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肉羊疾病防控第一节 肉羊疾病对产业发展和国民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养羊业发展迅猛。至21世纪初期,我国肉羊的饲养量、出栏量、肉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目前,迫于草场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我国的肉羊养殖业正经历着由牧区向农区以及南方草山草坡地区扩展转移的发展态势,通过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异地育肥等饲养模式,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格局。然而,由于饲养环境和养殖方式的改变,羊病发生的风险也大大增加,疫病防控问题则成为当前严重制约肉羊产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像动物结核病、布鲁菌病、 炭疽病、包虫病等一些动物源性的人兽共患病还严重威胁着我国草畜产品食品卫生安全和公众健康。一、动物疾病对养殖业发展的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养羊业每年因各种疾病导致死亡的羊只上千万,占饲养总数的3%5%,直接损失过百亿元 。(一)疾病对畜种改良的影响为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和入境,如梅迪-维斯纳病、山羊关节炎脑炎因品种引进而被带到国内,小反刍兽疫因动物跨境活动和交易而传入我国 ,各国乃至国内各省都对跨区域动物引种提出了严格的检疫要求,特殊时期甚至实行禁运限制。此外,一些羊病本身还导致动物产仔率低、子代育成率低、品种退化,甚至保种困难等。因疫病因素造成的这些情况对畜种改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二)疾病对养殖效益的影响为了保护快速发展的养殖业,规避疫病风险,人们不得不采用多种多样的防治手段和措施,从而导致养殖成本(包括土地使用费用、环境控制费用、运输费用、防治费用、检疫费用、产品品质下降、病死损失、疫情处置费用)的增加和养殖效益的下降,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直接障碍。(三)疾病对畜产品贸易的影响虽然我国畜产品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其中羊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畜产品出口贸易步履艰难,肉类出口仅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1.3%,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很多国家怀疑我国畜禽产品的卫生状况,设置贸易壁垒。近年口蹄疫、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动物疫情已成为国际社会禁止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主要理由。目前,在我国有口蹄疫(0、A、Asial型)、羊痘、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等一类疫病及 炭疽、布鲁菌病、结核病、狂犬病、传染性脓疱皮炎、衣原体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等人兽共患病流行或存在 ,这些与羊密切相关的动物疫病对我国规模化养羊业形成巨大威胁,一旦暴发,不仅影响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将对我国畜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二、疾病对肉食品安全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羊肉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肉羊养殖业的规模将更大,集约化水平将更高,为了控制疫病,对兽药及其添加剂的依赖程度无疑会更高。由于兽医临床和饲料添加剂大剂量、大范围、多种类、无限制地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人兽共患病原菌的耐药谱、耐药强度比人源性耐药菌广而强,已构成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近年,动物和人出现了超强耐药的“超级细菌”(如结核菌XDB-TB株)和多重耐药性病菌,几乎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三、疾病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据报道,世界上约有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可通过动物或动物产品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类 。农业部1986-1990年对畜禽疫病普查结果表明,我国202种动物传染病中50%以上为人兽共患病。