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0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8页 / 共70页
第9页 / 共7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大厦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基坑支护工程)工程名称:商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 工程地点:广州市天河区商业旺地 总包单位: 目 录目 录2第一章 编制依据4第二章 工程概况4一、 整体工程概况4二、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5第三章 工程地质条件8一、 工程地质情况8二、 水文地质情况8第四章 工程施工重点9一、 工程施工重点9二、 施工参数9第五章 施工部署10一、 施工顺序10二、 主要管理人员配备11三、 施工人员及主要机械配备12第六章 施工进度计划13第七章 施工工艺13一、 旋挖灌注桩13二、 旋喷桩19三、 微型钢管桩23四、 锚管、锚索、喷射混凝土25五、 基坑降水措施28第八章 对工程周边地铁设施的保证及应急措施31一、 工程与周边地铁设施的概况31二、 设计要求简述及设计试验要求31三、 对地铁设施的保护及应急措施31四、 加强对基坑的监测要求32第九章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5一、 质量目标35二、 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35第十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6一、 安全生产目标36二、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36三、 安全防护措施37四、 用电安全保证措施37五、 机械安全保证措施38六、 电(气)焊作业安全保证措施38七、 雨天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8八、 成孔、喷砼施工安全保证措施41第十一章 施工监测及应急措施41一、 施工监测41二、 应急措施42第十二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44一、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目标44二、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责任保证体系44三、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45四、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46第十三章 工程进度保证措施49一、 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49二、 保证工期的保障措施50三、 季节性施工措施50第十四章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预防及应急措施52一、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52二、 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52三、 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53四、 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53五、 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57第一章 编制依据(1) 业主提供的商业大厦建筑图、结构图及基坑支护施工图(2012年4月版);(2) 业主提供的广州市商业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 现场实际踏勘情况;(4)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 02-98);(5)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 96-97);(6) 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2:9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6);(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 岩土工程斟察规范(GB50021-2001);(10)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2)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第147号);(13) 广州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穗建筑【2008】937号)(14) 其它的现行国家、广东省、广州市规范、规程和标准。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 整体工程概况拟建商业大厦为一栋15层酒店,群楼4层,下设3层地下室(局部1层),占地面积22323.3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14364.6平方米,地上部分7958.8平方米,建筑地基面积1347.9平方米。建筑总高度59.5米,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工程采用钢筋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本场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商业旺地,南临中山大道,东接五山路,正北面为远洋大厦,与建筑红线的最近距离为12.5米,西北角为红江酒店,与建筑红线的最近距离为9米,西临龙口东路,对街建筑物与建筑红线的最近距离为17.5米。关于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已于2009年委托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对本工程用地范围及周边临近进行地下管线探测,并于2009年4月出具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总结,建设单位已委托相关单位对建筑用地内所有的地下管线进行了处理。