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村体 ”论(一)论文关键词:吴伟业梅村体贰臣诗史深情丽藻论文摘要: “江左三大家 ”出处不同,吴梅村由遗逸而失路成贰臣, “失身”愧恧是其难以排遣之真正哀苦心病。其诗称 “梅村体 ”,通常特指其长篇歌行。 怎样解读吴氏寄之于诗的 “用心 ”。当是辨认 “梅村体 ”之要捩。其诗 “篇无虚咏 ”,“指事传辞,兴亡具备 ”,即“诗史 ”品格。入清后,“梅村体 ”哀婉之情益浓重。而悲慨气韵渐见衰飒。情多于事,锋锐钝化,议论胆缩 “史”识必亦淡散。言 “梅村体 ”必于深情之外言及丽藻。情不浓深,“诗史 ”易成史论, 失却诗之特性: 若褪去藻采之丽, 则必徒成少陵诗史之仿效。不成其为 “梅村体 ”,从而也难从元、白“长庆体 ”中分离,自成面目。丽词藻采是梅村歌行的形态标识藻丽之色,原基于吴氏早年即擅长艳体,系晚明世家子弟的才子气表现。 “梅村体 ”的 “凄丽苍凉”实不止仅存见其歌行, 同样体现于如赠寇白门等近体诗作中。“梅村体 ”应是吴伟业诗作整体构架而成。乾隆四十一年 (1776)冬,清高宗弘历特命国史馆另立贰臣传 ,四十三年 (1778)二月又诏谕:如洪承畴、李永芳、钱谦益、龚鼎孳等立朝事迹既不相同,品德亦判然各异, 贰臣传宜分为甲乙两编。于是。吴伟业与钱谦益等同列入乙编 “俾斧钺凛然, 合于春秋之义焉 ”(清实录 )。关于吴伟业之出仕新朝成为 “两截人 ”,在其生前就为同时故旧所惋惜并体谅,如尤侗艮斋杂说所云: “吴梅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及入本朝,迫于征辟,复有北山之移。 ”即使遗民耆宿钱澄之在寄吴梅村宫詹七律一组中也说: “同时被召情偏苦,往事伤怀句每工”,“山涛启事真无故,庾信哀时岂自由 ?”Iu(卷”钱氏诗作于康熙十年(1671),时距吴伟业之卒不数月。因此,当吴氏卒后百年重遭 “劣者斧钺凛然,于以传信简编,而待天下后世之公论 ”之谴时,文史学者深不以为然。其中著名唐诗学家管世铭 (17381798)在韫山堂诗集卷十三论近人诗绝句第一首之辩争最称明快:白衣不放铁崖还, 班管题诗泪渍颜。失路凡人能自讼 ?莫将娄水并虞山。按:吴伟业 (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太仓邑内娄江贯境出刘家港 故又以娄水代称之。 梅村于明崇祯四年 (1631)会试夺魁。殿试一甲第二名,二十三岁之 “榜眼 ”也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十二年(1639)出为南京国子监司业,翌年升中允,转谕德,以请养告假。乙酉南都立,起补少詹事, 与马士英、阮大铖不洽, 供取仅二月即辞归。入清,杜门不出,顺治十年 (1653)经陈之遴、陈名夏等鼓动,由江南总督马国柱力荐,敦促北上,授弘文院侍讲转国子监祭酒。十四年 (1657) 以继伯母之丧南归遂不出。同为 “江左三大家 ”,吴氏与钱、 龚之出处有所不同, 即在其乃由遗逸而失路成贰臣。今存梅村集四十卷、 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实均已经梅村生前删削。其入清之初、出仕以前不少文字缘免祸而不存,如翰林院修撰陈公墓志铭 系为同科殿元陈于泰所作, 今仅存见毫村陈氏家乘 卷十一中,今人整理吴梅村全集【2】亦无由补辑之。陈于泰闻 “甲申之变 ”,“哭于苏之郡学,绝而复苏,撤版扉舁而归 ”:南都陷亡后 “经岁来吴门与熊鱼山、姜如农、薛谐孟、万永康诸人晨夕相往还。按抚两荐,无地可匿迹,在荒庄卧复壁中, 食饮缘墙而下。病且革 眼鼻流赤,哀声时断续,备极惨苦而逝 ”。梅村于铭文末作赞评日:义兴固多完人,九台卢公,糜躯斗场;牧友堵公,瞬然不滓,与公为三。卢象升于崇祯十一年 (1638)以兵部尚书率师力抗人犯冀鲁一线之清兵,战死于河北保定,九台是象升的号。牧友一作牧游,为堵胤锡之号,堵氏为南明诸政权重臣。西南桂王之永历朝得以立国,端赖其与何腾蛟的联合荆襄十三家军。堵氏劳瘁赍志而殁于广西浔州 (今桂平 ),时在顺治六年 (1649),永历纪元则为三年,与陈于泰同岁卒而迟后五个月,陈氏亡逝于该年六月。据此可知,吴伟业此墓志铭当作于顺治七年至十年之间,即出仕清廷之前。铭文一派遗民声情, 铭赞 “与公为三 ”云云,直以卢、堵、陈并称 “完人”,尤颂堵胤锡 “嚼然不滓 ”,需知其时永历政权正力撑粤西及黔滇地域,此残明抗清军事集团到康熙元年 (1662)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俘杀始告终结。所以,梅村编集时删削此文, 应不是白惭非 “完人 ”而系避嫌远祸,可以肯定,类若此墓志铭文字见删的必非少数。稽考吴伟业此类颇见心迹的集外文献足证其对自己未能为 “完人 ”,“咫尺俄失坠”(卷 9送何省斋 )后的自愧白讼,并非伪饰讳过。