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湖北省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我国一般把( )的人称为高龄老人。A.70周岁以上B.7079周岁C.80周岁以上D.85周岁以上【答案】 C2、小江是一位单身母亲,收入微薄;小江的儿子13岁时因车祸瘫痪在床,丧失了劳动能力,小江觉得生存和生活压力巨大,常常感到压抑泪流满面,坦言生活的重担已经快要把自己压垮了。此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是()。A.服务对象识别B.调节家庭关系C.提供心理支持D.促进社会融入【答案】 C3、老张在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如今他居住在光荣院,尽管衣食无忧,却觉得生活越来越没有意义。老张常常独自躲在屋子里,靠整理战友照片和摆弄勋章打发时光。每当想起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友,以及未见到最后一面就去世的老母亲,他就心生愧疚。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人生回顾的方法予以干预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帮助老张()。A.重新认识生活、接纳自己B.忽略“未了事宜”C.治疗痛苦经历带来的创伤D.享受集体生活的快乐【答案】 A4、小红向社会工作者小李反映,最近常与妈妈发生冲突,小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但妈妈还是像对小孩那样管自己,认为她很幼稚,容易上当受骗,根据家庭处境化原则,小李在评估小红的需求时,应该关注()A.小红与妈妈日常的沟通状况B.小红拥有的能力C.小红家庭特定发展阶段的要求D.小红自己的想法【答案】 A5、 外来务工人员小丽怀孕了。社会工作者小宋邀请小丽夫妇参加社区举办的孕期产检与生殖健康讲座。小丽夫妇忙于生计,缺席了这次讲座,并认为没有必要定期做产前检查。小丽夫妇的这种情况,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很常见,针对这类问题,小宋应做的工作是()。A.向社区居民传播公共卫生保健知识B.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生殖健康保健意识和能力C.尊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自决权D.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平等享受医疗保健资源的权利【答案】 B6、在社会工作介入活动中,( )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将介入焦点放在增强个人生活适应能力与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两个方面。A.直接介入B.间接介入C.混合介入D.综合介入【答案】 D7、在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假设家庭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场景。A.家庭处境化原则B.家庭成员增能原则C.家庭个别化原则D.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答案】 A8、张老伯病重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常对老伴说:“没有我,你就解放了。”并偷偷积攒安眠药。社会工作者小钱在评估中发现张老伯有自杀的可能,此时,他首先要做的是()。A.找子女或老伴多陪伴张老伯B.拿走张老伯积攒的过量安眠药C.联络医护人员开展进一步评估D.与老伯作安全约定,承诺不自杀【答案】 B9、(2016年)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社区调查中发现,许多年轻家长在育儿方面有困扰,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避免对孩子发脾气。针对这些问题,小王应为这些家长提供的服务是()。A.婚姻辅导B.家庭辅导C.儿童辅导D.亲职辅导【答案】 D10、接案期的工作非常重要,它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良好的( ),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A.合作关系B.服务关系C.专业关系D.帮扶关系【答案】 C11、自孩子上初中后,李女士与丈夫经常因是否接送孩子上下学发生冲突。李女士认为,孩子从小体质较弱,比较敏感,即使已上初中,为安全起见还是应该接送,但丈夫不以为然,还以工作忙为由将接送孩子的事甩给了李女士。李女士对丈夫的行为很不解,怀疑丈夫有了“外心”,非常苦恼、困惑,遂求助社会工作者小齐。为了识别李女士问题产生的主观因素,小齐应了解(?)。A.丈夫对夫妻问题的看法B.李女士为处理夫妻问题所做的努力C.李女士对夫妻问题的看法D.丈夫为处理夫妻问题所做的努力【答案】 C12、贫困大学生小李学习成绩优异,拿到了高额奖学金,不仅保证了自己的生活,还向家里寄去了500元,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这里,小李通过在教育救助中的()获益匪浅。A.提供教育补助B.心理能力建设C.提供教育机会D.提供工作岗位【答案】 A13、杨大妈今年78岁了,由于上了年纪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一直由女儿照顾。两年前因老伴儿突然去世,对杨大妈打击很大,自此以后人沉默了许多,也不愿与周围人交流,总对自己女儿念叨:“人老了,没用了,不如死了算了,去见你爸爸”之类的话。其家人发现杨大妈的情况逐渐严重后,就找到了社会工作者小冯,经过观察与评估,小冯认为杨大妈的情况具有抑郁症的特点,并有轻微自杀倾向,必须及时介入进行帮助。此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属于老年社会工作中的( )服务。A.精神健康B.心理健康C.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D.维护社会支持网络【答案】 C14、某社会工作中心的小李为有“网瘾”问题的青少年张大伟提供服务时,着重从张大伟的家庭、成长环境和大伟的人际关系方面人手,这样可能比只针对大伟个人有效得多。