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牛肉生产与发展趋势第一节 世界肉牛生产体系牛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的肉食品。在发展中国家,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营养价值更高的牛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也随之提高。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牛肉一直供不应求,特别是高档优质牛肉。 一、世界牛肉生产概况1996年位居全球牛肉产量前3名的是美国、欧盟和中国,年产量分别为1200万吨、735万吨和491万吨,其他主产国为巴西445万吨,俄罗斯294万吨,阿根廷208万吨,日本115万吨。1996-2006年十年间美国、欧盟牛肉产量变化不大,中国牛肉产量年均增长3.1%(2006年中国牛肉产量达到750万吨)。2007年欧盟牛肉产量略有增长,达788万吨,消费量也增长到822万吨。2007年,位居牛肉产量前两位的是美国和巴西,分别生产牛肉1217万吨和912万吨,消费量分别1302万吨和718万吨,中国牛肉产量791万吨,消费783万吨。2010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牛肉和小牛肉折算腩体基础的总产量为5676.3万吨,产量由多到少排序前10名国家(地区)依次为:美国(1182.8万吨)、巴西(914.5万吨)、欧盟(27国,787.0万吨)、中国(555.0万吨)、印度(285.0万吨)、阿根廷(260.0万吨)、澳大利亚(208.0万吨)、墨西哥(173.1万吨)、巴基斯坦(148.6万吨)、俄罗斯(130.0万吨),10个国家(地区)的牛肉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1.8%。目前,美国、欧盟、巴西和中国是世界上4个最大的牛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巴西、澳大利亚和美国是世界上3个最大的牛肉出口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是世界上4个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地区)。 二、牛肉生产发展趋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高档牛肉占肉类总产量的10%,而产值却占总产值的38.8%,优质牛肉占肉类总产量的25%,产值占总产值的24.3%,即占肉类产量35%的高档、优质牛肉,其产值可占63.1%。因此,高档、优质牛肉的生产将是各国肉牛生产的方向和趋势。 第二节 世界肉牛生产与发展 一、世界主要肉牛品种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头数最多的家畜。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以及肉牛饲养管理所需劳力和建筑设备较少、成本低、效益高等原因,肉牛业蓬勃发展,肉牛头数急剧增加。在肉牛业发达国家,肉牛头数已增至5亿头以上,虽然肉牛数量占所有牛数量的4%左右,但牛肉产量却占总产肉量的53%以上。据估计,全世界有60多个专门化的肉牛品种,其中英国有17个,法国、意大利、苏联、美国各11个,这还不包括乳肉兼用或肉乳兼用品种和某些产肉性能较好的中国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以及大量既产肉又供乳、还能役用的适于某种特定环境的原始牛品种。目前,国外的肉牛品种,按品种来源、体型大小和产肉性能大致可分为下列三大类: 1.中、小型早熟品种 在肉牛业发展过程中,英国的中、小型早熟肉用品种起过一定作用。其特点是生长快、胸体脂肪多、皮下脂肪厚、体型较小,一般成年公牛体重550700千克,母牛400500千克。如英国的海福犊牛、短角牛、安格斯牛、短角红牛、德温牛、盖洛威牛、苏塞克斯牛、威尔士黑牛、林肯红牛,澳大利亚的墨累灰牛等品种。 2.大型欧洲品种 产于欧洲大陆,原为役用牛,后转为肉用。其特点是体型高大、肌肉发达、脂肪少、生长快,但成熟较晚。成年公牛体重达1000千克以上,母牛可超过700千克。如法国的夏洛来牛、利木赞牛、金黄阿奎登牛、曼安茹牛,意大利的契安尼娜牛、罗马诺拉牛、玛契吉娜牛、皮埃蒙犊牛,德国黄牛,瑞士的西门塔尔牛、瑞士褐牛,加拿大的康凡犊牛,日本的和牛等品种。3.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瘤牛种(Bos indicus) 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瘤牛种适于炎热气候,对壁虱及其他一些血液寄生虫的抵抗力较强,在热带条件下,热带品种优于温带英国品种。