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期末考)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向量,满足|1,|2,且与的夹角为120,则( )ABCD2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公比( )AB4CD23设全集U=R,集合,则()ABCD4已知命题p:若,则;命题q:,使得”,则以下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BCD5已知等差数列中,若,则此数列中一定为0的是( )ABCD6已知,且,则( )ABCD7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则不等式f(x-3)f(9-x2)的解集为( )A(-2,6)B(-6,2)C(-4,3)D(-3,4)8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1646年-1716年)于1674年得到了第一个关于的级数展开式,该公式于明朝初年传入我国.在我国科技水平业已落后的情况下,我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1692年-1765年)为提高我国的数学研究水平,从乾隆初年(1736年)开始,历时近30年,证明了包括这个公式在内的三个公式,同时求得了展开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6个新级数公式,著有割圆密率捷法一书,为我国用级数计算开创了先河.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可以用莱布尼兹“关于的级数展开式”计算的近似值(其中P表示的近似值),若输入,则输出的结果是( )ABCD9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B4CD510设,为非零向量,则“存在正数,使得”是“”的( )A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充分不必要条件11设,分别是中,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重合C垂直D相交但不垂直12已知m为实数,直线:,:,则“”是“”的(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在三棱锥中,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当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值为时,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14已知函数f(x)若关于x的方程f(x)kx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15设点P在函数的图象上,点Q在函数的图象上,则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为_1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且该几何体的体积是3,则正视图的的值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且.(1)求的值;(2)若的面积是,求的周长.18(12分)已知三棱柱中,是的中点,.(1)求证:;(2)若侧面为正方形,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19(12分)如图,三棱锥中,.(1)求证:;(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0(12分)如图,三棱台的底面是正三角形,平面平面,.(1)求证:;(2)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1(12分)已知三棱锥中侧面与底面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且面面,分别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上的点,且.(1)证明:为线段的中点;(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22(10分)如图(1)五边形中,,将沿折到的位置,得到四棱锥,如图(2),点为线段的中点,且平面. (1)求证:平面平面; (2)若直线与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题分析】先计算,然后将进行平方,可得结果.【题目详解】由题意可得: 则.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和模的计算,属基础题。2D【解题分析】由得,又,两式相除即可解出【题目详解】解:由得,又,或,又正项等比数列得,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3A【解题分析】求出集合M和集合N,,利用集合交集补集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题目详解】,则,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补集的运算,考查指数不等式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4B【解题分析】先判断命题的真假,进而根据复合命题真假的真值表,即可得答案.【题目详解】,因为,所以,所以,即命题p为真命题;画出函数和图象,知命题q为假命题,所以为真.故选:B.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真假命题的概念,以及真值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命题的真假,难度较易.5A【解题分析】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的形式,由此确定数列为的项.【题目详解】由于等差数列中,所以,化简得,所以为.故选:A【题目点拨】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属于基础题.6B【解题分析】分析:首先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结合题中所给的角的范围,求得的值,之后借助于倍角公式,将待求的式子转化为关于的式子,代入从而求得结果.详解:根据题中的条件,可得为锐角,根据,可求得,而,故选B.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以及倍角公式的应用,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已知真切求余弦的方法要明确,可以应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求解,也可以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式求解.7C【解题分析】由奇函数的性质可得,进而可知在R上为增函数,转化条件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即可得解.【题目详解】因为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所以,即,解得,即,易知在R上为增函数.又,所以,解得.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应用,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中档题.8B【解题分析】执行给定的程序框图,输入,逐次循环,找到计算的规律,即可求解.【题目详解】由题意,执行给定的程序框图,输入,可得:第1次循环:;第2次循环:;第3次循环:;第10次循环:,此时满足判定条件,输出结果,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的计算与输出,其中解答中认真审题,逐次计算,得到程序框图的计算功能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9B【解题分析】还原几何体的直观图,可将此三棱锥放入长方体中, 利用体积分割求解即可.【题目详解】如图,三棱锥的直观图为,体积.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锥体的体积的求解,利用的体积分割的方法,考查了空间想象力及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0D【解题分析】充分性中,由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得,再由数量积运算即可说明成立;必要性中,由数量积运算可得,不一定有正数,使得,所以不成立,即可得答案.【题目详解】充分性:若存在正数,使得,则,得证;必要性:若,则,不一定有正数,使得,故不成立;所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还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属于简单题.11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由已知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的斜率为,又由正弦定理得,故,两直线垂直考点: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2A【解题分析】根据直线平行的等价条件,求出m的值,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题目详解】当m=1时,两直线方程分别为直线l1:x+y1=0,l2:x+y2=0满足l1l2,即充分性成立,当m=0时,两直线方程分别为y1=0,和2x2=0,不满足条件当m0时,则l1l2,由得m23m+2=0得m=1或m=2,由得m2,则m=1,即“m=1”是“l1l2”的充要条件,故答案为:A【题目点拨】(1)本题主要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两直线平行的等价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本题也可以利用下面的结论解答,直线和直线平行,则且两直线不重合,求出参数的值后要代入检验看两直线是否重合.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解题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象,利用三垂线定理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设出的长,即可求出三棱锥的高,然后利用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确定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值,从而得出各棱的长度,最后根据球的几何性质,利用球心距,半径,底面半径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题目详解】如图所示:过点作面,垂足为,过点作交于点,连接.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补角,即有.易证面,而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为的中点.设, .故三棱锥的体积为当且仅当时,即.三点共线.设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为,半径为.过点作于,四边形为矩形.则,在中,解得.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故答案为:【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的求法,涉及二面角的运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以及球的几何性质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较难题.14【解题分析】由图可知,当直线ykx在直线OA与x轴(不含它们)之间时,ykx与yf(x)的图像有两个不同交点,即方程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根15【解题分析】由解析式可分析两函数互为反函数,则图象关于对称,则点到的距离的最小值的二倍即为所求,利用导函数即可求得最值.【题目详解】由题,因为与互为反函数,则图象关于对称,设点为,则到直线的距离为,设,则,令,即,所以当时,即单调递减;当时,即单调递增,所以,则,所以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反函数的性质的应用,考查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163【解题分析】 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以直角梯形为底面,梯形上下边长为和,高为, 如图所示,平面, 所以底面积为, 几何体的高为,所以其体积为 点睛: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要从三个视图综合考虑,根据三视图的规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虚线在还原空间几何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视图和俯视图为主,结合侧视图进行综合考虑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解题分析】(1)由正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