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高考高中语文答题公式(3)14.小说的思路。(其他文本的思路题, 同此)以什么为线索, 依次展开情节。(1)首先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阶段, 注意不一定是开端, 比如倒叙写法之下, 可能首先写的是结尾)。(2) 其次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3) 接着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4) 最后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15.小说的结构类题目如:线索是什么?有几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线索作用的分析,多从情节的安排和主题的挖掘这两个角度切入。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和主题。(1) 以什么为线索,串起了“XXX”-“XXX”-“XXX”-“XXX”的情节。(若有双线,则分别回答)(2) 这样安排,情节更加集中, 结构更加完整、合理。(3) 更有利于表达主题(简要讲清楚主题是什么)。16.探究“这样写”的作用。(非典型小说的“那一个”)(1) 讲清楚“这样写究竟是怎样写。(2)“这样写”写了什么, 有何特点。(3) 分析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4) 分析在情节推进上的作用。(5)分析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6) 体现文本的审美和风格,如舒缓的叙事风格、淡化情节等等。(非典型小说)17.探究小说主题及其意义。(一般主观题不容易考到, 主要用于选择题对主题的理解。)(1) 从情节上探究主题。(2) 从人物形象上探究主题。(3) 从环境上探究主题, 从物的象征上探究主题。(4)结合现实与自己, 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18.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和事物的作用。一是和主题相关,二是文章的线索, 和结构相关,三是和文章最主要的内容相关。如果是议论句或者抒情句一般就是中心句。答案分点:(1) 全文主要内容上(如在情节上、人物形象上、环境上),(2) 结构上(线索、照应等等),(3)主题(思想情感) 上,(4) 艺术效果上。作用类题目是重点。这类题目首先界定是什么(如内容的作用就要概括内容,这样写就要表述清楚怎样写),然后再分析作用。“作用”即关系,弄清楚”这个内容或者语段、语句”与标题、开头、结尾、前后文、主要内容(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之间的关系是王道。特别提醒:1、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 先问什么先答什么。2、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先观点后阐释。3、阐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4语言简明, 杜绝啰嗦, 使卷面清晰、美观、简约。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35分, 用时35分钟)(文言文+诗歌+名句默写, 题型单选+双选+主观+填空)一、文言文阅读(22分钟, 阅读10分钟, 做题 12分钟)1.浏览文章后,看第6题(关于内容的选择题), 然后读文章, 弄清楚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人物关系与相关事件。2.依次浏览题目(包括翻译), 并将各题在文中对应处勾画出来。再读文章, 思考这些问题点涉及的人与事。3.弄懂文章内容之后再按照如下顺序做题:(1) 先做第6题, 即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选择题。方法同小阅读。(2)接着做第4、5题。做题必须将问题带回原文中,在语境中思考。实词理解(包括文化常识) 也罢,断句也罢,都要对语句做内容和语法的分析。文化常识是随文命题, 因此每个选项涉及的文化常识必须回到原文理解。错误一般是比较熟悉的点,特别陌生的一般不会错。尤其注意的是内容理解题,要有语境意识。一是要将选项对应到文中, 并在文中勾画出来,结合涉及的内容、整个语段的含义仔细比对,二是注意选项的观点和阐释部分的协调与否。其中断句题,要注意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A.语感断句法,根据对语句意思的理解, 用语感断句。B.虚词标志法,盖、夫、至若等常常在句首;乎、哉、矣、也等常常在句尾。C.句式断句法,“者也”式判断句,“者”后断句;问答式的语句,在问答之间停顿。D.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若在句首, 状语后可以停顿。E.语法断句法,除去上述四种情况,一般需要停顿的部分,是一个语法意义上的句子,我们应该找到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语和谓语,由于主语可能承前省略, 故一定要补充出来再找到相应的谓语动词, 如果不能找到谓语动词,这个部分就不能停顿。F 注意语句内容,要根据语境推断语句内容, 据此断句。文化常识题,要注意是随文命题,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化常识, 关注细微处, 一般会涉及到官职升降、任用和贬职等等,这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去推断,如果是课本中学过的, 一定要回归课本。(3) 最后做翻译题。其基本方法如下:A.将句子带回原文, 找到恰切的语境,理解这个句子大致讲什么内容, 表达什么意思。B.勾画出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含代词与名词性短语)和动词(含动词性短语), 尤其是特殊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这些不需要翻译)。理清句子中的人物关系和相关事件。C.注意句子的特殊句式和句子中的固定结构和短语。D.在试卷上将每个词语逐一翻译, 连起来读一读,在此基础上补充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 再读,勾画出疑惑处。注意要有“文言意识”,对于难解的实词尽量联想相关成语,不要轻易用该词的现代汉语意思。E.对疑惑处,根据句子意思和上下文语境推测正确的含义。这个办法也适用于实词理解题。将答案誊写在答题卷上。要文言意识-一般实词多单音节、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要能大体掌握并能回归课文,尤其要关注涉及官职变动的高频词汇。二、古诗鉴赏(10分钟, 阅读3分钟, 选择题3分钟, 主观题4分钟)【一】读懂诗歌1.