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录一二三第第一一部部分分第第一一部部分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重大论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的组织形态将是一个建立这个,实现全人类的最终解放和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对“共同体”并不陌生。第第一一部部分分 0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很多共同体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其中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02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上形成的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0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第第一一部部分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述后,同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释了相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段话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回答了开篇提出的一个问题: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什么关系。第第一一部部分分2、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3、2017年10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两个共同体概念一内一外。第第一一部部分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第第一一部部分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并特别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指出:6、2020年9月第第一一部部分分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到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间经过了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词汇的改变;更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广泛交流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深刻反映;也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对民族工作、民族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第第二二部部分分第第二二部部分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四个共同四个共同”: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共同培育的。“四个共同”明确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深刻内涵。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第第二二部部分分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提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邓小平同志也曾谈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江泽民同志也提出:“我们的一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果,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四个共同”的基本核心理念。第第二二部部分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三个共同”,包括广袤疆域、中国历史、中华文化中国的历史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做过贡献。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并以疆域为舞台、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开拓进取,共同奠定了伟大祖国的千秋基业。习近平总书记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即增加了“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突显出新时代各民族共创伟大精神,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凝练的“四个共同”理论。第第二二部部分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第第二二部部分分A.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B.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立在“四个共同”这个牢固历史根基上的。第第二二部部分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间,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儿女团结抗争、共赴国难,休戚相关的共同体特征更加凸显,中华民族意识应运而生。民国时期“五族共和”的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七七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各民族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东北抗日联军、大青山支队、回民支队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战在抗日一线,后方各族人民募集抗日物资全力支援前线。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华民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的共同称谓。第第二二部部分分最后从自强层面来讲。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宏伟征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巩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并肩浴血奋战,推翻了内外敌人,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赋予了中华民族全新的意义。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开篇即以为题,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立场出发,阐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由中国各民族组成。再从自觉层面来看再从自觉层面来看。在近现代救亡图存的共同斗争中在近现代救亡图存的共同斗争中,我国各民族产生了同属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我国各民族产生了同属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第第二二部部分分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极大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国家认同感,显著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党的十九大修改党章,增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述。b)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中华民族”写入宪法。这些都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日益深厚、纽带愈发牢固。第第二二部部分分从历史层面我们看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实层面来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2 2、现实层面现实层面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四个必然要求四个必然要求”,分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第第二二部部分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第第二二部部分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第第三三部部分分第第三三部部分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第第三三部部分分见证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程,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在开国大典的前夕,1949年9月21日,全国各地的人民代表齐聚北平,共商国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这些,都是中国56个民族“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深刻诠释,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第第三三部部分分“四个与共”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中华民族本身已经是一个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转变的共同体,更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大家庭与56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中华民族共同利益需要各族人民共同维护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和希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第三三部部分分l“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不断增强“五个认同”l由此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可以说,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第第三三部部分分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尊重民族历史文化、骨肉同胞相惜等真挚情感的流露。因为爱自己的祖国,56个民族始终并肩捍卫着祖国统一,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对伟大祖国的高度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是各族人民维护共同体利益的共同精神支柱,爱国主义这面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坚定挥舞,使其高高飘扬!第第三三部部分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02、要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时期,*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抚养“国家的孩子”,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第第三三部部分分几几十十年年过过去去,当当年年来来到到*的的3000余余名名孤孤儿儿都都长长大大了了。这这是是一一场场艰艰苦苦年年代代的的生生命命大大营营救救,又又是是“中中华华民民族族一一家家亲亲”绵绵延延至至今今的的一一场场接接力力传传承承。挺挺身身而而出出,互互伸伸援援手手;不不计计血血缘缘、终终成成至至亲亲。这这流流淌淌着着对对中中华华民民族族高高度度认认同同的的共共和和国国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