由此而辨其与子隙疏,益能认同赵翼 瓯北诗话 所下的判语: 梅村 “仕于我朝也,因荐而起,既不同于降表签名,而白恨濡忍不死,蹋天踏地之意,没身不忘,则心与迹尚皆可谅 ”;“梅村出处之际,固不无可议;然其顾惜身名,白惭白悔,究是本心不昧。以视夫身仕兴朝,弹冠相庆者,固不同;比之白讳失节, 反托于遗民故老者, 更不可用年语矣 ”3(卷。与子隙疏作于卒前不到一月,中云:南中立君,吾入朝两月,固请病而归。改革后吾闭门不通人物,然虚名在人,每东南有一狱,长虑收者在门,及诗祸史祸,惴惴莫保。十年,危疑稍定,谓可养亲终身, 不意荐剡牵连, 逼迫万状。老亲惧祸,流涕催装,同事者有借吾为剡矢,吾遂落彀中,不能白衣而返矣。先是吾临行时以怫郁大病入京师而又大病,蒙世祖皇帝抚慰备至。吾以继伯母之丧出都,主上亲赐丸药。今二十年来,得安林泉者,皆本朝之赐。惟是吾以草茅诸生蒙先朝巍科拔擢,世运既更,分宜不仕,而牵恋骨肉,逡巡失身,此吾万古惭愧,无面目以见烈皇帝及伯祥诸君子,而为后世儒者所笑也。按:“伯祥 ”即其著名诗篇 临江参军所哀赞之杨廷麟。廷麟先为卢象升参军,卢战死后,直斥杨嗣昌误军机,声震朝野,乙酉后守江西赣州死。梅村别有读杨参军 (悲巨鹿诗 ),远较临江参军 激越悲慨,缘太干犯新朝,故亦未收集,仅见存魏耕等所编之吴越诗选 。 “失身”愧恧,无面目见杨氏等故旧于地下或乃虚幻, “为后世儒者所笑 ”则是梅村难以排遣之真正哀苦心病。所以,此疏接着向年仅十岁的长子吴曝缕述: “奏销 ”案中 “几至破家 ”,“海宁之狱 ”即亲家陈之遴遣戌的牵连家仆陆銮告讦之祸等等风波迭经最后说:吾同事诸君多不免而吾犹优游晚节人皆以为后福,而不知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今心力俱枯,一至于此,职是故也。岁月日更,儿子又小,恐无人识吾前事者,故书具大略明吾为天下大苦人俾诸儿知之而已。吴伟业卒时年六十三岁, “心力俱枯 ”谅非饰辞, “失身 ”为后人笑亦白知不免。事实确也如此,乾隆前期杭州诗人王曾祥在其静便斋集之书梅村集后的辩驳就很尖锐: “然而失贞之妇,擗标故夫;二心之仆,号眺旧主。徒增戮笑,谁为信之 ! ”“或言梅村老亲在堂, 未宜引决。夫求生害仁,匪移孝之旨;见爷授命,实教忠之义。苟其不然,隐黄冠于故乡,受缁衣于宿老,身脱维挚,色养晨夕。惜哉,梅村迹乍回而心染也。 ”41据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云,其遗言有 “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题日 诗人吴梅村之墓,勿作祠堂,勿乞铭于人 ”2】(附录 ”。生前未能以 “隐黄冠 ”、“受缁衣”成 “完人 ”,死后 “敛以僧装 ”求平衡失节白愧心绪,也似预设此为答谢“后世儒者所笑 ”,梅村诚持心良苦。 但这种自我灵魂拯救、 白赎谢罪形态确很感人,也能弥补残损形象以获世人体谅。辅之与子隙书的尚有临终诗四首与大抵作于病重时的那阕著名的 “万事催华发 ” 的贺新郎词。临终诗之一、三云:忍死偷生廿栽余, 而今罪孽怎消除 ?受恩欠债应填补, 总比鸿毛也不如。胸中恶气久漫漫, 触事难平任结蟠。块磊怎消医怎识 ?唯将痛苦付沈澜。贺新郎下阕中 “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问偷活 ” 云云即 “忍死偷生 ”;“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则就是 “总比鸿毛也不如 ”之意。吴梅村反思 “万事忧危 ”之平生时,对自己懦弱的性格缺陷以至好虚名而又畏死苟活,是怀有自忏式认知的。吴伟业诗称 “梅村体 ”,通常特指其长篇歌行。 据陈廷敬吴梅村先生墓表云,梅村临终曾说: “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是中之用 tL,良苦,后世读吾诗而能知吾心,则吾不死矣。 ”【 2J(附录 )以此,怎样解读吴氏寄之于诗的 “用心 ”即“诗心 ”,当是辨认 “梅村体 ”之要捩。王士稹分甘余话卷二云: “明末及国初歌行,约有三派:虞山源于杜陵,时与苏近;大樽源于东川,参以大复;娄江源于元白,工丽时或过之。 ”【s键以诗体风貌推溯渊源, 固难探诗心, 而渔洋素鄙薄元稹之 “轻”、白居易之 “俗 ”,故 “工丽 ”云者实亦轻慢之。四库总目提要评较具体,仍难称梅村 “读吾诗而能知吾心 ”之知者: “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其流播词林,仰邀睿赏,非偶然也。 ”对梅村诗心,当推乡后学之程穆衡 (17031793),能攫探准的而要言不烦。程氏撰有吴梅村诗集笺注 )【q,与靳荣藩吴诗集览及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先后并称,其在娄东耆旧传中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