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 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H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 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H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中国古代史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 分,共 45分。1.据考古发现,不少地方都有与商代同期而具有商文化特征的据点,北到河北的藁城,南到湖北江陵的盘龙城,在东南方向,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商文化特色。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商朝A.疆域已到达长江流域 B.商文化已辐射周边地区C.地域文化呈均衡发展 D.出现文化相互融合趋势2.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据此可知,当时A.多元一体民族观念已经形成 B.政治中心由西向东转移趋势C.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管理控制 D.防范犬戎是周朝的核心任务3.廷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的重要方式。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的确立,都经过了廷议;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该制度A.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B.体现出了一定的民主精神C.对皇权形成了有效的制约 D.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特征4.下表是关于郡县制的三次争论高潮的基本概况唐朝朱敬则:“高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柳宗元:“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失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明末一清中叶顾炎武:“方今郡县之弊已极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王夫之:”那具2制乖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 哉?”戊戌变法以来章太炎:“民国成立,首在规定政权,必中央之权略重,地方之权略轻”梁后超 效瑞士之制,自分为数小邦,据联邦之制,以实行民主之政”_ _ _ _ _ _ _ _ _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同一时期评价基本趋同 B.随社会环境和思维角度发生变化C.时间愈后评价愈加准确 D.都只关注利弊但未提出处理方案5.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 年 5 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 个月。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 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6,北宋时期,山西人司马光主张按照行政区划分配科举录取名额,江西人欧阳修主张按照才学录取。后来,参加争论的人非常多,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官员都参与其中。这反映宋代A.科举选才标准变化 B.社会发展存在区域差距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地方行政权力逐步扩大7.西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乡、亭、里三级组织,里以下设什伍组织。里学百户,什长、伍长分别主十家和五家,三者各司其职。这一设置A.有力促进了地方乡绅阶层的发展壮大 B.推动公共权力在横向上扩展C.凸显了基层组织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 D.扩大了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8.据 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元朝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治理 B.扩展了国家疆域范围C.促进了民族间相互交融与发展 D.变革了地方行政制度9.清初随着军机处的成立,-种新的沟通管道,即奏折制度应运而生。奏折直接送往内廷由皇帝御览,皇帝军机处磋商,之后才往下层的内阁与相关部门进行附议或执行。奏折制度的产生A.使军机处具有了决策权 B.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C.说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10.以下是有关文献中关于神农氏的神话传说,据此可推知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墟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淮南子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相,教民农作。白虎通义A.神农氏所处时代已有了原始农业 B.神话传说不能反映历史的真相C.抵御疾病毒伤是先民的首要任务 D.人们开始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11.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古代中国A.农民使用铁制工具集体劳作 B.铁犁牛耕逐渐普及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D.生产注重精耕细作12.西周中期有一位名叫矩伯的贵族除了用十块田地从贵族裘卫那里换取了一件价值八十朋的瑾璋之外,还用三块田换取了两件价值二十朋的虎形玉器、两件鹿皮披肩和一件蔽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井田制度走向崩溃 B.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C.贵族政治已经瓦解 D.传统秩序出现了松动13.北魏均田制规定男子授桑田20亩。桑田世业,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的土地,也可买其不足20亩的部分。这一规定A.有效抑制地主兼并小农土地 B.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C.“复辟”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D.表明国家对土地绝对处置权14.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总结说:“东晋南渡,长江流域遂正式代表着传统的中国。其旨在说明A.江南士族门阀势力发展迅速 B.华夏文明在江南的延续发展C.东晋司马家族成为王朝正统 D.南北方民族的交往交融加强15.隋唐时期官营手工业系统严密,工匠分别从各州县征召或雇佣,加入匠籍,世袭不变,长役无酬。宋代官营手工业一般不再无偿征调民间服役工匠,大都采用一种介于征调和雇募之间的“差雇”制。这一变化表明A.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统治政策的调整推动社会进步C.手工业生产方式变化 D.工匠的身份地位有一定的提高16.宋代以前,历代对于实物税的征收,纺织品这一方面大都是以布帛为主,很少有征收丝织物的。而在宋代实物税中,绢的数量占布帛总收入的70%左右。这反映了宋代A.南方经济发展影响税收征收 B.丝织产品在该朝己普遍使用C.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仍然有限 D.民间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7.