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有关资料 【关于作者(穆克宏)】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吴均是史学家,他着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驰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着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着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着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局部散失。明代的辑本有:?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有关。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格调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分明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假设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竭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表达,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浮荡,任意东西。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目赏心的绮丽风光。“风烟俱净,写其天空之高爽明净。作者从大处着眼,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勒出一幅背景。同时,它又成为“天山共色的陪衬。“天山共色,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仰视之时,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此乃“奇山之隐喻。“从流浮荡,任意东西。一叶扁舟于江水之上,不得不随波逐流。这两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任意东西,已暗示此水之“异,并隐喻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飘逸之情。“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承上文扬起的文势一宕,要言不繁,交代出地点、距离,以及其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文章虽是简笔淡墨,然而,山水之形貌已初步显现出来。紧接着,作者将文笔一挥,崛起描写之文字。“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作者在此分两层写。一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逗人游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以奇引人。鱼之动,使得山水别饶生趣;石之静,衬得鱼之娓娓可爱。两者相映成趣,逼真欲现,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一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其壮美。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成滔滔汩汩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鸣,置身于此山此水,怎不心胸壮阔,感情激越!“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出来的:“寒树缘无阳光和煦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上下,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假设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真可谓惨淡经营,别出心裁。“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谐婉动听。这两句是文章之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作者步步写来,层层墨染,境界递现。画面转换,妙造自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不绝。由奇山异水,引出鸟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流丽,晶莹润畅,富有音韵之美,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从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奇形异迹。顺理成章,过渡自然;笔墨有序,环环相扣。“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顶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则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烘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然而作者又写出这样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者仔细咀嚼,方觉其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呼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绾接文章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与朱元思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氛围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浑然一体的结构。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则前面那么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大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动静互见。“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不绝。外表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沉寂。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过失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开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