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剖析基于投资银行公司治理视角时辰宙(上海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教育高地 上海,09)本文就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次探讨,揭示了投资银行进行冒进式创新、高杠杆融资以及自身大量投资次贷产品的内在因素是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在委托代理制度下,股权构造的不合理、约束鼓励机制的不合理、风险管理的漏洞以及公司文化的缺位使投资银行追逐短期利益,漠视系统性风险,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离开不了金融机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次贷危机在优化股权构造、改革薪酬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以及重塑公司文化等方面对将来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一、引言以来,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大批金融机构破产或陷入财务困境,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阴影。在这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面前,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投资银行也自身难保,华尔街五大投行相继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rn)被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收购;9月15日,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9月21日,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则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有关这次危机的成因,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观点大体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种方面:金融创新过度、杠杆比率过高、金融监管缺位、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回落等。但笔者觉得,既然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追本溯源必须从投资银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中介的角色,设计衍生产品并通过资我市场把它们发售给广大投资者。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危机中作为中介的投资银行自身居然也会沦落到破产倒闭的地步,更何况华尔街投行曾一度被觉得具有首屈一指的公司治理水平。其实,在本次危机中,投资银行公司治理的弊端已暴露无遗。高杠杆率和过度创新只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而这背后则反映了投资银行的公司治理上的严重缺陷。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进一步考察华尔街投行的公司治理构造后,我们发现,由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道德风险弊端及其所带来公司文化缺位正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因素。二、次贷危机中的投行角色以雷曼为例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次贷证券和复杂衍生品的设计、承销和做市、直接投资以及杠杆融资等多重角色。在此过程中华尔街的精英们漠视了系统性风险,“凭借其贪婪和投机的特性”,亲手制造出华尔街巨大的金融泡沫并将其捅破。投行在市场繁华时获得了巨额收益,在危机爆发时则玉石俱焚,其中最具典型的案例就是雷曼兄弟。(一)次贷产品的设计、承销和做市上世纪90年代,雷曼兄弟的收益部分集中在固定收益部分,曾经一度被称为“债券之王”。网络科技泡沫破灭后,美国处在由房地产引领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雷曼兄弟与其她各大投行开始大举进入房地产和信贷等非老式业务,通过开发和承销次贷产品获取丰厚的佣金。投资银行将次级按揭贷款包装成MBS证券,通过金融创新发明出ABS、CDO、CDS等一系列有关衍生产品,并销售给各类投资者。近年来,雷曼兄弟始终是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即便是在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的一年,雷曼兄弟公司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同样增长了13%左右。从而,雷曼兄弟在这部分业务上的系统风险被放大诸多。在市场繁华时,这部分高风险业务为雷曼带来丰厚的收益,但市场低迷时,雷曼则将暴露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之下。为了给二级市场做市,雷曼兄弟也持有一定数量的优先级和中间级按揭贷款证券。根据雷曼的年报披露,11月底持有的294亿美元的按揭贷款证券中,就涉及资产证券时持有的87亿美元个人按揭贷款证券和24亿美元商业按揭贷款证券,在危机爆发后导致了重大损失。(二)直接投资次贷产品同为3A级别的债券,次级按揭贷款债券的收益比国债还要高出2%,如此高额的回报吸引了投资银行固定收益部门大量投资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并通过财务杠杆放大投资规模。根据雷曼的年报披露,11月底持有的727亿美元按揭资产中,有294亿美元为按揭贷款证券。随着按揭贷款违约率的上升,投行面临着巨大的资产减记压力,雷曼兄弟从起减记总额达到156亿美元:全年资产减记82亿美元,第一季度减记18亿美元,第二季度减记56亿美元,并浮现首季度亏损,直至第三季度亏损39亿美元并申请破产。(三)高杠杆融资雷曼兄弟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刻意追求极高的财务杠杆率以完毕公司收益指标。不同于以花旗为代表的综合性银行,作为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由于自有资本和资本充足率太低,只能通过银行间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来筹集资金。由此,为发展自身业务以获取收益,雷曼兄弟的杠杆率不断地被抬高:在底的杠杆仅为21.6倍,到了底杠杆高达30.7倍,初一度达到32倍。然而随着高杠杆率的必然是高风险:当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坏账及连锁性信用危机便可直接将高负债的公司压垮。次贷危机引起了大量债券价值重估迅速干涸了雷曼兄弟的资本金,给其带来了灭顶之灾。(四)为子公司提供担保为提高所发行次贷产品的信用级别、减少资本金和保证金规定,雷曼兄弟为旗下所有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雷曼的固定收益衍生品通过Lehman Brothers Special Financing Inc.,Lehman Brother Financial Products Inc.