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专题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姓名:_ 班级:_ 学号:_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_;化学变化_。(2)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_。(3)举例:物理变化石蜡熔化、物质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结晶等;化学变化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4)联系:在物理变化中,_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_伴随有物理变化。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概念:物理性质_;化学性质_。(2) 区别:物理性质_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化学性质_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3)举例:物理性质_、_、气味、熔点、_、_、硬度、_性、_性、导电导热性等;化学性质_、_、_、_、_、酸性、毒性、腐蚀性等。(4) 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性质用途3化学反应的本质及能量变化(1)本质:宏观_;微观_。(2)能量变化:如下列反应,其中放热的反应有_(填序号,下同),吸热的反应有。生石灰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镁条与稀硫酸反应物质的燃烧考点二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还有一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后再学)(1)化合反应:如:CO2H2O = H2CO3,通式:AB X(_变_)(2)分解反应:如:CaCO3 高温 CaO+CO2,通式:X AB(_变_)(3)置换反应:如:FeCuSO4 =CuFeSO4 ,通式:A+BC BAC(_换_)2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氧化反应物质与_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_的反应。(2)举例:氧化反应_氧化: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等;_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烂等;还原反应3COFe2O3 高温 2Fe3CO2,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题型01 物质的变化1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镁条燃烧B冰雪融化C光合作用D钢铁生锈2“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烧石成灰D烧窑制砖3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打扫房间B整理书桌C晾晒衣物D生火做饭4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下诗词蕴含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白玉为床,金作马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题型02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铁呈固态B铜呈紫红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天然气用作燃料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7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酒精作燃料B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D用铜丝作导线8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B铝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D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题型03 化学反应的本质及能量变化1最能说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A发出白光B产生白烟C放出热量D生成白色固体2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C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能量变化考点02 化学反应类型题型01 基本反应类型1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为,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题型02 氧化还原反应3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A醋的酿造B蜡烛安静地燃烧C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D自行车链条生锈4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AZnBCZnODAg5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 + 2CSi + 2CO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碳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A仅B仅C仅D12023年9月23日亚运会在杭州隆重开幕,开幕式中展示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惊艳了世界。下列我国古老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火药B活字印刷C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2民心家园夜市是重庆最大的夜市之一,下列地摊美食的制作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鸡爪去骨制无骨凤爪B西瓜榨成西瓜汁C牛奶制作老酸奶D土豆压成土豆泥3在常温下,不适宜运用物理性质区别的物质组是()A高锰酸钾晶体和氯酸钾晶体B酒精和食醋C食盐和面粉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4“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5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4P+5O22P2O5 CO2+H2O=H2CO3 2CO+O22CO2Cu(OH)2CuO+H2O2CuO+C2Cu+CO2 HCl+NaOH=H2O+NaCl()ABCD6许多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B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C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7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灰”与石灰石成分相同B“石灰”含有钙、氧元素C“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D“石灰”可用作干燥剂8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A醋的酿造B蜡烛安静地燃烧C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D自行车链条生锈9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C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能量变化10科学思维需要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思考和判断。下列关于化学概念间逻辑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混合物,b表示化合物Ba表示化合物,b表示单质Ca表示化合反应,b表示氧化反应Da表示纯净物,b表示单质,c表示氧化物11(新考法宏微符三重表征)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氧分子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未发生变化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3种化合物12(新考法宏微符三重表征)汽车尾气中含有NO和CO有毒气体,在排气管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空气污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参与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D丁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13(新考法宏微符三重表征)构建宏观与微观意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科学家认为“氢能源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由水获得氢被认为是未来制氢的方向。图1 图2(1)如图1中“光电转换”过程中,光能最终转化为_能。(2)请在如图2方框内补充相应的微粒_。根据该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为_。14现有O2、Fe、CO、稀硫酸、KOH溶液、CaCO3、MgCl2溶液七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按照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1)化合反应:_。(2)分解反应:_。(3)置换反应:_。15(新考法新信息)如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阶段】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阶段】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阶段】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1)根据得失氧说,在H2+CuOCu+H2O化学变化中,H2发生了_反应。(2)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_(选填“升高”或“降低”)。(3)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_反应。(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A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B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是有利的D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参考答案积累运用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2)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3)举例:物理变化石蜡熔化、物质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结晶等;化学变化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4)联系: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