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专题必刷试卷1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共10分)(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史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幽鹿攸伏。幽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攻:建造。亟(j):急。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幽鹿:母鹿;攸:同“所”。濯(zhu)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灵沼:池名。於(w):赞叹词;轫(rn),满。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15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陋室铭)B水落而石出者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D晦明变化者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A命名,取名 / 出名; B露出 / 从长出; C都是“欢乐,快乐”的意思; D明亮 / 英明。故选C。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答案】山中的野味和野菜(菜蔬),杂乱地(杂七杂八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句中“蔌”意思是“菜蔬”,“杂然”意思是“杂乱的样子”,“陈”意思是“摆开”。据此翻译即可。1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语段(一)中众人从太守游而乐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答案】乐在野味,无论是酒肉,还是鱼菜都是就地取材,不用别求,虽简朴却也丰盛;乐在野趣,虽没有高雅的音乐,但射饮弈棋、猜拳行令、杯盏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野趣,也是很快乐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段一中人们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有二:一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宴会中的酒菜都是就地取材,虽然简单但是另有一番情趣。二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宴会中的取乐项目没有高雅的音乐,只是人们的尽兴而为,这是一种野趣。据此理解作答。18语段(一)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意”到底在哪里呢?语段(二)中,孟子对梁惠王说的一番话也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孟子的“意”又是什么呢?请结合两段选文分别说一说。(3分)【答案】醉翁之意: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孟子的意:仁慈的统治者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的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悟。文段一中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情趣”不仅仅是在酒上,文中第二段写了山间的美景,所以这是“山水之乐”,第三段写到了太守和游人宴饮的场景,这是“宴酣之乐”,最后作者点明中心“太守之乐其乐”,这是“乐人之乐”。文段二中孟子的“意”指的是“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意思是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告诫君主要体恤百姓,爱民如子,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尊敬,自己才能得到快乐。【参考译文】(二)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孟子答道:“只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上说: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活更积极。文王巡游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池,但人民却高高兴兴,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沼叫做灵沼,为他能享有麋鹿鱼鳖而高兴。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汤誓中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人民要跟他同归于尽,(他)纵然拥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必刷试卷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10分)(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己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大弟、九弟上等之资乎?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有删减)(注)王荆公: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归震川:明代学者归有光。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手自笔录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B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生于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益慕圣贤之道 香远益清(爱莲说)D言和而色夷 春和景明(岳阳楼记)【答案】C【解析】C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都是“更加”之意。A前者“亲自,自己”,后者“如果”。B前者“担心”,后者“祸患”。D前者“温和”,后者“和煦”。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答案】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诋”:诋毁。“骄”:表示骄傲。“岂”:难道。“余”:我。17语段(一)作者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案】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老师的恭敬和求师态度的诚恳,突出自己求学的艰苦。【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文中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的用意是表现作者求师的诚恳和恭敬,反衬“我”的志趣所在并写出“我”求师的艰难。结构上为下文“我”的“色愈恭,礼愈至”埋下伏笔。18语段(一)和语段(二)都有劝勉的意味。两个语段中作者劝勉他人的方式有什么共同之处?劝勉他人的目的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相同:都以己为例,现身说法;不同:语段(一)作者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读书条件,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语段(二)作者勉励弟弟们要有恒心,不间断地学习,最终定能学有所成。【解析】比较阅读。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一问的相同点,可从都以亲身实例说理角度作答。二问,劝勉他人的目的可分别从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读书条件而勤奋学习和勉励弟弟们学习要持之以恒的角度作答。【参考译文】(二)学问是没有穷尽的,总以有恒为主。兄长往年没有恒心,近年略好,但还没有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没有一天间断。每天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至少二十页,多不论。自七月起,到现在已经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都用朱笔加圈点批注。虽然很忙,也要完成当天功课,不因昨天耽搁了,今天补做,也不因明天有事,今天预先做。弟弟们如果能这样有恒,那四弟虽是中等的天分,也应当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是上等天分呢?必刷试卷3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0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二)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予曰:“匪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