其成年体重与中、小型早熟的英国品种相似。这类品种有南非(阿托尼亚)的非洲瘤牛、邦斯玛拉牛,美国的婆罗门牛及其杂交种圣格鲁迪牛、婆罗福犊牛、婆罗格斯牛、夏勃来牛、抗早王牛、肉牛王牛、婆罗杭牛,澳大利亚的依拉瓦短角牛,中国的雷琼黄牛、云南瘤牛、台湾黄牛等品种。二、世界肉牛生产特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肉牛饲养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其特点如下:1.肉牛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促进世界肉牛业的迅猛发展。西方国家大多实行开放型育种或引进良种纯繁,特别注意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选择,且多趋向于发展乳肉或肉乳兼用型肉牛品种,如西门塔尔、兼用型黑白花牛、丹麦红牛等。东方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多采用导入杂交,比较重视保持本国牛种的特色。如中国的秦川牛、韩国的韩牛、日本的和牛等,均采用导入杂交进行改良。最大限度地利用杂交优势进行商品肉牛生产。2.肉牛品种趋向大型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消费者对牛肉质量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除少数国家(如日本)外,多数国家的人们喜食瘦肉多、脂肪少的牛肉。这些国家不仅从牛肉的价格上加以调整,而且多数国家正从原来饲养体型小、早熟、易肥的英国肉牛品种转向欧洲大型肉牛品种,如夏洛来、利木赞、契安尼娜、罗曼诺拉、皮埃蒙特等,因为这些牛种体型大、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肉比例大、饲料报酬高,故深受国际市场欢迎。3.利用奶牛群发展肉牛生 产欧洲共同体国家生产的牛肉有45%来自奶牛,美国是肉牛业最发达的国家,仍有30%的牛肉来自奶牛。日本肉牛饲养量比奶牛多,但所产牛肉55%来自奶牛群。利用奶牛群生产牛肉,一方面是利用奶牛群生产的奶公牛犊进行育肥;另一方面是发展乳肉兼用品种来生产牛肉,欧洲国家多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牛肉生产。4.肉牛生产集约化 国外肉牛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大型饲养场存栏30万50万头。肉牛生产从饲料的加工配合、清粪、饮水到疫病的诊断,全面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将动物育种、动物营养、机械、电子学科的最新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芒弗尔特(Monfort)肉牛公司,年育肥肉牛40万50万头,产值达3亿美元,是美国规模最大、生产环节最完整的肉牛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公司。该公司为了节约投资,采用露天养牛,有2个大型饲养场,每场占地120公顷,每个围栏占地0.4公顷,养牛425头。公司的动物营养专家按照每栏牛群的年龄、活重以及其他方面的基本情况,确定该栏牛群的饲料配方。当需要某种配方的饲料时,将该配方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操纵自动容积式秤,准确地按事先规定的各种成分下料、混合好,自动灌装喂饲车,然后运往指定的围栏喂饲。目前,在美国户养20005000头肉牛为中等规模,大户则养20万头以上,提供美国市场75%的牛肉。5.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产肉性能 近年在国外肉牛业中,广泛采用轮回杂交、终端公牛杂交、轮回杂交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的3种杂交方法。这3种杂交方法可使犊牛的出生重提高15%24%。6.充分利用青贮饲料和农副产品进行肉牛育肥 肉牛在利用粗饲料的比例上仅次于绵羊和山羊,占82.8%。国外在肉牛饲养中,精料主要用于育肥期和繁殖母牛的分娩前后,架子牛主要靠放牧或喂以粗饲料,但其粗饲料大部分是优质人工牧草。为了生产优质粗饲料,英国用59%的耕地栽培首宿、黑麦草和三叶草,美国用20%的耕地,法国用9.5%的耕地人工种植牧草。利用氨化、碱化秸秆饲料饲喂肉牛,在英国、挪威等国家也有一定规模。有效地利用青粗饲料资源生产牛肉,在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多草少料、重视发展农区秸秆养牛业”的做法,则主要是为了节粮。