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单行材料环境育人 文化育人 着力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杜木桥小学灵武市杜木桥小学地处回族文化浓郁、经济较为发达的灵南地区。学 校始建于 1950年,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办学布局和规模几经调整。2007 年新一轮布局调整时,由原崇兴镇三校合并组建为一所规模大、校容美、 师资强的市教育体育局直属小学。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校园文化,优 雅的办学环境,丰富的教学教研活动,这些“文化名片”全面展示了学校 的办学形象和师生的精神风貌。走入杜木桥小学,典雅大气的校舍外观、 亮丽雅致的校园环境,欢快昂扬的大课间活动,魅力十足的校园景观,共 同奏响了乡村教育的乐章,显示出“勤学、求真、扬善、健美”的勃勃生 机。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多年不懈追求的“环境育人 文化育人 提升内涵” 的办学理念。一、强力打造书香校园,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文 化基础。学校以阅读经典、读书研修、蕴染书香为重点,全力提升教师知识素 养和精神品格。每学年,学校都投入大量经费为各教研组的教师订阅教育 人文、百科类的报刊杂志。学校通过集中设立读书吧、读书角,提供书柜 和读书心得本等有效载体,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教师乐于读书,勤 于读书,点滴充实知识储备,夯实学识修养和理论功底,为专业发展和个 人成长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针对农村学生分散阅读、渴望新读物、家庭书 籍少等特点,学校对全校学生设立了多样化的“读书开放日”和“假日返 校借阅”等灵活措施,规范了低中高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量和参考书目, 全面开放各阅览室,全程跟踪学生的阅读行为。每个学期还由班主任和语 文教师举办“好书伴我成长”阅读辅导,评选“好读者”“读书大王”等活 动。在各个班级普遍设立典雅大方的图书角,每两周轮流更换相关读物。 这些常态化、激励性的手段让绝大多数孩子获得心仪已久的读物,对课外 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每日晨午,校园充满了荡漾着动听的读书声,师 生们分享着书香氤氲之气,悄然陶冶着心灵。二零一零年学校被评为自治 区“书香校园”,承担了灵武市教体局的书香校园建设现场示范会。读书促成长,阅读拓视野为了延伸读书实效,学校每次例会前都 选派一名教师向大家推荐好文章,谈自己读书学习的感受感悟,校领导根 据责任分工组织不同教研组的教师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学校同时采用“请 专家、访能手、拜名师”等措施选派特岗教师,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 读书培训,分层次提高不同水平的教师的学识功底和专业水平。管理工作 中校领导率先示范,重点阅读教育心理学、成功学、励志类等书籍,对新 上岗的特岗教师、有心理障碍和职业倦怠的教师群体等进行谈心式的读书 交流,化解疏导心理问题,共同从阅读中获得心灵和精神的“正能量”。校 领导在这一互动过程中,人文管理水平也随之提高,采用情感关怀、正面 激励的方法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创设一个和谐、关爱、积极、健康的 人文环境,激发每个教职工的内在潜能和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立体化育人氛围,为学校内涵发展积淀 内功。“特色、品位、内涵”是杜木桥小学构建校园文化的目标定位,为此 学校着眼于构建立体式育人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展厅、开展丰富多彩的大 课间活动和校本课程,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按照灵武市教体局“一校一特、一特一景、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建 设要求,学校建立了以“大地上的记忆”为主题的家乡印象文化展厅,厅 内共展示各类摄影作品 169 幅,全方位的展现灵武境内现存于世的自然景 观、人文景观、回族风情和民间古器等文化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 美及情系故土的人文情怀,引导孩子们“知灵武、爱灵武、知历史、看未 来”,关注故土大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风情,拓宽学习视野和心灵视野。为了充分发挥展厅的教育功能,我校师生通过开展调查问卷、查阅资 料、走访等形式深入回乡民间挖掘乡土文化素材。聚沙成塔,精心设计, 抽调力量编写了我校的校本教材,内容涉及“自然风物、人文历史、回族 风情和民间古器”四个读物,分年级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每学期,学校 都组织师生到回乡大地的人文遗迹和景观景点进行采风调查,看防沙工人 种“方草格”、用数码相机拍摄灵武风光、听老人介绍民间古器、学做回族 传统小吃食品等。立足本土、源自民间的校本课程让本土人文资源真正走 入学生世界。这一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德育活动等互相补充,全面 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感知生活、感悟表达、发现探究等能力。在“校园文化处处育人、时时育人”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充分设计 地面文化、墙壁文化、石头文化和绿化景观的载体形式,力求有特色、有 品位、有内涵。踏进校园,放眼望去每一块地面、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班 级都有着非常实用的、鲜活的教育内容。站在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 教育内容,切切实实的提升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育人功效。学校主路上刻写 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魏书格言方正有力,意蕴深刻。校牌壁墙上“为 一生奠基”的浮雕大字、“勤学、求真、扬善、健美”的立体校训时时激励 着师生;寓意深刻的校徽和主题雕塑焕发着师生的爱校之情。绿地巨石上 的“爱”、“和谐”、“感恩”和用花卉栽成的各类图案、数字、字母富有新 意和寓意。精心设计和布置的楼道壁画、古典诗文墙,带领孩子们走入书 香浓郁的文化典籍,生动展示了回归传统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学校还结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发各种文体活动 将常规训练、阳光体育、趣味运动、技巧竞赛结合起来。为此开发了竹竿 舞、腰鼓、篮球等课程,让每个有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员,人尽其才,大 胆设计,有效关注师生的同步发展,丰富了师生的课间生活。学校改变以 往形式单一的大课间活动模式,积极创新,编导了学校健美操,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开展跳绳、呼啦圈、毽子跳绳等技巧项目,这些多元化 的大课间活动和景观文化、特色展厅共同构成了斑斓多姿的立体文化,相 得益彰,特色鲜明,凸显亮点,让校园内部处处充满昂扬奋进的活力。三、构建和谐文明健康为主题的安全文化,规范管理,精心呵护,为 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校园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学校居安思危,在文化 建设中渗透“和谐文明健康”的硬性要求,从安全保障细节,安全预案制 定、责任落实督查、严格日常教育和长效预防机制的建立等几个方面把工 作做细做实。