近年来,人兽共患的新发传染病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快,除了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在人群中暴发和流行之外,结核病、布鲁菌病、狂犬病、血吸虫病、 炭疽、钩端螺旋体病及食源性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感染人的事件屡屡发生,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原的出现和流行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四、烈性疫病对农业生物安全的威胁动物烈性疫病(如口蹄疫、疯牛病、痒病、 炭疽、 鼻疽、鼠疫等)病原体还能被作为生物武器使用,通过打击畜禽养殖业等社会经济支柱来达到削弱敌对国国力的目的,这种对养殖业的生物攻击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了中断敌对国战略物资的运输和补给,在美国、阿根廷、罗马尼亚、法国、西班牙和挪威等,针对役用、军用和食用动物使用了 炭疽热杆菌和 鼻疽杆菌。苏联也曾极具针对性地研究过口蹄疫、牛瘟、非洲猪瘟、水疱性口膜炎、传染性脓疱皮炎等生物战剂。第二节 中国肉羊疾病流行现状与防控体系发展一、我国肉羊疾病流行现状和总体特点总体来说,我国羊病发生现状呈现种类多、危害大的特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报道,羊的主要疫病有54种,其中传染病35种,寄生虫病19种。在35种传染病中,病毒性传染病11种,细菌性传染病18种,其他微生物类传染病6种。根据国内有关羊病的资料记载,在羊的54种主要疫病中,我国已发现49种,另外5种羊病情况不明。许多羊病,如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在放牧羊群中虽然感染率高,但致死率较低(通常小于2%),而以消耗体质、减缓生长、降低产品品质(或报废)为主,此项损失虽然难以估测,但同样巨大;在舍饲条件下,或长途调运或感染新生羔羊或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时,羊只的病死率通常增高3倍以上,有时可达100%,致使贩养户血本无归。在50多种主要羊病中,有10余种为人兽共患病,患病羊及其产品对广大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极大,人间病例时有发生。近年来,舍饲圈养羊只多发营养代谢病、中毒症和其他普通病,此类疾病造成的损失也相当严重。(一)重要传染病发病率升高,危害加重当前对我国养羊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有羊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羊地方性流产(衣原体性流产)、链球菌病、羔羊痢疾和羊肠毒血症等梭菌病。这些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造成的损失增大,危害加重。口蹄疫、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等羊的重大传染病在我国虽然有过流行,但由于政府重视,投入资金、人力较大,防治技术较为完善,羊的典型发病疫情并不多,但羊隐性带毒现象较为普遍。如小反刍兽疫是2007年由境外传入我国西藏的一种新病,经确诊后,国家采取了果断积极的防疫措施,对疫区及周边区域免疫,限制羊的移动,收效明显,没有发生疫情大面积流行。但通过流行病学监测发现,部分地区有可能发生过感染,防疫工作仍不能松懈。蓝舌病属于虫媒性重大疫病,毒型复杂,主要存活于热带地区,近几十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病原的活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北纬38以南地区,目前在我国的流行与分布情况不明 。(二)人兽共患病时有发生,威胁农牧民身体健康在我国已发现的49种羊病中,有10余种属人兽共患病,对公共卫生安全和广大农民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形成严重威胁。其中,与羊有关造成危害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有布菌病、结核病、 炭疽、羊地方性流产、绦虫病、弓形虫病、血吸虫病等。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防疫意识差等问题,牧区布鲁菌病、 炭疽、绦虫病发生严重,虽然只是区域性发生,但对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形成了严重影响。(三)寄生虫病发生普遍,防治手段单一,难以根除羊的寄生虫在我国十分普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有吸虫病、挤蜡、焦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绦虫、 螨虫、肺线虫等 。据调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和北方自然草场放牧地区羊寄生虫的感染率达100%。目前,防治寄生虫病主要采用体外药浴消毒和体内口服驱虫,虽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根除,长期下去还可能产生抗药性,使疾病控制复杂化。但我国有关寄生虫病疫苗的研究较为滞后,目前还没有可以广泛使用的寄生虫疫苗。(四)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的普通病日益增多养羊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势必导致饲养管理方式及繁殖生产方式和条件的改变,羊的营养条件、环境应激条件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以运输综合征(因应激反应导致免疫机能下降而发病)、营养代谢病(如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症)、中毒症(如霉变饲料中毒、瘤胃酸中毒)等群发性疾病及流产和难产等产科疾病日益突显,危害增大。