具备基本的诗歌阅读的知识体系。从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和相对应的艺术手法等维度去解读诗歌。(1) 关注标题-内容、主题和类别;(2) 关注注释-难点、诗人遭遇、情感原因;(3) 关注意象-内容、主题和类别;(4) 关注情思语-主题;(5) 关注即时诗人情感方向。2.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出发, 按照形象分类-人的形象、物的形象、景的形象,去做分类阅读。在阅读中重点抓意象,然后要有三个yi(意、艺、义) 的意识,意-内容,艺-艺术手法+语言, 义-主题。【二】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 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 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 明确问题要求。(2) 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 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三】科学答题1.选择题1) 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1)一般来说, 越是笼统的说法越不容易错。越是具体的阐释越容易出问题。(2) 具体陷阱点:A.意境分析不当。B、手法分析张冠李戴。C、意象分析不当。D、主题挖掘以偏概全。2) 认真审读选项, 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1)选项的信息切分, 信息点与四要素及相关艺术手法的对应。ABCDE 五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到的词语做四要素的对应分析, 比如是内容(意象、形象及其特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这四个要素涉及的艺术手法。(2) 结合诗歌解读对照比较分析。将选项对应到原作品相应部分以及自己对原作品的解读。(3) 整道选择题的整体意识。五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在判断D的时候,要联系到ABCE 去理解, 判断。2.主观题1) 主观题主要考点:(1)思想情感概括与分析;(2)艺术手法的角度鉴赏诗歌(或诗句), 如情景关系;(3) 形象及形象的塑造。2) 答题要求(1) 分析题干, 辨析题型, 并分析出需要四要素中的哪些要素。要有三个 yi结合的意识。(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 先问什么先答什么。(3) 注意使用术语, 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4) 分点作答, 分条陈述。合并相同点。(5) 语言简洁明了, 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 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赏析(鉴赏) 题,弄清角度, 注意三个yi的综合运用。4.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1) 诗歌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 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 景表现出的情感。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 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C.写人抒情类(叙事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2) 艺术手法A.描写手法(关涉内容或者诗歌的形象)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a.写人: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细节描写等。b.写物:动作、情态、绘声绘色绘形、描摹、勾勒等。c.写景:绘声绘色绘形、浓墨重彩、描摹、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d.共有:渲染、对比、大笔勾勒、工笔细描等等。间接描写:烘托(主要是写人写物)、衬托(反面则为反衬, 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等等)、象征、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写景还需要注意描写的角度与顺序。角度:时空角度、五觉(视听嗅味触)角度。顺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B.抒情手法(关涉诗歌的主题)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人抒情(叙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其中借景抒情可以细分为:触景抒情、即景抒情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当诗歌结尾句子为写景的,则称为“以景结情”。另外有“从对方着笔”-曲笔。如,本来想表达自己思念对方,却不写自己, 反而想象对方正在思念自己。C.修辞【手法】(关涉诗歌的语言)语音修辞:押韵、平仄、节奏。词语修辞:字词的妙用。炼字型题。句式修辞:整散句、长短句(诗歌中不考虑句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设问、反问特别提醒:在题目中问到“表现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问到写景(描写的)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D.结构手法(关涉诗歌的结构)律诗:四联分别为“起承转合”。弄清楚“起承转合”各联的作用。起:照应标题, 引出吟咏对象, 引起下联的描述。承:承接首联, 对引出的对象进行描写。转:由上联的描写“转”,或转入抒情言志,或转入别的内容的描述, 或转换角度对对象进行描述。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卒章显志。词(曲)(上下两片)。上片开头句:起句, 作用同律诗的“起”。下片开头(偶有上片结尾)句:过片, 作用同律诗的“转”。下片尾句:结句。作用同律诗的“合”。特别提醒:在面对写景诗中描写手法(或者表现手法) 判断不准确的时候, 可以从景的构成要素出发思考。A.线条-形状、形态-摹形、绘形视觉B.颜色-色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