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海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其生物种类。【学生活动】花、植物、菊花、向日葵等。【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讲解:有“海中之花”美称的海葵其实是动物。【教师活动】展示菊花的图片,对比海葵和菊花,思考动物和植物的显著区别是什么。通过两组图片,直击学生思维误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学生活动】思考,根据生活经验尝试回答。【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归纳:动植物的显著区别是它们获得营养的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自养;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有机物,是异养。通过联系旧知,进而迁移出新的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过渡】海葵既然是动物,那么它属于什么动物呢?这类动物又有什么特点呢? 新知探究 一、生活环境【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其他几种腔肠动物。【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展示水母、海蜇、水螅、珊瑚虫等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腔肠动物一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学生活动】根据生活经验尝试回答。【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海蜇、珊瑚虫等都是生活在海里的,今天就以水螅为例讲解腔肠动物的特征。二、腔肠动物水螅【教师活动】展示水螅图片,提问:水螅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呢?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水螅的身体不能分出背面和腹面,也不能分出左侧和右侧,只能分出有口的一面和与口相对的一面。【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展示水螅的身体形态示意图,并讲解辐射对称。提高学生分析图片、从图片获得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探究:水螅这样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总结:辐射对称的的体形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展示水螅纵切面示意图,提问:水螅是如何捕食和防御的?【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活动】通过图片展示并讲解:水螅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触手,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刺细胞里大多藏有毒液和刺丝。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射到猎物或捕食者体内,从而将其麻醉或杀死。【教师活动】提问引导思考:水螅捕食后是如何消化的?【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从口进入,在中间空腔消化。【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补充:水螅的身体由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给出芽体的位置图,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水螅的生殖方式。【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水螅有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会从母体上脱落下来,独立生活。【教师活动】让学生通过认识水螅的生殖方式,初步了解无性生殖。展示海葵、水母、珊瑚虫的图片,提出问题:你能归纳总结出腔肠动物有哪些特征吗?【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后,总结得出: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腔肠动物,其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学生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讲解:腔肠动物中,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了珊瑚礁,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珊瑚礁破坏严重,珊瑚虫大量死亡,导致许多海洋生物失去了庇护所。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情感教育,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生活的环境呢?【学生活动】要从身边做起,爱护环境,爱护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几种常见的腔肠动物,并以水螅为例,学习了水螅的形态结构,理解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了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了生物,才能更好地保护生物,保护我们的家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_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