(LBFP),Lehman Brothers Derivative Products Inc.(LBDP)交易发行;股权衍生品通过Lehman Brothers Finance S.A.,Lehman Brothers OTC Derivatives Inc.交易发行;商品衍生品通过Lehman Brothers Commodity Services Inc.。而控股公司为所有子公司提供担保,上述发行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在母公司的信用支持下均获得了AAA信用评级,减少了繁华时期公司的保证金需求,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杠杆,成果当局部发生危机时,集团公司也被拖下水,从而导致巨额损失。三、投行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次贷危机深刻揭发了投资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的漏洞,由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道德风险弊端及其所带来公司文化缺位正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因素。股权构造的不合理、约束鼓励机制的不合理、风险管理的漏洞以及公司文化的缺位使投资银行追逐短期利益,大举进行冒进式创新、通过杠杆放大风险,最后在危机爆发后把广大投资者和投行自身一同葬送于危机之中。(一)股权构造的不合理股权构造是公司治理的基本,公司股权构造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派和公司所有者之间的协调机制,公司股权构造与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公司治理的效果。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构造极为分散,股权集中度较低,外部股权流动性极强。据记录,在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超过5的只有一家,其中高盛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仅为1.72。此外,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远远不小于获取的收益。但内部人持股则截然相反,研究发现,五大投行的平均内部持股比重为24.9%,其中以高盛内部持股比重为最高,达到78%。投资银行的内部持股大多是实行长期鼓励方略或员工持股筹划而产生的,这部分股权的流动一般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股权过度分散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直接导致了股东对公司控制力和决策权的下降,而公司内部人员持股上升则削弱了老式的委托代理所产生的制衡作用,导致内部人损害其她股东利益的道德风险。以雷曼兄弟为例,公司内部人员持有公司1/3左右的股票,为了追求短期收益,管理层和员工疯狂地进行投机套利活动,较少考虑甚至不惜牺牲其她股东的利益。(二)鼓励约束机制不合理 薪酬制度始终是鼓励约束机制的核心,是投资银行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鼓励手段。我们一方面考察投资银行的薪酬水平。根据高管薪酬研究公司Equilar的数据,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里查福尔德(Richard Flud)从1993年到,合计获得4.66亿美元的收入,涉及底薪、分红和长期股权鼓励、股票行权价值和其她股权收益。其中其她股权收益部分占了整个收入数字的78%。并且根据雷曼的员工鼓励筹划,截止到11月30日时,可供但尚未发放的股份共有8230万股。以来,华尔街五大投行中的大多数已面临巨额亏损,但高管和员工们的年终奖金仍然以赚钱创纪录以及的年终奖金为原则,虽然次贷危机已经升级,五大投行的市值跌幅达740亿美元。其中高盛的全年薪水支出,涉及基本工资、福利和年终奖金总额为201亿美元,年终奖金是历年来最高的,总额达18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全年薪水支出总额为165.5亿美元,高于的139.9亿美元。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的年终奖数额也与相差无几。此外,从薪酬考核指标上看,公司EPS、收入增长幅度、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幅度、净收入增长、股东权益回报、费用控制和与同行业公司的体现指标比较等将被列为考核指标,由薪酬委员会裁定。这种和收益挂钩而和风险无关的薪酬制度刺激投资银行的管理层忽视公司的长期利益,而刻意追求短期效益,为股票期权铤而走险,进行多种短期套利行为。(三)风险管理漏洞在风险评估和监管方式上的重大失误是导致各大投行深陷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银行内部的前台交易与中台风险控制(Middle Office)是互相监督的部门,风险控制部门会不时地向交易部门和交易员发出风险警报,并向管理层提示风险。但是当交易部门与风险控制部门同步在管理层面前摊牌时,往往是交易部门获胜,管理层会为追求短期赚钱从而忽视交易风险,支持交易员维持现状甚至继续增长风险。在此过程中,作为最高风险管理机构的董事会却未能履行应尽的职责,对公司的冒险行为加以监管,导致了风险管理上的漏洞。9月,次贷警报已经拉响的时候,美林仍然不顾一切地出资13亿美元,从National City手中购买了First Franklin,但愿在当时炙手可热的次级债市场分得一杯羹,然而该交易完毕后不久,次级债市场就开始陷入困境。而Jeff Kronthal,一位美林固定收入高管,曾经反对这场收购,但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遭到解雇。,美林承销了310亿CDOs(但保债权凭证),CDOs有关业务成了当年美林最大的利润中心之一,并将其中回报最高、也是风险最高的一部分留在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以至于危机爆发背面临巨额损失。类似的状况屡屡发生,如雷曼兄弟逐年放大增长公司业务体系当中高风险的资产配备,最后导致公司业务的整体构造的坍塌。(四)公司文化缺位,忽视名誉机制投资银行在长达十年的经济荣景中衍生出多种后遗症,使得其固有的稳健、保守与正直的文化难以传承,为了追逐短期暴利,不惜沦丧职业道德,损害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以致于先前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消失殆尽。投资银行设计出多种复杂的衍生产品,并不遗余力地将这些不透明的产品销售给大批不熟悉金融知识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并未向投资者进行必要的风险揭发,而是以卖出产品为最高目的,以至于广大投资者在危机中蒙受了巨大损失。而现代公司治理的最后目的正是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由此可见,公司文化的缺位已经使投资银行的行为与公司治理的目的渐行渐远。注重名誉机制、维护公众的信心对于依赖高杠杆融资的现代投资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当今业务收益已越来越依赖于客户和交易对手对投资银行的的信任。贝尔斯登由于公司破产的谣言,导致公众对其信心丧失,投资者提走大量钞票,交易对手回绝继续交易和融资,使其陷入流动性危机。类似的状况尚有美林,因市场信心的动摇导致其流动性缺口扩大而陷入财务困境。而在此之前,无论何时,只要华尔街发生丑闻,美林总是最显眼的靶子,无论是安然(Enro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