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词中之“花”看如花词人_李清照论文导读::词毕竟“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从词中之“花”看如花词人。论文关键词:词中之“花”,李清照,生命美学意蕴在诸多的文学样式中,似乎没有哪一种比词更适合用“花”来作比拟了。“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1原序1,词最初是用来给花容月貌的歌儿舞女配乐歌唱的,我国词史上第一部词集就叫作花间集。词的产生渊源决定了它柔美、婉约的特质,词是“女性”的。虽然后来大文豪苏东坡创作了一些以诗为词、具有豪放清雄之风的词作,甚至后人把宋词一分而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但客观地说,在当时的词坛上,东坡词及其继承者如贺铸、辛弃疾等人的词只是词的新声、流变。“苏门六学士”之一的陈师道就曾指摘其师之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陈师道后山诗话)。词的正宗仍然是婉约一派,是如花似玉的灵秀风韵而不是铁马金戈的铿锵英武。即使是以其豪放词“自是一家”(苏轼与鲜于子骏书)而自诩的苏轼,词作中亦多“花意”朦胧之作。如其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就把佳人情思写得幽怨缠绵,而其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也把花蕊夫人写得“如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诗)。其他诸多男性词人如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等尤多婉约之作,描写美人形貌,抒发幽微情思。其中又有独具锦心绣口、善写纤细柔美之情境者如南唐后主李煜、北宋秦观、清初纳兰容若,其词或被喻为“粗头乱发,不掩国色”(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或被誉为天生“词心”(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或被赞为“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况周颐惠风词话)。这些词人无不具有如花的气质李清照,如花的妙笔,他们是“男人中的花朵”。但他们毕竟是男性,以花驭情写“女性”情感时,毕竟“隔”了一层。王国维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226,这些男性词人笔下的女性终究会给人“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的朦胧之感。词毕竟“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词性的阴柔妩媚、词情的缠绵幽婉决定了中国历史上必然要产生一位如花的词人,一位足以与这些男性词人相媲美的女性词人,这就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词作直接以女性的身份、女性的视觉、女性的情感体验直抒胸臆,“我手写我口”,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更来得真,来得切,来得惊心动魄中国论文网。虽然“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而非秦、柳也”3158(沈曾植菌阁琐谈),她的家庭熏陶、生活环境以及自信坚强的秉性让她具有雅士情怀,但她天生如花朵般细腻柔美的词人气质和独有的女性性别优势仍然让她在以花喻人,寓情于花的艺术创作中人花合一,臻于化境,使诸多男性词人在此一意象使用上只能望其项背。女人如花,词如花,这双重性质决定了女词人对花意象的青睐。李清照所存留下来的近五十首词作中,有三十余首涉及“花”意象的使用。细加考察,我们可以看到,“花”影婆娑摇曳于词人笔下,如影随形贯穿词人的一生。“花”的萌动、含苞、绽放,如“花”的情感、生机使得清照的前期词温暖、馨香、空灵,充满阳光的味道,雨露的光彩;“花”的憔悴折损、幽香余韵又如千回百转的相思爱恋,使她的中期词作缠绵、凄美,有着“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李清照满庭芳)的风神气韵;而花一般注定要遭际的忧愁风雨、苦难零落又使得她的后期词作幽冷、苦涩、凝重,“且看欲尽花经眼”、“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诗),满是抓不住的时光的落红,挽不回的生命的余香。李清照一生经历丰富、曲折,前半生从仕宦书香人家的娇憨少女到名士之家的娴淑少妇,生活安定、婚姻美满,中年以后,遭罹国难,北宋灭亡,举家南渡,紧接着丈夫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孑然一身追随流亡的南宋朝廷颠沛流离,晚年再适非人,孤独终老。其间欢乐、其间辛酸,在她的词中,在她词中的花意象上,或幽微或鲜明,正如一脉心香,绵延往复,余韵悠长,体现出女词人以花赋情、人花交通的生命美学意识。按其表达的意旨,笔者将李青照众多的“花”词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荷、桂、菊、梅分别拈出,加以阐明。一、“绣面芙蓉一笑开”、“眼波才动被人猜”荷,纯真喜悦的少女情怀与自由热忱的生命意识一个真正热爱文字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对于自然界及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与情境往往有着天生的自觉意识与感动,并因此而产生由衷的欣喜、爱恋乃至执着追寻。