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阶段能力测试一阶段能力测试一 一、选择题 读某地一年中日落时间统计图,完成 13 题。1该地在()A期间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B期间日出时间逐渐提前 C期间白昼时间不断变长 D期间正午杆影不断变长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一年中日落时间相差很少,说明该地纬度非常低,应该位于赤道附近。地球自转速度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期间,日落时间逐渐变晚,说明该地白昼在变长,日出时间会逐渐提前;期间该地日落时间不断提前,说明该地白昼在不断变短;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回归线开始向赤道方向移动,其正午杆影先变短后变长。答案:B 2该地可能位于()A阿根廷 B中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五点半左右,两地时间相差接近 12 小时,说明此地与北京经度相差接近 180,结合经纬度可知其最可能位于巴西。答案:D 3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为()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可能位于赤道附近的巴西,气候类型最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答案:B 2015 年 7 月 1 日华北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附近图甲所示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图乙和图丙是其记录的天气变化情况。读图回答 45 题。4若 MN 为该日日出时的山峰日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 地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BP 地为冬季风的迎风坡 C支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D支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 解析:7 月 1 日北半球日出东北,因此 M 点位于 N 点的西南方向,华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Q 地为夏季风的背风坡,P 地为冬季风的背风坡,河流支流与 MN方向大致相同,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答案:C 2 5若图乙、丙分别表示沿 PQ 线、MN 线的气压变化,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P 地阴雨,Q 地晴朗 B沿 PQ 线出现冷锋 CP 地气温低于 Q 地 D沿 MN 线出现暖锋 解析:将甲、乙、丙三图结合可知,该区域受锋面气旋影响。因该地位于北半球,此处低压槽位于锋面气旋的右侧,应为暖锋。答案:D 下图为某区域物质、地形分布简图。据此完成 67 题。6下列地质剖面图中与甲地区相符的是()解析:甲地区为山地地形,且岩层两翼老、中间新,为向斜构造,故 A 图符合。答案:A 7图示区域()A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B河流沿背斜谷发育 C甲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D乙地区形成多处泉群 解析:根据等高线判断,图示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河流处为背斜谷;甲地区为向斜构造,石油多位于背斜构造中;泉多形成于断层线附近。答案:B 下图中的安赫尔瀑布落差达 979.6 米,瀑布底部附近雨林密布。读图完成 89 题。8该瀑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向斜槽部岩层坚实、流水堆积 B背斜顶部岩层破碎、流水侵蚀 C断层两侧的岩体差异升降、流水堆积 D断层两侧的岩体差异升降、流水侵蚀 解析:该瀑布是因为地层发生断裂,两侧岩体发生差异升降,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的。答案:D 9瀑布顶部所在的高原的自然植被主要是()A针叶林 B高寒荒漠 C热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热带地区,瀑布底部分布有热带雨林。瀑布顶部所在高原由于海拔高,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自然植被为热带草原。答案:C 3 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天山山谷盆地内,属于山间集水洼地型湖泊。下图为2010 年 9 月至 2014 年 9 月柴窝堡湖湖岸线变化图。据图回答 1011 题。10柴窝堡湖湖水的主要直接补给源是()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各类径流 D冬季积雪 解析:由材料可知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天山山谷盆地内,属于山间集水洼地型湖泊,由此可推断出其补给有天山的降水以及天山冰雪融水,该地还有冬季降雪形成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各类降水和融水形成的径流是该湖泊的主要直接补给源。答案:C 11沿西北东南方向逐渐向湖盆底部地势变化的总体特征是()A缓陡缓 B陡缓陡 C高低低 D陡陡缓 解析:从图中湖岸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同等水位下降的情况下,湖泊西北部湖岸线变化较小,中部湖岸线变化最大,东南部湖岸线变化最小,说明该湖泊西北部坡度较陡,中部最缓,东南部最陡。答案:B 二、综合题 12读世界某区域图及 A、B 两地降水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大分水岭对甲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2)说明该国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的主要原因。(3)简述 A、B 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其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确定该区域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大分水岭对甲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从对径流总量、河流含沙量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可从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气温高等自然因素以及开发历史、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第(3)问,先根据降水柱状图分析其差异,然后从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分析成因。答案:(1)使甲河段位于背风坡,降水减少,径流总量减小,汛期水位降低;使河段落差增加,流速增加,侵蚀作用加强,含沙量相对增加。(2)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土壤发育差,水源缺乏,工农业生产困难,高温干旱的环境不太适合人类居住;内陆地区开发历史晚,远离海港,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3)差异:A 地降水总量小于 B 地;A 地冬季多雨,B 地夏季多雨。原因:影响 A、B 两地的大气环流有显著差异。A 地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4 B 地受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少雨;B 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沿岸暖流的影响,全年降水较多。13下图为我国温带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该山地森林植被类型,并归纳该山地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2)推测近几十年来该山地 2 000 m 以上森林植被比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问,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林带集中分布在海拔 1 8001 900 m 的高度,再往上为过渡带和高山苔原带,说明该地区山地主要林带为针叶林带,且山地针叶林带迎风坡和阴坡分布多。第(2)问,该山地 2 000 m 以上森林植被比重变化趋势及原因应主要从全球气候变暖对林带分布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该山地森林植被为(高山)针叶林。规律:集中分布于海拔 1 8001 900 m 的高度,其他高度分布较少,2 000 m 以上背风坡、阳坡缺失;同一高度迎风坡、阴坡所占比重大,背风坡、阳坡所占比重小。(2)该山地 2 000 m 以上森林植被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原因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 000 m 以上气温条件有所改善,森林植被生长条件更加有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