针对乘车学生,步行学生交替出行,校门口拥堵的现状,学 校特地聘请专业保安进行疏导监管,校委会领导带领值周教师严格监护。 从入校登记、封闭大门、购买保安用品、安置摄像头、家长联系等细节方 面入手,充分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严格杜绝隐患,确保师生安全。防火灾、防地震演练是我校安全预防演练的重点,每次演练我们都精 心组织,严格程序,规范要求,让师生熟悉逃生、避灾、自救、互助、协 作等安全常规知识,每项要求都通过“班级板报”“三字经”“儿歌口诀”“标 志牌”“温馨提示语”等载体展示出来。学校建立了精细化的乘车学生花名 册,学生乘车实行“六定”,即定人、定车、定座、定路线、定时间、定接 送点。学校在校车司机和照管员的配合下,在上学和放学途中开展猜谜语 交通安全歌谣、脑筋急转弯、背古诗等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很高,现在学 生在上学和放学途中能自觉维护乘车纪律了,学校对乘车学生的安全管理 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学校每学期都联系社区各个部门开展很有声势的交通安全、消费安全 民族团结等普及教育活动。灵武市交警队、市消协、工商局的相关人员多 次深入校园进行安全漫画介绍、评比安全小能手、现场讲座演讲等活动, 又聘请了村民代表、清真寺教职人员担任业余安全员,有效构建了联手协 防、综合治理的立体网络,这些举措受到回族社区群众的高度赞誉,他们 逐步理解、支持学校构建安全文化的良苦用心,积极参与到保驾护航的队 伍中来。四、高标准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为学校内涵发展打造 信息文化平台。建立学校网站,为各种教育资源提供交流互动的信息平台。有较高质 量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公示通知、校园动态新闻发布 教学教研信息交流等。目前,我校教师都建有自己的博客,可以运用F lash 软件制作课件、微课、个人主页。老师们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 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实现“室室通”、“班班通”。 我校每个班级每个功能室都配备多媒体, 全部连接互联网,教师人手一机。互联网采取光纤接入,每个办公室、教 室、微机室都有接点,真正实现了数字模拟和网络化教学。学校的任何一 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学 校每学期都举行教师多媒体优质课评比,要求教师自选教学内容、独立制 作多媒体课件,在很多展示课汇报课上,做课教师已经成功的运用多媒体 手段设计制作课件,让课堂形式更活更新,课堂效果更优。挖掘资源,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 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领域,面广量大。在 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创新性的设计教学课件和教案,参与学校 资源库建设。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和教案纳入学校资源库,教师随时随 地都能使用和修改课件和教案,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师是实现教育 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 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通过不同层次的扎实有效的技能培训 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 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 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 体。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 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 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 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 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五、科研促教、科研强校,为学校内涵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坚 实基础。近年来,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构建了“发现问题研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工作模式,制定了相关校本教研制度,完善了 教师激励机制,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 习的主体地位大大得到改善。为了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立足 于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研,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发挥“求真、务实 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开拓进取。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保障校本教 研的全面顺利进行,我校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研究方式 坚持做到“六个一”的学习教研制度:每双周一次科组教研;每人参与一 个研究课题;每学期设计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每学期撰写一篇教研论文; 每学期上一节校级探索课(或研讨课);每学期记写一本一万五千字的业务 学习笔记。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发挥教师的自主探究能 力,学校还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情况同评职晋级、评先、 评优挂钩,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每位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参与到校 本教研中来,切切实实进行教学研究。教师的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教学 课件 100 多人次荣获省级、市县级的奖励。营造出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将 逐步形成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以课题为先导,走教研兴校之路,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校在以“常规带动教研,以教研优化常规” 的工作思想指导下,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确立教育科研在素质教育中 的先导地位,大兴科研之风,以课题为载体,不断强化课题研究在素质教 育中的先导功始能,发挥课题研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目前,学校承担自治区课题学校内涵发展的研 究、银川市课题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设计有效研究农村学困生成因 及转化的个案研究,以上三个课题的研究,打造起了我校教育科研的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