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土地整治、节约用地和耕地保护经验做法的典型案例篇1: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浙江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深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力助推“千万工程”不断深化,取得了积极成效。聚焦“三生融合”,率先实现规划蓝图共绘共建。浙江省以国土空间规划定格局,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以土地综合整治优布局,突出“优化、盘活、修复、提升”四大核心功能,实现城乡空间从杂乱无序到整体大美的转变。以城乡有机更新提品质,在“留住城市记忆”和“记得住乡愁”的同时,促进城乡融合。聚焦“三位一体”,全面实现耕地红线共抓共管。浙江省通过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织密“人防+技防”保护网、敢于亮剑护田“零容忍”,加强生态造地“拓空间”,实现荒地变粮田,小田并大田,粮田成良田。将耕地保护落实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全过程,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聚焦“三个挂钩”,加快实现城乡要素共融共通。浙江省通过优化“增减挂钩”机制,全面实行“先复垦、后挂钩”制度,完善“增存挂钩”机制,坚持用“存量”换“增量”,探索“增效挂钩”机制,将新增耕地与粮食产能挂钩、生态修复与生态价值挂钩、低效整治与亩均效益挂钩。通过“三个挂钩”激活城乡资源盘活利用、要素合理流动,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聚焦“三整治一提升”,奋力实现生态系统共保共治。浙江省坚持“两山”理念,在乡村地区,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共富共美基本单元;在重要流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在矿区,开展“百矿示范、千矿整治”废弃矿山治理;在滨海,创新推出省级“蓝色海湾”项目。以“量身定制”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聚焦“三个统筹”,推动实现机制保障共享共赢。浙江省统筹资金投入,统筹政府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强绩效考核资金奖励。统筹指标安排,保障村民住宅建设、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统筹产业导入,因地制宜布局、设置农村一二三产业项目。通过“三个统筹”,促使土地综合整治成为撬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支点,坚决守住群众利益底线。20年努力奋进,浙江收获了诸多经验与启示:认识真理力量、领悟实践伟力。“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同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秉持系统观念、强化统筹兼顾。始终从全局的高度,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要素治理;推动实现对乡村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系统性重塑。坚持循序渐进、必须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土地整理的扎实起步,到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化提升,再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迭代升级。突出农民主体、实现共建共享。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确保农民全程参与,绝不搞“被整治”;充分共享土地整治成果,依法依规落实补偿安置,公平合理分享收益。强化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施策。按照“集聚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5种类型,分类推进村庄更新改造提升。同时,根据不同的空间治理单元,构建各具特色国土整治布局。推动治理创新、完善监管体系。强化重点环节全过程监督管理,守住“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维护群众利益”三条底线。强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落实全面节约战略 探索内涵发展路径持续推进节约集约用地“XX实践”篇2: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自然资源部的倾力指导下,XX省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以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为目标,以“向资源存量要发展增量”为主线,持续推进工作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XX实践”,有力服务保障了“强富美高”新XX现代化建设。“十三五”以来,XX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10万亩,建设用地供应存量占比由30%提升到65%。“十三五”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5%,“十四五”以来再下降11%。以规划为引领,推动增量空间复合集聚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刚性管控与弹性引导,全面落实节约集约要求,促进空间立体复合利用。一是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鼓励支持同一地块内工业、研发、仓储、办公等用途互利的功能混合布置,确定主导功能及混合比例要求,促进要素优化配置。二是推动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意见,明确省级以上开发区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区域及规划建设要求,鼓励新上工业项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土地综合承载能力。三是推进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共用。整合归集单个地块配套设施指标,统筹绿地规模和布局,共建共享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以效率为导向,促进存量土地盘活焕新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存量”换“增量”。一是深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省级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完善低效用地调查认定,编制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采用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原土地权利人自主再开发等多种模式,通过增容技改、收购储备、市场流转、协议置换等,全力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十三五”时期全省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70万亩,“十四五”时期计划再开发90万亩。二是规范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开展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历史数据治理,完善监测、督办、考核工作制度,推进精细化、差异化处置。2018年以来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0万亩、闲置土地14万亩,处置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三是持续推进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加强镇村布局规划分类引导,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工作,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兴办企业,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乡村振兴。以节约为目标,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标准控制与政策引导,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一是提高新上工业项目容积率低限。