二、我国肉羊疾病防控面临的新形势随着农区规模化养羊业的不断发展和牧区每家每户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前每家每户的几十只规模逐渐被上百只甚至更大规模的养殖量所代替,随着饲养方式的转变和养殖规模的增大,羊病的流行和危害也发生了变化。(一)传染病暴发风险加大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的改变,改变了羊群所处的病原生态圈和卫生条件,加大了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如羊蓝舌病,主要发生于北纬40以南区域,气候环境的改变会导致该病流行范围的变化。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传统的放养模式下的发病率在5%以下,而规模化养殖的发病率为14.3%96.8%,首次发病时本地羊只的发病率为5.4%15.0%,而外地引进羊只的发病率高达75.0%。绵羊肺腺瘤散养时发病率2%以下,而舍饲羊只的发病率高于5%,病死率为100%(刘淑英,马学恩,2003)大多数羊对口蹄疫表现为隐性感染和带毒,异地育肥和长途调运为该病提供了传播机会,羊的梅迪维斯纳病在牧区的发病率为4.6%,而舍饲养羊只的发病率可高达30% 。规模羊场羊口疮发病率高达40%100%,1周内羔羊的死亡率在90%以上,而放养羊只羊口疮发病率不足10% 。羊痘在牧区的发生率很低,通常仅为5%左右,但在舍饲时,由于饲养密度大,成年羊痘的发病率为75%80%,若感染羔羊其死亡率可达100%。(二)寄生虫病流行日趋严重寄生虫病主要导致羊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或因缺乏营养而死亡,另外还可引起羊的生产性能下降、产品品质降低、给羊带来其他传染病、人兽共患病等问题。虽然羊寄生虫病引起的急性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每只羊都有寄生虫感染,而且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多、强度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据对某地区农户饲养羊只的寄生虫病调查 ,羊消化道寄生虫虫卵或卵囊的阳性率高达100%;片形吸虫病感染率高达85.7%。四川寄生虫区系调查,一只羊体内寄生的虫体多达142768万条,一只羊体内寄生的槽盘吸虫多达211415万条。血矛线虫吸血时造成羊胃壁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大批死亡;片形吸虫等幼虫在羊体内移行,造成肝脏等器官组织损伤,故可见羊夏秋季死亡。绵羊痒螨导致羊只被毛粗乱,质量严重下降,严重时甚至引起全身脱毛;肝片吸虫病绵羊剪毛量减少10%18%,肉品质下降4161256kJ/kg。在四川省,山羊蠕形螨引起羊皮穿孔,以致报废,每年损失达1000多万元;因为包虫病,仅在青海每年引起废弃肝脏的经济损失一项就达2625万元。硬蜱叮咬羊吸血时除自身引起羊发病外,还可把巴贝斯虫、泰勒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带入羊体内。而羊作为传染源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更是难以以经济损失来衡量的。(三)群发性营养代谢病、中毒症频发由于饲养方式的转变,各种营养代谢病和普通病也逐渐成为集约化养殖中显现的突出问题,如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症、尿结石、乳房炎、霉菌与药物添加剂中毒、瘤胃酸中毒等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占相当比例,已成为严重影响肉羊集约化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四)人兽共患病形势再度严峻近年来,我国由羊传染人的人兽共患病事件一再发生,尤其是布鲁菌病、结核病、 炭疽、包虫病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历史上,这些病主要发生于防疫薄弱、条件落后的牧区,经过多年的治理,已基本得到控制。这些病的再度流行,对肉羊产业化发展威胁很大,特别是牧区羊只的异地调运,有可能造成新的感染和传播。据调查,我国有些区域羊布病感染率达90%以上,饲养人员和附近居民的感染率也很高,甚至造成了人们的恐慌。因此,控制此类疫病不仅是养羊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健康的需要。(五)外来重大动物疫病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口蹄疫、蓝舌病、小 反刍兽疫、裂谷热等10余种烈性动物疫病和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和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直接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这些外来动物疫病的主要特点是传播快、范围广、危害大和控制难。目前,我国正面临着防控外来重大动物疫病的严峻挑战。亚洲1型和A型口蹄疫(2003年、2005年、2009年)、小 反刍兽疫(2006年、2007年)已相继传入我国,对家畜养殖业生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