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各一题,而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则由过去的两题增加为三题。这是很显然的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复习对策一、命题的基本特点总的来说,古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主要表现为下列几 点: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 尔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 从运用的词语来说, 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 较 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 从句式上说, 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 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 文言句式; 从内容上说, 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 的联系, 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 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 困难的。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以往所选古文语段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或忠或奸,或孝 或廉,或善处事或善用兵等。 如 2001 年所选关于田单的片断,主要 表现其作战善于用“诈”。 而 2002 年所选李将军列传片断中的李 广,其性格比较复杂,2003 年所选裴矩传中的裴矩,则有“佞 于隋”而“忠于唐”这个侧面,性格明显趋于复杂。人物性格的趋于 复杂,表明阅读难度有某些提高。 而 2005 年江苏省语文高考文言文 试题, 则节选了新唐书阳城传中的一段,根据阳城这个人物的 特点, 选取“智谋”为信息点, 视角较新。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以往在古文阅读的试题中,考字词理解的试题通常有三题,而 2003 年则改为实词、虚词各一题, 而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 态度的试题则由过去的两题增加为三题。 这是很显然的变化。 再则, 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 而从 2002 年起,则改用考生 直接翻译的试题, 分值为 6 分。2005 年江苏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题分值达到 9 分,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和分值的变化, 实际上对文 意理解的要求更高, 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 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4、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 都要以对全文的正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三、应试的基本技巧整体解解的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可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年所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确理解为背景, 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 方能作出正确 回答。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 具体语境作判断, 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回答的试题。 至于翻译 文句、筛选信息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这些都是不用赘述的。二、复习的基本对策1、转变阅读观念一般复习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 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 学习古汉语的路子。也就是说, 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 显然是 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 “转变阅读观念”, 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 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 式, 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 汉语的材料来对待。2、注重课本的复习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 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近几年所考文言实词 “竟死”、 “将兵”、 “曲折”、 “结发”、 “讽”、 “哂”、 “遇”、 “务”等几乎全是课 本上学过的;近年所考文言虚词“以”、 “于”、 “既 ”、 “无 ”、“为”、 “焉”、 “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 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 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 的文句配对成题呢?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这里所说 “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 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 读练习, 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 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 应该有 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 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 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 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 因 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 解题的窍门。三、应试的基本技巧1、整体解读文章前面说过,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 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 依据这一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外语段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这个侧面,性格明显趋于复杂。人物性格的趋于复杂,表明阅读难度有某些提高。而2005年江苏省语文高考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 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 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2 )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 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 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 )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 出怎样的评价,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 点态度; 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2、倒吃甘蔗 层层划读所谓“倒读法”,就是借助于题面来阅读,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 的内容。这是一种辅助方法。当我们做文言文试题的时候,可以先阅 读信息筛选题和文意分析概括题这两个题目,利用其中的信息来帮助 我们读懂文章。先说筛选信息的试题。 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 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或人物 性格的主要特征。譬如 2003 年全国卷第 13 题题干说: “分别表明裴 矩佞于隋和 忠于唐的一组是”,这“佞于隋”和“忠于唐” 是裴矩性格的两个侧面,也是司马光发议论所凭借的事实。 抓住题干 所规定的这些筛选信息的“中心”, 再去读文章,就能帮助我们准确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阅读是不太困难的。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以往所选古文语段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或忠或奸,或孝或廉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实词、虚词各一题,而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则由过去的两题增加为三题。这是很显然的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再说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试题。这类试题的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 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是大致一致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而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 分正确, 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 因此这四个选项可以成为再 读文章时的“导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读法”的运用。从内容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大多为“一人多事”型, 即选文围绕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特点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 事迹。文章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 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 事件事件事件所谓“层层划读”,就是在 每读完一个事件(或人物)片断时, 在文章中用铅笔以竖线划出,这 样做的目的,一是有利于读懂原文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二是即使对 原文中的内容读不懂,但也可以知道这个事件发生在这个时间、这个 地点,是和这个人之间的事, 达到“故事没读懂,但题做对了”的效 果。3、题文对应,由文及题题目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 答题就要分析题目与 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应该从选文内容出发来思考题目, 即从选文 的整体出发来研读与题目相关的局部,以形成答案。具体地说,就是 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 强调 “题文对应”, 也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考生解答文言文试题时, 往往就题答题,不顾原文,不顾语境,往往出错。这种教训也是应该 记取的。实词、虚词各一题,而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则由过去的两题增加为三题。这是很显然的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几年所考文言实词“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年所变化。再则,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2002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分值为6分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