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李遵循的介入行动原则是( )。A.个别化B.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C.瞄准服务目标D.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答案】 C15、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服务对象,属于介入行动中的( )介入。A.直接介入B.间接介入C.综合介入D.临时介入【答案】 B16、建筑业是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存在女性被边缘化的现象。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为建筑工地的女性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在运用赋权理论制定服务目标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A.与有关专家共同制定目标B.与男性员工共同制定目标C.与女性员工共同制定目标D.与建筑公司管理层共同制定目标【答案】 C17、农村困难家庭申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专项社会救助的,首先需要向()提出书面申请。A.所在宗教B.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C.县人民政府D.县民政部门【答案】 B18、小李夫妇向社会工作者抱怨上中学的儿子大大咧咧,对什么事都不上心。社会工作者听了他们的描述之后,希望运用再标签的技巧改变夫妻俩的态度。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中,正确的是()。A.“每个人都有缺点,孩子也一样”。B.“孩子有缺点,也一定有优点。他有什么优点?”C.“如果遇到压力,孩子大大咧咧的性格有什么作用?”D.“你们不去注意孩子的缺点,他的缺点就不会那么突出”。【答案】 B19、( )是以改善肿瘤或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适应不良为目的。A.精神治疗B.舒缓疗护C.放松训练D.行为治疗【答案】 B20、对儿童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的忽视,对儿童发展需要和教育需要的忽视,以及对儿童社会化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和接触社会的机会的忽视。属于儿童虐待的( )。A.身体虐待B.情感虐待C.儿童剥削D.儿童忽视【答案】 D21、“决定介入策略”这一步骤处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阶段。A.接案B.预估C.计划D.介入【答案】 B22、初中一年级的孙同学怀疑李同学偷走了自己的课外书,放学后,二话不说就将其暴打一顿,还当众辱骂其是“三只手”,致使李同学第二天不敢到学校上课。学校社会工作者得知此事后,首先应做的是( )。A.为初一学生开办社交技巧训练小组B.帮助孙同学认识到暴力行为的后果C.通过个案工作.为李同学提供心理支持D.与学校领导共同制定学校暴力的惩罚制度【答案】 C23、重点帮助中下阶层群体掌握社会结构、投诉途径、公民权益等知识,改善他们在这些 方面存在的知识欠缺的教育方式是()。A.控制式教育B.补偿式教育C.发展式教育D.全面式教育【答案】 B24、许艳今年42岁,为了照顾正在上高三的儿子,使儿子能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许艳关掉了生意不错的服装店,一心照顾儿子的生活和学习。一年后,儿子到外地上大学,许艳一下子就空闲下来,还想接着干服装生意,可遭到丈夫的反对。丈夫认为许艳年纪大了,不宜在外打拼,把家照顾好就行,并控制着许艳的经济。许艳为自己的现状苦恼,整天闷闷不乐,晚上也睡不好,情绪低落。后来许艳经邻居推荐来找社会工作者李文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李文不宜介入的策略是( )。A.与许艳的丈夫沟通,告知他家庭成员间应有同理心,让他多关心妻子,理解女性的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支持妻子的就业想法B.对许艳进行心理疏导,运用倾听、情绪发泄等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帮助许艳摆脱低落情绪,勇敢地面对现实C.整合社会资源,帮助许艳找到合适的工作D.帮助许艳的丈夫劝说许艳,好好在家歇着,照顾好家里人【答案】 D25、某企业近期职工流失比较严重,人力资源部门请求社会工作者老严帮助。A.评估职工流失原因与服务需求B.与人力资源部门协商制订服务计划C.引导职工合理流动D.提高职工的工资和福利【答案】 A26、某社区贫困家庭有位10岁脑瘫儿童,父母双双下岗,家境贫困,无钱支付高昂的康复医疗费,也无力送孩子读书,长期封闭的生活环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内向,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小刘经过需求评估,认为()需要不是该残疾儿童当前的主要需要。A.医疗康复B.基本生存C.接受教育D.价值实现【答案】 D27、社区工作的客观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管理的目标、内容也常发生变化,因而在考虑设计和建立一个工作计划时,要遵循:A.协调原则B.效率原则C.科学原则D.弹性原则【答案】 D28、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家庭教育、技能训练和( )等方式综合为一体的服务活动。A.社会支持B.学校参与C.专家心理辅导D.网络支持【答案】 A29、在我国,()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A.精神病患者B.残疾人C.功能缺失者D.残障人士【答案】 B30、李女士离婚后带着12岁的女儿来到城市打工,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平房里,工作逐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