据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娴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A.茶商地位高于其他商人 B.传统主流观念发生改变C.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D.“四民”秩序遭到破坏18.中国古代社会前期,大部分城市首先是地区政治中心,然后才成为商贸中心,流通的多为各地土特产品。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作物、手工业品成为商品主流。可见,明清这些市镇与传统城市的不同在于A.对政治的依赖性减弱,以经济功能为主B.手工业生产方式以官营为主,民营为辅C.先是工商业中心,然后逐渐成为政治中心D.开始打破市坊制度,形成商业区和工业区19.明代史载,松江原本没有暑袜。有人使用尤墩镇所产轻薄棉布制成单暑袜,大受欢迎;所以松江本地新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的店主,把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妇缝纫成袜,男妇以“从店中给筹取值”为生。这表明A.商帮开始介入商品生产 B.江南市镇体系发展起来C.家庭手工业已逐渐衰落 D.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衣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重农轻末思想开始松动B宋 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开始出现夜市的新形式C湖南沅陵县曾出土元代油漆颜料广告。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元代广告服务业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繁荣发展D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A.A B.B C.C D.D21.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四家学说的相关论述。据此可推知,四家学派的学派论述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大力直务为民谋利 _ _ _ _ _ _ _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F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什心K同守法,在实行耕板的国赞中实现民众的利拉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故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色 的尢为政电_ _ _ _ _ _ _ _ _ _ _ _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华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叁政、议政,珍惜民A.具有同源异流的特征 B.背离了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C.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 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22.孔子教育弟子要有周公一样的德行。荀子以周公为大儒,赞颂周公德才。西汉名士贾谊认为:“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可见,早期儒者推崇周公主要是由于A.诸国争霸富国强兵需要 B.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C.周公灭商建立西周政权 D.是古非今的历史发展观23.战国末期韩非子游学楚国归来,在韩国没有得到重用;而秦王嬴政看到他的文章则赞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并最终引进韩非子到秦国。韩非子在秦国的隆遇说明A.法家思想更符合秦王的统治策略 B.秦国已具备统一六国的军事条件C.法家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D.秦王有包容各国人才的政治胸怀24.秦朝设置儒学七十博士,并允许其授徒讲学:秦亡后原秦朝儒生叔孙通参与西汉王朝朝仪的制定,曾经是秦廷博士的伏生在汉初独授 尚书)。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儒学处于官方统治地位 B.焚书坑儒事件子虚乌有C.儒学及其经典得以传承 D.统治者不重视法家思想25.如图是汉墓出土画像石 农作养老图的拓片(部分),画中一老者手持鸠杖坐于树下(东汉郑玄据 周礼注解鸠杖是君王赐予之物),一人手提食盒准备侍奉老者。这反映出汉代A.扶助老幼的社保体系完备 B.休养生息政策开始实施C.书画作品体现了文人意趣 D.儒学教化引领社会风尚26.朱熹将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八至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 圣贤坏璞,十五岁以后为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 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重点是“教理”。据此可知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B.理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C.理学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思想 D.理学思想极大促进选拔制度发展27.李贽指出“虽孔子亦庸众人类也“,认为儒家经典并不是什么不能怀疑的“神品”。他还特别批判了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其推行“语类”,强迫人们把孔子的说教当作教条,贻害后世。李贽这一认识A.强化了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B.深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C.摒弃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D.否定了传统的孔孟学说28.五代冯道主持刻印了 儒家九经,该书是儒家经典有系统付梓之最早个案。后蜀刻印儒家经典及 文选 初学记 白氏六帖专书,宋代印刷的文献,不再局限于儒、佛、道家的经典,印书种类,无所不包,史地、方术及诗文等均有印刷。由此推知,五代至北宋时期A.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B.雕版印刷技术开始出现C.社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 D.活字印刷术得到广泛应用29.黄宗羲在清入关初期以明朝为“本朝”,与清朝持敌对态度;稍后,以“有明”代替明朝,以“北”字比喻清朝;康熙十八年后,他用清年号,称康熙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吏交往。材料可表明A.黄宗羲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 B.清政府主动笼络汉族知识分子C.清初国家治理得到一定认可 D.文化环境的改善推动政治认同30.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图文并茂的科技百科全书,插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以下选自其中的两幅插图反映了A.经世致用的思想C.手工业的近代化B.经济政策的调整D.西学东渐的出现第n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题,共 5 5 分。3 1.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的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周公东征讨伐的对象之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