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下图是1959年古人类学家根据发掘出来的头骨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类头像。这一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2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A.产生时间最早B.居于核心地位C.发展相对独立D.体系最为完备3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磨制石器B.青铜铸造C.彩色陶器D.瓷器烧制4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甲骨文对应汉字贝买贯宝A.货币B.礼器C.食器D.酒具5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6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_”处是( )_年,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A.公元前230B.公元前221C.公元前209D.公元前2077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B.休养生息C.盐铁官营D.重文轻武8汉武帝时期,朝廷在长安兴办太学,设立教授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博士,地方也建立郡国学校,推广儒学。这一做法( )A.解决了王国问题B.促进了思想凝聚C.保障了经济繁荣D.延续了百家争鸣9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汉朝科技的进步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C.丝绸之路的开辟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10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A.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11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A.完成了北方统一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12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处应为( )A.人口迁徙B.八王之乱C.都江堰建成D.经济重心南移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B.江南地区的开发C.前秦东晋淝水之战D.北魏孝文帝改革14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汉族中也流行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这反映了当时( )A.边疆地区文教发达B.民族政权并立C.边境贸易活跃繁荣D.民族交融加强15李林同学整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二、材料题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面是七年级同学以“追根溯源话文明”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展板一【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征】一组同学阅读了历史典籍后,展示了下面文物图片。请你完成相关问题。(1)简述上述文物各自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它们出土于我国不同区域,说明了什么?展板二【文献资料漫谈治国理政】二组同学查阅了历史文献后,展示了下面文字材料。请你完成相关问题。周天子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摘自苟子儒效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掌丞天于助理万机太尉,掌武事御史大夫,摘自班国汉书之九官公卿表臣祈望陛下给诸侯推恩的权利,把他们的土地分给子弟,由陛下封子弟为侯爵。这样诸王的每个儿子都会得到封地。您施予他们思德,而他们的势力逐渐削弱。(译文)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2)上述史料分别与哪种制度或措施有关?概括这些制度或措施的共同作用。17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思想家李贽(1)根据材料一,对秦始皇各持什么态度?你对秦始皇作何评价?材料二:光武帝统一天下后,撤官并县,虚设三公,事归台阁。他强调德治,认为统治不只是收征赋税、治愈听讼等事,还倡民以善、广教化、移风易俗。退功臣而进文吏是他最核心的人事政策,有助于杜绝权臣专擅,进文吏,就是招募包括大量儒生在内的优秀人才。他还要求基层官吏在每年五月核对土地数量,隐匿土地三亩以上就要受到惩处摘编自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光武帝刘秀的治国措施。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3)从材料三可看出商鞅和孝文帝各是怎样的人?他们的改革对历史分别有何影响?18战争是人类发展史上必不可缺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武王陈兵牧野,与商军摆开决战阵势。商军虽多,但其不想替纣卖命,反把武王当救星。尽管商王亲自督战,但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商军前锋,纷纷倒戈。武王乘胜追击,直捣商都。商王失败,表面上是军事部署上失衡和作战指挥上失误,但根本原因是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征暴敛,严刑酷法,以致丧尽民心。周武王成功,表面上是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和选对作战时机的结果,实际上是周武王取得了民心。材料二:赵括到达前线后,改变了廉颇坚守的策略,大举进军秦军,秦将白起则佯装溃退,让秦军固守营垒,诱敌深入,白起派兵突袭到赵军后方,截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又命骑兵部队插入赵军,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支孤立的部队。赵军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46天的赵军绝望中相互残杀,绝望的赵括亲自领兵搏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白起将四十万战俘全部活埋,材料一、二摘编自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简析牧野之战中武王成功的原因,武王胜、商王败说明了什么道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战役中赵国战败的原因及与此相关的成语。(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图一、图二两场战役的相同之处,并分别简述它们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战争的因素。19生活中,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探寻历史,提升认知,发展思维。李老师以“走进生活感知历史”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大单元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关注文物遗址盛开文明花】(1)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下列图一、图二文物分别见证了什么文明?简述它们的历史价值。任务二【阅读史料透过典籍探渊源】(2)史料是历史的载体。下面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概述“七雄戈戟”产生的影响及导致出现的原因。任务三【经典思想薪火相传汲精华】(3)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反映历史本质。观察下列导图,请以“经典思想永流传”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提示:在下列内容中任选3个阐释)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北京人的相关内容以及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生活在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一带,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懂得保存火种,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图片没有涉及,排除A项;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到115万年,图片没有涉及,排除B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会人工取火,图片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原文明的地位。根据“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可知,题干材料表明中原文化区地理位置优越,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居于核心地位。故选B。3答案:B解析: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根据题干可知,“买”“贯”“宝”中都含有“贝”字,且这三个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A正确。商朝礼器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排除B;据题意可知,“贝”不是食器,排除C;据题意可知,“贝”不是酒具,排除D。故选A。5答案:A解析:6答案:B解析: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十分贫困,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是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措施有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提倡节俭,废除一些严刑峻法等,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文景之治”局面,B项正确;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由此可知,这一做法促进了思想凝聚,B项正确。“推恩令”的实施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A项;统一铸造五铢钱、平抑物价等措施保障了经济繁荣,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延续了百家争鸣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9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可知,西汉时期中原和西域的交往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便西域,使各国认识到了汉朝的富足与强大。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