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意见,实施XX省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提高用地容积率、建筑系数、投入产出等标准,大力推动“工业上楼”。2022年全省新上工业项目用地平均容积率达1.31,同比提高15.9%,其中苏南地区容积率达1.69。二是精准高效配置产业用地。明确工业项目入园标准,制定高标准厂房设计规范,探索开展产业项目“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完善差别化产业用地供应机制。三是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因地制宜采取改造提升、功能转换、撤并整合、生态退出等模式,分类有序推进园区用地整治提升。常州经济开发区推进“危污乱散低”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和开发提升,园区容积率由0.64提升至1.8。以创新为驱动,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效能直面工作难点堵点瘀点,响应基层期盼,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服务便利化。建立区域综合评价和“多评合一”机制,全省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破解项目落地时间长问题,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推行高标准厂房分幢分层分割转让,率先在省级层面开展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服务,推动为企纾困、为民办实事。二是用好信息化手段、推动管理精细化。率先建设国有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系统、产业用地优化配置决策支持平台和XX土地市场网等信息平台,强化数据共享,深化融合应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企业投产达效。三是完善指标体系、推动考核制度化。连续9年在全省开展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更好发挥考核“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总结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广先进典型案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篇3:XX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决策部署,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为抓手,深入推进土地高效利用,探索形成“1+1+5”的“XX打法”,有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全市通过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腾空储备土地5万余亩,已开发利用土地2.46万亩,总投资1100亿元,预计拉动投资约3000亿元。建立一套效率高、力度强的攻坚作战体系以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片区、重点任务为突破,发起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行动方案以人大决议形式通过,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写入XX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建立“市总指挥部(市政府)+专业指挥部(市直部门)+专项指挥部(区级政府)”的三级作战体系,四大班子共同参与,市领导包片督导,集全市之力推动攻坚。绘就一条路径清晰、步骤明确的“路线图”编制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明确XX市城镇低效用地概念和认定标准,摸清全市低效存量家底。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情况,科学划定城镇低效片区,细化形成低效单元,创建重点低效片区项目库,建立“片区单元项目”的再开发实施管控体系,从片区划定、功能布局优化、开发建设策划到项目筛选实施,形成低效片区再开发“路线图”。在此指导下,先行启动了低效用地相对集中的老四方工业区、XX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涉及面积230平方公里,低效用地净面积53.3平方公里。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抓规划引领。结合各片区发展基础、产业方向、功能定位,分别编制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开展高水平城市设计,同步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科学安排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空间利用。对于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实行市级提级管理,加强市域统筹,提升区域开发建设水平。建立总设计师制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领衔,全程指导、参与崂山张村河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打造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样板。二是抓成片征迁。坚持政府主导,确定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单位;坚持群众利益优先,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利于企;坚持整体评估、成片整理,为项目招引和产业导入创造了充足空间。三是抓基础配套。按照“先配套后出让”思路,先行开展低效片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大力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联动实施中小学名校战略,有效提升片区吸引力。一年多来,低效片区道路系统初步形成,山东中医药大学XX医院、XX58中等知名医院、学校,在低效片区加快落地。四是抓产业准入。调整优化市、区两级规划和土地管理事权,市级层面统筹利用低效片区腾空土地,精准匹配优质项目。推行项目评审机制,大项目供地、小项目入园。全面实行工业“标准地”出让和“双合同”监管,积极研究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片区用地效能最大化。2022年以来,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共签约落地项目146个、总投资2900亿元,其中,过30亿元大项目20个、过百亿元大项目10个,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片区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五是抓政策赋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市土地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推出低效工业(产业)区升级改造、国有土地收储补偿、重点低效片区土地前期开发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形成“1+N”政策体系,为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篇4:在自然资源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XX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构建全程一体化耕地保护机制,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做到“四个坚持”,力争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坚持党政同责,保护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一是责任任务落实到点。带位置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全省5431.71万亩耕地和48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层层分解到市、县、乡、村,落实到具体地块;省政府单独将耕地保护纳入市县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二是责任网格纵横到底。田长制写入XX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建立“5+1”田长体系,省委书记、省长任省田长;全省注册网格田长14.8万个;建立全省统一信息管理一平台三终端,实现全省一码管地全覆盖。三是政策宣传渗透到人。与省委宣传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