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诗化小说”是在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中产生的,它的倡导者可以追溯到法国象征派诗人古尔蒙,他在1893年提出“小说是一首诗篇,不是诗歌的小说并不存在”的原则。从此,诗化小说作为融合叙述方式与诗意方式的一种类型在西方小说史上一直绵延不绝。这种转向也引起了中国现代文坛的关注。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指出:“内容上必要有悲欢离合,结构上必要有葛藤、极点与收场,才得谓小说。这种意见正如17世纪的戏曲的三一律,已经是过去的东西了。”周作人的“抒情诗的小说”概念,尽管侧重强调的是小说中抒情成分对经典小说结构模式的冲击,但仍于无意中预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一种类型的创生,即“诗化小说”。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艺术渊源可以推溯到鲁迅的小说创作。这不单单指他的小说中的象征表现和意象方式,而更指他的一部分第一人称小说,如故乡社戏等都浸透着浓郁的诗情。当鲁迅运用第三人称纯客观叙事视角或第一人称反讽叙事时,小说的调子往往是冷峻而不动声色的,而第一人称小说则强烈地流露着作者的主观情绪,带有抒情气息。二战的爆发更使不少现代作家的思考疆域从民族存亡上升到对整个人类成毁和人性本身的反省层面。作家冯至就经历了类似的心路历程,有评论家认为,“一个沉思时代的窗帷由他揭开了”。冯至在1942年写的诗体小说伍子胥正是这种沉思的结果。冯至曾经两度酝酿伍子胥的写作,而且都是受到里尔克的诗体小说旗手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的直接触发。他回顾自己在1926年最初读到这篇小说时的感受:“在我那时是一个意外的、奇异的收获。色彩的绚烂,音调的和谐,从头至尾被一种幽郁而神秘的情调支配着,象一阵深山中的骤雨,又象一片秋夜里的铁马风声。”当时冯至就试图用这种诗化的文体把伍子胥逃亡的故事改写一遍。如果说那时冯至“神往的无非是江上的渔夫与漂水边的洗纱女”的美丽的遇合故事,“多少含有一些浪漫的原素”,那么,当从头拾捡起这一原型题材,在浪漫的诗情之上又渗透进了思想的成分,在主人公逃亡和复仇的故事线索背后,作者关注的是人生启悟的思想历程,在浪漫而神奇的遇合之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哲理思考。这一切观念的思考最终凝聚成一个生命过程的哲理图式。尽管伍子胥有着小说意义上的完整的故事与贯穿性的线索,但构成小说基本原素的是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氛围融合为一体的意境与幻像。伍子胥的问世,标志着现代诗化小说已渐渐走上了一条成熟的路子。小说由此成为一种对人生图式的思考,是“人类智慧的一种模样”(汪曾祺)。(摘编自吴晓东现代“诗化小说”探索)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诗歌之学,是指一切文艺作品,可见诗意对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普遍意义。朱光潜说得更直接:“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一部好戏剧都要当成一首诗来看。”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解读小说的诗意有两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无达诂”。意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达诂”,盖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见仁见智。“达诂”成为研究者的共同理想,但要实现“达诂”却难乎其难。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是诗意小说的范本,极为精致的文本建构和冷静叙事,使小说打上了现代简约主义色彩。简约主义要求把作品中多余的元素删减到不能再删的地步,留下实实在在的干货,以达到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这样就产生了一些看不见的空白,它总是在触发你的思维引擎,让你不由自主地走进作品所设置的艺术深渊,去抽丝剥茧,阐发新意。所以,受戒自发表几十年来,话题不断。解读小说诗意的第二把钥匙,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八分之一,是小说文本表现出的文字和形象。水下的八分之七就是情感和思想。换句话说,八分之一是外在的,一目了然;八分之七是内在的,深藏不露,读者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核,与作者的写作动因发生神交,以达到二者之间的情感契合。像老人与海这类优秀小说,都会给读者留下很多“话柄”。“话柄”是对诗意空间的想象、阐释和填充,是读者参与互动的激情对话。一般而论,叙事密不透风,主题鲜明单一,结局圆满,四平八稳的小说在诗意上是略逊一筹的。叙事太过细腻,不留白,所有空间都被作者挤占了,堵住了行文的疏朗之气,也堵住了诗意的生长点。这样的小说或许是无可挑剔的,但同时也让读者无话可说,最终趋于平庸。(摘编自李春平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关于小说的诗意)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尔蒙在1893年倡导的诗化小说创作原则,实现了创作方式从以叙述为主到以诗意为主的转向。B. 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创作源自鲁迅,强调要打破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具有作者浓郁的主观抒情气息。C. 渔夫遇合洗纱女的浪漫诗情,从色彩和音调上给冯至一种奇异收获,导致了他创作心路历程的变化。D. “冰山原则”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需要发挥读者的想象来探寻,实现与小说文本和作者间的精神对话。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伍子胥体现了人们智慧的样子,成为现代诗化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其创作和里尔克的诗体小说有直接关联。B.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朱光潜的看法都说明了诗意不是诗歌所独有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有诗意,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C. 