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夯实基础把握重点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效”为题,跟大家上一次辅导授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一重要要求,突出强调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功能定位,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任何一个单位的建设发展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单位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忠诚实践者,是单位发展的动力之源、稳定之基和兴盛之本,肩负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大党建、大政工的思路,突出融合创新,着力推动行业改革发展,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都有了空前的改善和提高。但是部分基层单位的党组织建设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漂、虚、浮、假、空的问题,需要下决心去抓好整改。一、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抓好书记队伍建设是基础关键。“火车快不快,全看车头带”。支部书记队伍是关键的头部,所以要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要抓好“三关”:一是抓好“选人关”。要把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群众威信好的党员领导干部提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任职考察和平时考察结合起来,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对拟任人选进行严格考察,掌握他们平时在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中的表现,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着重考察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二是要把考察干部的德与才结合起来,既要看干部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方面是否“靠得住”,又要看其干部工作中是否“有本事”。三是要把领导评价与群众公认结合起来,最终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同时,针对队伍结构特点和工作需要,逐步推进支部书记队伍年青化、专业化和大众化,把支部书记岗位建设成政工干部的训练场、大熔炉,有效解决政工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抓好“育人关”。要做一名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业绩一流的党支部书记,务必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接受教育培养。通过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定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外出调研学习等形式,不断积累理论知识,扩展胸怀,坚定操守,培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二是提高相应的业务水平。主要是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首先,要把握工作重点,也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支部书记要掌握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做好化解工作;其次,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解决好生产最需要、员工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问题;第三是要善于汇集各方面力量,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提高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党支部书记应经常找党员和员工谈心,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方面情况,科学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及时为员工排除工作和生活上的困惑,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舒畅地投人工作。抓好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最终还要体现在说、写、做综合能力上,努力把支部书记培养成乐于动脑动手、善于表达总结的综合型人才。三是抓好“用人关”。为政之要,重在用人。当前,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用人机制。建立这种机制,主要是针对“进”、“管”、“出”三个环节,建立公开平等的竞争机制,赏优罚劣制度。通过严格科学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落实有效形式载体是基本途径。“方法不对,努力全费”,掌握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一是要注重“三会一课”等日常工作务必坚持经常化,求精求细。“三会一课”是基层支部必要的组织形式,是支部建设的规定动作,是基本功。“三会一课”制度,我们已经坚持多年,关键是“三会”开的质量怎么样?“一课”学的效果又如何?有质量就是实实在在做工作,没质量就是“认认真真”走形式。加强“三会一课”究其根本是解决开会研究什么、上课学什么、会怎么开、课怎么上的问题,力戒就开会而开会,就上课而上课的形式主义。支部一般人要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管理、队伍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想大事、解难事、干实事,带着问题来开会,抱着目标来上课。当前的行业形势任务、职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井站的民主公开以至于迎检安排、站上员工帮扶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学习内容,不拘一格,关键是用心用情,研究好组织号召什么、单位需要什么、员工想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把这些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想好、安排好,“三会一课”就有了内容,就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三会一课”流于形式,我们支部就会软弱无力;“三会一课”坚持经常且实实在在,我们支部就会活力四射、生机无限。积跬步至千里,“三会一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务必抓实抓好,坚持不懈。二是要注重“创三优”等特色工作务必融于生产,做实做大。“做思想政治工作从生产管理出发,抓生产管理从思想政治工作人手”,这是单位党组织的活力源泉。围绕生产管理开展“创三优”等工作应突出三个字“实”、“细”、“严”。“实”就是活动目标要靠实,组织工作要落实,活动底蕴要厚实;“细”就是指标从细、检查从细、工作从细,变笼统承包为精细管理,使得井站面貌、产量成本、队伍建设都有了较大改观;“严”就是严格考核、严格评价,我们在各党总支、党支部日常自检自查基础上,组织各单位互相观摩、互相检查,不打招呼、不护短,评定结果领导群众满意、党员个人服气。实践启示我们:单位党建工作融于生产管理,就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的组织才会有形象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意义和活力。三是要注重思考设计等工作务必审时度势、求新求效。创新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主题。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对创新也有三点认识和体会:一是创新要有心用心思考研究,有思路才有出路;二是创新不唯新,新就是实,实就是新,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办法就是创新;三是温故而知新,把好的思路做法坚持下去做深做透、做强做大同样也是新,不是一味求新求变的自我否定,而是持续的创新发展。党委“五率”、“五勤”工作思路和“党员先锋争创”、“班站建设五大员”、支部建设“六个一”等机制,做法都是审时度势、求新求实的思考设计结果,而今都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的作用力。三、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严实廉洁自律作风是根本保障。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保障,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一是要强化廉洁教育。通过宣传海报、讲座、培训等各种渠道,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宣传廉洁的重要性,提高廉洁意识。以典型实际案例为教材,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腐败行为的后果,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普及法律知识,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法律对腐败行为的惩罚,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还要倡导廉洁文化,弘扬清风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廉洁成为一种风尚。二是强化廉洁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管长远的优势,建立健全的作风建设制度,明确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和工作要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准确贯彻落实党规党纪,把增强执行党内法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着力点,促使党员干部学法懂法,知法守法,不断编牢制度的围栏。三是要强化廉洁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钉钉子精神,把工作做实,开展穿透式检查,坚决避免“走过场”,强化执纪问责力度。对违反党纪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防止不良作风的滋生和蔓延。同志们,基层党建工作关乎党的执政根基的稳固,所以我们要将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末端落地见效,以实际成效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推动基层实现高质量发展。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党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科学的法治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时代精华,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法治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问题进行了专章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上,法治和人治是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表明,法治是最可靠、最稳定的国家治理方式,但法治的模式多种多样,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实行法治“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鉴别,合理吸收,而不能照搬照抄。“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这些规律性认识和真理性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法治原理,指明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时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如“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有的地方政府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问题,政府施政不依法办事的问题,司法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等。习近平法治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在理论层面全面回答了这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在政与法关系方面,习近平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以此强调世界上从不存在与政治绝缘的法治。在党法关系方面,习近平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民与法关系方面,习近平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强调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在法与德关系方面,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强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习近平法治思想廓清了我国法治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困惑,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三)习近平法治思想擘画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明确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工作格局、重点任务和时代使命,提出许多创新性的理论观点,擘画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比如,在目标路径方面,习近平系统论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党内法规体系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