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党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范文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X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围绕“凝心聚力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从严从实做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用高质量党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工作成效(一)坚持理论学习,突出政治建设X镇党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第一时间落实党中央、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两个维护”。一是严肃开展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创新开展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教育、优化营商环境等特色“主题党日”,狠抓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网络平台的学习,全镇干部学习强国活跃度100%、人均积分乡镇名列前茅,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完成率100%。二是建立和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公职人员在线观看党的二十大直播,邀请县“五老”报告团团长x上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党课,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X期,组织党委书记、机关党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X堂,引领全镇干部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确保全体机关干部始终做到跟党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工作推进把党建作为推进工作的有力抓手,与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以创评“红旗(模范)党支部”为抓手,牢固树立“党建+”理念,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激励各党支部“作示范、勇争先”,推动基层党建和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各项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实现基层党建上台阶、中心工作上水平。一是对标先进树立典型。高标准参与红旗党支部创评工作,按照创评类别,主动对接、提前谋划、实地指导督导各村党组织的创评工作。经过层层评选,我镇X村获评市级红旗党支部、双港村获评县级红旗党支部,以高质量的党建带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精准培训,每周一开设初心讲堂,要求分管领导班子分别就自己分管的业务授课,目前已开展初心讲堂X期,培训X人次,让党员干部能找准工作创新的方向。组织干部赴宁都、李渡、广昌等多地开展实地交流学习,邀请多位省内外专家能人上课,让干部掌握创新的工作方法。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今年以来,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截至目前共培养了积极分子X个,新发展党员X个,致富能手、高学历、高技能党员占比较高,通过强队伍建设,发挥致富“头雁”效应,促进村集体发展,我镇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X万元以上村X个,其中鄱阳村村集体收入突破X万元,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取得明显提高。(三)坚持人民至上贴心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组织建在一线、党员干在一线、党旗飘在一线,让党员下沉到基层一线去,让群众心声心系在党员心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用活用好“党建+”,积极培育打造“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切实解决好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带头人”培训力度。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阶段性重点任务,X镇党委坚持每季度开展村(居)干部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引领农村发展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领头雁”作用,使其成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带头人,带领群众致富。今年我镇采用“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方式,在全镇种植设施蔬菜X亩,其中建设南坑村池头X亩、鄱阳村下鄱阳组X亩,设施蔬菜种植示范点X个,在鄱阳村,预计可为每户村民增收近X万元,给村民带来好“钱景”,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赢在“起跑线”。二是夯实基层“主阵地”。严格按照党建“三化”提质增效要求,优化升级X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完善村级“五个中心”建设,实行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制,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聚阵地之力,着力打造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成为党建引领、服务村民的“根据地”,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问民情、解民需,累计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X个。结合“三心”工程问民情、解民需,累计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X个,如钟家边村旱情救灾、邓坊村集镇整治、X村环境改造,返乡务工人员就业等群众迫切关心的一批问题得到解决。三是激活党员“主动性”。扎实开展“三心工程”和“党员联系群众”活动,46名机关干部累计参与群众交心会X场,深入到群众身边了解群众需求,共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x个,全部得到解决落实,办结率100%。全面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开展“党员+身份认领”活动,发动广大基层党员主动认领宣讲员、调解员、志愿服务者等“新身份”。组织党员户挂牌,积极亮明党员身份,并结合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实施星级评定工作制度,全年评定星级x次以上给予表彰和400-1000元不等金额的奖励,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群众测评,形成你争我学,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激发党员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严抓作风建设,压实岗位责任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鲜明导向,着力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明确将党建考核结果作为各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压实村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抓党建工作情况作为村书记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日常督查指导,结合每月”组织工作日”和交叉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查找问题根源,提出科学有效处理解决问题的“实招”,彻底将问题从源头中“拔”出来,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全镇组织工作全面过硬。一是考核科学化。从精准量化做切入,科学设置考核权重,结合岗位任务设定考核系数,推动考核权重向重点难点岗位倾斜,通过“双向选岗”实现干部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常态管理下功夫,采取“周通报一月互评一季测评一年考核”的工作实绩评价机制,强化对机关干部工作的平时考核,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周通报X余人次、月互评X余人次、季测评X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以差异评比中求结果,坚持业绩导向,将考核结果运用与薪资待遇、年度考核等次、干部使用和评优评先紧紧挂钩,打破平均主义,着力拉大收入差距。2021年干部绩效奖金差额最大达到X万元,有效调动起了镇机关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二是严肃追责制。加强对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严格落实流动“红黄旗”制度,对季度督查连续x次获得流动“黄旗”的基层党组织,由镇纪委对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宣传员进行约谈提醒,并全镇通报批评;连续x次获得流动“黄旗”的基层党组织,对党组织书记进行组织调整,并对包村领导进行提醒谈话。将乡镇绩效考核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总抓手,形成了务实高效、争创一流的良好机关作风,让党员尽心履职。二、存在的不足2024年,镇党委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内组织生活缺少亮点,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思想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不够生动,特色不够,导致对党员群众的吸引力不足;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优待进一步提高,集体增收乏力,村内集体经济尚处在发展阶段,经费不足,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三是党内制度执行不严,时有程序化、形式化现象,实际内容有待加强;四是领头雁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没有形成一支有力的带头致富队伍,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三、2024年度工作规划计划下一步,我镇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步伐,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带领党组织增强主责主业、创先争优意识,做到守责、负责、尽责。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当成当前和今后的一个头等的政治任务,认识上充分,思想上重视,行动才会有力,落实才能到位。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就是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大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到主动认领,具体化、清单化落实,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二是把开展“红旗(模范)党支部”创评与镇域经济、中心工作等紧密融合,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三农”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及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作风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真正实现党建引领促进工作全域升级。三是进一步加强党建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和农村“红旗党支部”创评活动,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组织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增强群众的满意感、收获感、幸福感,积极培育打造“党建+基层治理”,建好建强基层党建网格,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将党建网格与综治网络、社会救助网格、“说事拉理”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充分整合,形成基层治理“一张网”,切实解决好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及时排查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隐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保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