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红烛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学习本单元,要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分析红烛是一首诗歌,共九节,作者闻一多。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注意体会诗人如何借助与红烛的“对话”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毅追求。洋溢在诗中的幻想和情绪渲染,感叹词的回环使用,诗句长短错落形成的节奏美,也是欣赏时要关注的。学习这首诗作,要多借助朗读,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把握意象的内涵,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二、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新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诗歌。高中语文的学习是要把知识更深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教学要更深入更细致,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议教学时提前布置学生自学。在课意上以讲授与讨论相互结合的形式进行讲授。五、说教学方法启发式、阅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七、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导入。1.读小诗,猜人物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2.生:闻一多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的红烛中。板书课题:红烛环节二:讲授新课。(一)介绍闻一多1.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2. 说背景:有谁知道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写作这首诗歌?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3.说体裁: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中国新诗的发展。(二)读理内容结构1. 自由读:读两遍。2.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诗歌的内容。3. 清理内容结构,整体感知。什么是红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咏物诗。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4. 小结: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三)探析形象语言1.小组合作探究分小组研读诗歌,探究的主要问题(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其中的一两各方面):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2.分享交流探究成果3.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第五至第七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使用拟人手法。第八、九节:深情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四)听悟情感主旨1. 过渡:作者用问答的形式抒发诗情,那么诗人在问问答答中,情感经历哪些变化?请听名家朗诵。2. 播放朗诵视频。3. 分析点播: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3.小结: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五)吟得要领技法1.吟咏诵读,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和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在诗歌鉴赏中十分重要。理解了诗歌的感情和主旨,请说说吟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2.吟咏提示: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六)写晒收获感受学了这首诗歌,结合初中学过的最后一次的演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和闻一多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环节三:全课总结。九、说板书设计。第2课 红烛介绍作者读理内容结构探析形象语言听悟情感主旨吟得要领技法写晒收获感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