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B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C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D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2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历史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智慧,不辍(chu)劳作、实干兴邦。B一个人的韧性表现在,愈是深陷泥沼、走投无路,内心就愈是翻腾着一股燥动,迸(bn)射出野蛮生长的力量。C英雄精神既体现在刹(sh)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比如那些默默钻研技术几十载的航天人。D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纬(w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3请选出排序最正确的一项( )你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某件事百分之八十的效果。这样,你花百分之百的力气就能实现常人百分之四百的效果。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你花你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力气实现另外四件事百分之八十的效果。这不仅是传说中的“事半功倍”,更是“事半功多倍”。先要说明的是,二八原则的目的不是帮助你偷懒。这个原则的目的,是帮你成就更多。ABCD4九年级(1)班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其阅览室,最合适的一项是( )A宾至如归,稍安毋躁B柜台花似锦,顾客面如春C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D济世良方祛邪扶正,回春妙术固本清源5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仁东不朽的生命必将激励着青少年继往开来,去创造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生。B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得阿根廷农产品在国际上失去竞争力,因此改造贝铁迫在眉睫。C5月份以来,祁阳闷热天气持续,县疾控中心呼吁,防控登革热是眼下的当务之急。D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一大批“村霸”、“路霸”纷纷倒下,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6班上将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_(2)在“讲保卫国土故事”活动环节中,你将向同学们介绍_(人名),有关这位风流人物的主要事迹是:_(3)襄樊人杰地灵,风流人物辈出,你最崇拜谁?写出该风流人物写的诗文名句(完整的一句)。风流人物:_ 诗文名句:_(4)轮到“讲名人故事”小组发言时,该小组还没有准备好,导致活动冷场,针对此情况,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_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_,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诗经)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渔家傲)_。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双兔傍地走,_。(乐府诗集)8水浒传中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请选择这三位中的任何一位写出你认为他能当上梁山寨主(或不能继续当寨主)的原因。_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善用表颜色的词,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B颈联,分别从视、听两方面写出了战斗悲壮惨烈的场面。C尾联,化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坚定决心。D本诗主要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但见血山吴楚材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王:指益王赵元杰。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帝:宋太宗。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帝 / 亦为假山 / 未成闻之 / 亟毁焉。B是时帝 / 亦为假山未成 / 闻之 / 亟毁焉。C是时 / 帝亦为假山 / 未成 / 闻之亟毁焉。D是时 / 帝亦为假山 / 未成闻之 / 亟毁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王惊问其故父子兄弟鞭笞苦楚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但见血山,安得假山!4文中姚坦认为假山是“血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5文章中姚坦的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1 我能行(1)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2)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3)“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小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4)“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班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5)但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6)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不利于发挥人的潜力,这种偏见扼杀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7)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走向成功。1有的同学说,敢说“我能行”的当然是那些智力超常、成绩突出的人,我们普通人哪能做得到啊。请你根据上文第(3)、(4)段阐述的科学研究的结果,从两个方面反驳他的话。2第(2)自然段阐述的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什么?3结合(3)到(5)段的内容,分析这三段文字论证上采用什么论证方法?4传统观念称颂做人要谦虚,不要狂妄,而本文却提倡人要勇于说“我能行”,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说说你自己独到的思考。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挑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