目前,依赖较少的粮食发展畜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一大优点。正是依靠这一优势,在近10年内中国肉类产量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日本研究表明,多用粗饲料、放牧育肥与精饲料为主的饲养方式相比,育肥期虽延长16个月,但瘦肉率提高2%10%,脂肪率下降。说明多给粗饲料饲养是提高可食肉生产率的有效育肥办法。总结国外肉牛育肥经验,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草原和农副产品,降低饲养成本。在草原地区,一般是利用草场饲养繁殖母牛和架子牛。这些架子牛大都在优良的人工草场放牧育肥,很少补饲精料。美国牧区繁殖的肉用犊牛,78月龄活重达200千克时利用青贮玉米进行育肥,育肥期日增重0.9千克,经10个月左右的育肥,牛的活重就可达到500千克。有些国家犊牛在草地上放牧饲养到1岁左右、体重达300350千克时出售给专业化的育肥场,利用谷类饲料进行短期育肥,育肥期120150天,达到一定年龄(一般不超过2岁)和市场要求的体重时进行屠宰。这时牛肉质量好、成本低,又可增加周转次数。三、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技术对肉牛生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生物技术加快肉牛品种的培育 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相结合形成“MOET育种方案”是加速肉牛遗传改良进程的重要手段。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可利用大量亲属信息,增加选择准确性。提供更多后备种畜供选择,提高选择强度。从幼年母畜中可获得更多的后备牛,缩短世代间隔,较常规育种方案可提高生长和同体性状的选择强度30%100%,为提高肉牛繁殖率和纯繁提供了有力工具。该方案与胚胎克隆技术相结合,可将未来的选择强度提高5%25%,与传统的后商鉴定相比,遗传改良速度成倍增加。从一个品种选出优秀的公、母牛,应用MOET和克隆技术,获得的遗传改良会更大。2.DNA重组技术用于肉牛增重剂生产 生长激素是增重剂中最重要的一类。美国用DNA重组技术,将生长激素(GH)转移到大肠杆菌里,已成功地商品化生产出了GH,可使肉牛生长速度提高30%。由于GH和牛生产的激素一样,所以不影响牛肉的质量。3.应用育成杂交法有效地提高了肉牛生产性能 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是国际上仍然采用的有效措施之一。近30年来,国外用育成杂交法育成肉牛新品种20余个。如美国的圣格鲁迪、婆罗格斯、肉牛王等,澳大利亚的墨里灰,南非的邦斯玛拉,巴西的卡马亚等。美国用美洲野牛与夏洛来和海福犊牛育成的比法罗牛,具有增重快、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好等特点。4.利用育种新技术进行基因组合培育奶肉牛 基因组合,就是用奶牛群中一定比例的母牛与专门化的肉用公牛杂交,只用其后代进行牛肉生产。法国对黑白花、红白花、娟珊、弗里生、捷尔威、婆罗门、瑞士褐等乳用或乳肉兼用品种以及几个肉牛品种的脂肪产量、生产率、肌肉发育性状等都规定了种公牛选择时的权衡百分比,其中包括1/4的产肉性状,法国奶牛中有15%用肉用公牛杂交。英国的牛肉生产对奶牛群的依赖性很大,其肉牛群中的繁殖母牛多由奶用母牛与肉用公牛杂交所生的F1代小母牛育成。匈牙利主要依靠乳肉兼用牛发展牛肉生产,不仅产奶量高,且产肉量也很突出,小公牛可育肥到600650千克。荷兰20%的奶母牛与肉用品种公牛杂交,以生产肉用犊牛来保证高档牛肉的生产。5.疯牛病早期诊断和防疫治疗有望解决 自1986年英国暴发疯牛病(BSE)以来,全球肉牛业面临严峻挑战。如英国计划将30月龄以上的400万头牛全部宰杀焚烧,这意味着每周要烧掉1.5万头牛,相当于每40秒杀一头牛,而且时间长达56年,总费用达300亿美元,使英国养牛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现已证实,BSE在爱尔兰、法国、葡萄牙和瑞士都有发生。由于这种病潜伏期长(35年),不仅在牛样中流行,而且已在羊、猪、猫、鹿和鼠中也有病例出现,对人类危害的可能性仍未排除。加之该病原抗逆性强,宿主又无免疫应答反应,在潜伏期暂无有效诊疗手段且无法知道哪些是受感染畜禽。这种诊断空白无疑加大了该病的危害性。目前,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正致力于这项攻关工作。有关资料报道,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