专业技能的社工团队协调纠纷,解决矛盾,改善社区治理环境,凝聚社区治理力量。三、解决措施(一)明确权责权限,优化治理结构。乡村社区推进社区治理减负增效,除了切实履行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职责以外,还要优化赋权分解权责匹配机制,将政权下放到党群服务中心,并且把行政村原有的党群服务、便民服务、综合治理等各个中心整合到总体服务中心来,更大限度地发挥资源聚集效应,加强自身引导能力,为提升专业化工作技能付诸实践;要积极拓展培训渠道和培训力度,学以致用,打造专业化党群工作者;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便于协助规范党组织功能分区,责任层层落实;坚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协调完善,民主管理,服务群众和互见共享四大机制,增强农村社区治理能力,实现社区党组织带动规划社区治理以达到共享资源、环境改善、共商决策的融合局面。(二)提升服务,健全激励机制。为了深化合作,提升社区多元化凝聚力,进一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社区治理局面,优化服务项目,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要提供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服务,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小区不同群众和服务的项目,组织志愿服务、网络服务、上门服务等内容,建全扶贫帮困载体的促进慈善、公益事业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满意服务。宣传方式和文案宜采用动画插图、文艺表演等通俗易懂又吸引眼球的方式进行。同时,基层党组织定期对社会组织参与者的实践能力结果进行监督和考核,完善奖惩措施,并且明确各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标准和要求,发挥社区规划专业人才的作用,广泛吸纳居民群众参与,科学确定社区发展项目、建设任务和资源需求。探索建立基层政府面向城乡社区的治理资源统筹机制,进一步清理规范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精简社区会议和工作台账,全面清理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的各类证明,实行基层政府统一对乡村社区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比,通过赢得各级部门的支持,共同创建社区治理活动空间,拓宽社区治理渠道,调动参与度。(三)网格化管理,打造“互联网+”智慧社区。第一,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美篇推广、抖音直播等网络工具建设社区专属的互动账号,通过接地气的宣传模式与社区载体积极互动,触发联动效果,实现多元化联合治理。第二,搭建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模式统计分析街道社区的治理状况,及时反馈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创建迅速反应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社区专业人员上门服务群众,填补基层管理空白,提升基层服务效能。第三,实行“三级治理”网格管理,按照“街道化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群众”的原则,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以区级为主导、街道为网格、社区楼栋为载体的网格治理模式,加速推进社区治理服务向最基层延伸,全面激活社区治理服务末梢神经,使社区治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四)联动志愿服务,提升服务水平。第一,党群服务中心要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选拔出综合素质符合社区治理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加强社区治理干部和基层党建干部建设,强化业务能力、思想政治和理论知识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培训长效机制,并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鼓励激发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热情,打造一支有能力、高素质、能解决问题的骨干队伍。第二,乡村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党群服务中心以及其他组织的人员可以直接参与志愿者团队,自下而上发挥多元治理作用,同时也能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为社区治理分担压力,精准解决问题。第三,创新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以提高居民“自治”能力,根据乡村特殊的公共服务体系架构,创新多种形式的村民参与方式,增强多元黏性,坚持“社区小事,足不出户,大家共担,共商共赢”的乡村区域特色工作方法,正面引导宣传智慧社区建设,用小网格管理编织大平台文明共创局面,以实际行动做出成效,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乡村社区治理在推动服务质量、提升幸福度方面的努力。四、结语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社区治理也在转变服务方式,社区治理的最终受益者是每一个社区居民,每一个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都应当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而不是将社区治理仅仅看成是政府自上而下管理的模式。社区治理参与者应当提升自我管理服务水平,发动群众相互监督;乡村网格化管理应当以贴近民生为主,发挥公共服务的优势,实现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自治、法治、德治。综上所述,在乡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应当继续推动基层党群服务中心职能下沉,推动党员干部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中心,将封闭式功能转变为开放式功能,由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向多元社区主体协同共治模式转化。在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中,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政府部门、新居民自治组织应平等参与,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团队、物业公司、管委会、居委会以及自治组织等的积极性,实时反馈问题,解决矛盾,形成人人自愿参与志愿服务、互相帮助的良好局面,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以达到协同共治的效果。因此,国家层面要大力支持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提升管理,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