大诗人陶渊明曾在一首诗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杂诗十二首其五),在与子俨等疏中又说:“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这是一个天性敏感喜乐的生命与自然界心神叠印的交欢,造物赋予生命自然而然的福音,一颗爱美向善的心是很容易就接收到的。作为一个情感体验更为细腻敏感、爱美之心更为强烈的少女,李清照在面对夏日溪水中满眼弥望的田田碧叶、洁净明艳的莲花时,自然会生发出欢快的情绪,以至于流连迷恋,“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也就不足为奇了。西洲曲里的少女“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欧阳修笔下的“越女采莲秋水畔”、“照影摘花花似面”(蝶恋花),“莲”里见“怜”,对于自身美好青春的自觉与赏爱,古今一也。而“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的越女那轻烟般怅惘温柔的少女情愁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清照率真、欢畅的赤子之心又是迥然有别的。越女永远只能是画中人,是被描绘的抒情客体,而纯真、喜悦的女词人却以抒情主体充满冲击力的吟唱让我们感受到她自由热忱的生命意识。此乃王国维所谓“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3180。李商隐诗曾道:“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已是言人之所未能言,枯寂中有丰腴,惆怅中有安稳,是离人的雅思愁绪。而清照的怨王孙词却道:“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同样是“菡萏香消翠叶残”(李璟山花子)的客观事实,却没有“西风愁起渌波间”的主观悲秋。整首词描绘出一片清丽秋色李清照,洋溢着词人对自然之中一景一物无限的欢喜爱悦。荷叶“老”而不“残”,且是“莲子已成”,女子特有的母性意识与观照物自然融合,遂成神来之句,与苏轼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有同工之妙而又略胜一筹。末句“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从“对方”落笔写抒情主体的依依不舍,构思新奇,语调中微露少女才有的细密猜疑心理,真切、可爱。整阙词洗练、亲切,如同天籁,真的是“说不尽、无穷好”。荷花娇艳明媚的形貌与“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正可与少女美好的青春与纯情的本性相辉映,唐朝诗人王昌龄即有“荷色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的诗句,大诗人李白则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来比拟文笔的清丽。而李清照词的出色之处更在于她善于结合自身心理,而不是纯粹客观的白描。她在浣溪沙一词中写道:“绣面芙蓉一笑开”、“眼波才动被人猜”,一“开”一“动”,如开天光,如现朝霞,少女风情,羞涩旖旎,传神入画,清照此词,胜在情态之美。此时的清照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杨万里小池),为了那生命里注定要相遇的“过客”,“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郑愁予错误)中国论文网。二、“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清丽脱俗的形象追求与芬芳高洁的词人品质文人亲近花草、以花草的美丽芬芳来象征高贵品格古来有之。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陶渊明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其五)。李清照也曾在多丽咏白菊词里运用以上典故赞美一种冰清玉洁的品格。但直接在文中以花自喻,并且如此清高自傲、理直气壮者古来少之,女子更是少见。请看李清照词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秋?”上阙前两句简洁明了,勾画桂花的颜色形态,称赞她朴素安静却内蕴幽香。紧接的两句拔地而起,一飞冲天,以不同俗流的清健语调道出桂花“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篇)的王者之风。下阕以拟人化手法揣度梅、菊的心理李清照,自信盛名在外的梅、菊必然在桂花势不可挡的馥郁气息中自惭形秽,末两句突发奇思奇问,以反诘的方式质疑大诗人屈原缺少情思,不然何以不关注这样不慕虚名、清奇脱俗的桂花?整首词构思新巧,词情丰沛,表达了女词人对于自身清丽脱俗的形象追求,通过对文学史中默默无闻的桂花的大加称颂张扬了词人洒脱乐观的个性,也充分体现出李清照对于自身芬芳高洁的品质的自赏以及作为女性在以男性为主体的历史文坛上独树一帜的自信。同样表达女词人对“桂花”之风度精神崇慕有加的还有一首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在这首词里,词人以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了桂花鲜明可喜的外形,并盛赞了桂花所蕴含的如魏晋名士般超凡脱俗、明朗清芬的人格气韵。她写道:“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如碧玉般温润光洁的繁茂叶片里,掩映着桂花黄金般闪烁的光芒,散发出缕缕幽香,仿佛清奇飘逸的女词人的化身,在这幅名贵的油画里若隐若现。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寂寞缱绻的少妇愁思与坚贞无悔的爱情守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