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会让不同读者在面对同一篇作品时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但在情感体验上往往是一致的。D. 叙事过于严密、主题单一,或叙事太过细腻,不能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都是小说诗意不足的表现,极易让小说陷于平庸。3. 下列小说的案例中,不属于材料中“小说的诗意”的内涵一项是( )A. 鲁迅小说药的结尾,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环引起了读者对其隐藏意义的不同推测。B. 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C. 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名很多出自古典诗文,如木婉清、李秋水、无涯子等。D. 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叙事极简,片段性的回忆串联起主人公的整个人生。4. 请结合材料一和下面语段,简要梳理冯至创作伍子胥的心路历程。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渔夫和伍子胥)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5. 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充满诗意,被称为“诗化小说”,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 D 2. C 3. C 4. (1)神往于江上的渔夫与漂水边的洗纱女浪漫的遇合故事。(2)关注了对伍子胥生命变化过程的思考。伍子胥从渔夫与自己不同世界的人生,感悟到从未体验过的柔情,一改迫切的复仇之念,转而享受美好时光。 5. 蕴藏美好的情感,带有抒情气息。小说在对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中,引导读者对其心理及情感进行揣测,表现了军民之情、战友之情、家国之情。将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氛围融合为一体。百合花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的呼唤。善于留下空白,触发读者想象。小说百合花淡化了战争场面,重点写后勤场面,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实现了创作方式从以叙述为主到以诗意为主的转向”有误,原文表述是“从此,诗化小说作为融合叙述方式与诗意方式的一种类型在西方小说史上一直绵延不绝”,选项表述错误。B.“强调要打破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艺术渊源可以推溯到鲁迅的小说创作。这不单单指他的小说中的象征表现和意象方式,而更指他的一部分第一人称小说”,并未提到诗化小说要打破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C.“渔夫遇合洗纱女的浪漫诗情,从色彩和音调上给冯至一种奇异收获”张冠李戴,原文是“冯至曾经两度酝酿伍子胥的写作,而且都是受到里尔克的诗体小说旗手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的直接触发。他回顾自己在1926年最初读到这篇小说时的感受:在我那时是一个意外的、奇异的收获。色彩的绚烂,音调的和谐,从头至尾被一种幽郁而神秘的情调支配着,象一阵深山中的骤雨,又象一片秋夜里的铁马风声。”,可见从色彩和音调上给冯至一种奇异收获是里尔克的诗体小说旗手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但在情感体验上往往是一致的”错。根据“盖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见仁见智”可知,在情感体验上“见仁见智”,很难一致。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小说的诗意”与“情”“理”“留白”“想象”“简约”等有关。C.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很多出自古典诗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属于文中所说的“小说的诗意”。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冯至神往的无非是江上的渔夫与漂水边的洗纱女的美丽的遇合故事,多少含有一些浪漫的原素”可知,神往于江上的渔夫与漂水边的洗纱女浪漫的遇合故事。根据“当从头拾捡起这一原型题材,在浪漫的诗情之上又渗透进了思想的成分,在主人公逃亡和复仇的故事线索背后,作者关注的是人生启悟的思想历程,在浪漫而神奇的遇合之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哲理思考。这一切观念的思考最终凝聚成一个生命过程的哲理图式”可知,关注了对伍子胥生命变化过程的思考。再根据四题题干“两人(渔夫和伍子胥)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伍子胥从渔夫与自己不同世界的人生,感悟到从未体验过的柔情,一改迫切的复仇之念,转而享受美好时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周作人的抒情诗的小说概念,尽管侧重强调的是小说中抒情成分对经典小说结构模式的冲击,但仍于无意中预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一种类型的创生,即诗化小说”“鲁迅第一人称小说则强烈地流露着作者的主观情绪,带有抒情气息”可知,诗化小说强调小说要有抒情性,而百合花就蕴藏美好的情感,带有抒情气息。如“两人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通过小通讯员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让读者触摸小通讯员出汗的原因;“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些新媳妇的神态动作,让读者猜想她与小通讯员的“交流”,体会她发笑的原因等。总之,小说在对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中,引导读者对其心理及情感进行揣测,表现了军民之情、战友之情、家国之情。结合材料一“伍子胥构成小说基本原素是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氛围融合为一体的意境与幻像”可知,“诗化小说”将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氛围融合为一体。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将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