施工单位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未探测到的地下管线,立即停止施工,并第一时间通知建设单位进行处理,待地下管线处理完毕方能继续施工。二、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旋挖灌注桩、旋喷桩、微型钢管桩、土钉、锚索、挂网喷射砼等多种支护形式。深基坑支护平面内圈总长度约196米,采用旋挖灌注桩10001200外加上旋喷桩550900的支护形式,其中2、3、3区段的旋挖灌注桩桩长为17.9米18.5米,旋喷桩桩长910米,剖面第一道为预应力锚索,第二、第三道为钢筋混凝土内支撑;6、6区段的旋挖灌注桩桩长14米14.6米、空桩4.2米,旋喷桩桩长10米、空桩6.7米,剖面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4、5、5区段的旋挖灌注桩桩长17.9米18米、旋喷桩桩长9米,剖面三道预应力锚索。浅基坑1区段采用土钉墙,平面总长度约132米,采用微型钢管桩76800,桩长7米,剖面第二道为预应力锚索,其余五道为土钉,土钉钢筋采用48(t=3.5mm)钢花管。3层地下室区域深基坑开挖平面面积约2170平方米,1层地下室区域浅基坑开挖平面面积约1800平方米。深基坑开挖深度为14.80m15.40m(局部消防水池),浅基坑开挖深度为6.70m。场地较平坦,地面高程约13.50m。本基坑支护南侧开挖在地铁保护范围,为确保安全使用,对此段基坑侧壁土体变形、沉降应进行严格监控。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均为一级),临时使用年限为一年。基坑支护平面布置见图1,深基坑剖面图(3-3)见图2,浅基坑剖面图见图3。图1 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2 深基坑剖面图图3 浅基坑剖面图图4 基坑整体剖面图第三章 工程地质条件一、 工程地质情况据勘察报告揭示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为:1、杂填土层:杂色,由碎石土、砼块、砂、粉质粘土等组成,呈稍密状,稍压实。2、粉质粘土层(冲积层):灰褐色、褐红色、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粘性较好,局部含少量砾砂。3、粉质粘土层(残积层):该层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疾而成。棕红色,硬塑状。4、白垩系砾岩、泥质粉砂岩,根据风化程度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岩带:4-1、全风化岩带:棕红色,风化完全,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4-2、强风化岩带:棕红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土夹岩块状,岩质软,局部夹少量中风化岩块。4-3、中风化岩带:棕红色、棕褐色,泥质、钙质胶结,岩质较坚硬,岩较破碎。4-4、微风化岩带:棕褐色,泥质、钙质胶结,岩芯呈短长柱状,岩质较坚硬,岩较完整。二、 水文地质情况根据钻孔地质资料分析,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层的孔隙水及基岩中的承压裂隙水,其中杂填土为中等透水层,富水性中等;第四系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富水性差;基岩中全风化岩已风化呈土状,为弱透水层,富水性差;强中风化岩裂隙发育,为中等透水层。钻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1.01.5m,标高11.9813.11m。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第四章 工程施工重点一、 工程施工重点1、 本工程分项工程较多,包括旋挖灌注桩、旋喷桩、微型钢管桩、土钉、锚索、挂网喷射砼等,工程量大,工期紧迫。2、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本工程先进行深基坑区段旋挖灌注桩的施工,紧跟着进行双管旋喷桩施工,浅基坑微型钢管桩最后施工,各层锚索、支撑砼结构、土钉及挂网射砼随土方开挖分层进行。3、 本工程基坑支护注浆质量是关键,施工全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质量。4、 本基坑支护南侧开挖在地铁保护范围,为确保安全使用,对此段基坑侧壁土体变形、沉降应进行严格监控。基坑监测是本工程施工的重要一环,施工过程应做好监测工作,采取信息化施工,随时掌握基坑情况,保证施工安全。5、 工程地点位于市区繁华地段,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文明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二、 施工参数(1) 旋挖灌注桩1、桩长:17.9m18.5m;2、桩径:1000mm;3、桩排数:一排;4、桩芯距:1200mm;5、砼强度等级:C30;(2) 旋喷桩1、桩长:910m;2、桩径:550mm;3、桩排数:一排;4、桩芯距:旋挖桩桩缝间;5、水泥强度等级:42.5R普通水泥;6、水灰比:1.0-1.5; 7、浆液压力:6-6区段15MPa;其余部位20MPa; 8、速度控制:提升速度为:6-12cm/min、旋转速度为:8-12rPm;(3) 微型钢管桩 1、桩长:7m ; 2、桩径:76mm; 3、桩排数:一排; 4、桩芯距:800mm; 5、水泥强度等级:42.5R普通水泥; 6、水灰比:0.45-0.50(4) 土钉钢花管 1、桩长:612m; 2、桩径:48mm; 3、桩排数:区段自定; 4、桩芯距:1200mm、1300mm; 5、水泥强度等级:42.5R普通水泥; 6、注浆压力:0.5-0.8MPa;(5) 锚索 1、桩长:20m34m区段自定; 3、桩排数:区段自定; 4、桩芯距:区段自定; 5、水泥强度等级:42.5R普通水泥; 6、注浆压力:一次注浆压力:0.5-0.8MPa; 二次注浆压力:2.0-2.5MPa;(6) 喷射混凝土 1.开挖坡面:垂直开挖; 2.喷锚面钢丝网:8200200; 3.加强筋:采用2根16螺纹钢筋按土钉位置横向布置; 4.喷射砼强度:C20;5.喷射砼厚度:100mm。第五章 施工部署一、 施工顺序1、 基坑支护施工顺序基坑支护结构分三个区段进行施工。第一区段为深基坑西侧及西北侧的旋挖灌注桩、双管旋喷桩施工(施工顺序为:3-3,5-5,5-5,4-4,3-3,2-2);第二区段为深基坑内支撑柱旋挖灌注桩的施工以及深基坑东侧(深浅基坑交界处)的旋挖灌注桩、双管旋喷桩施工(施工顺序为:6-6,6-6);第三区段为浅基坑东侧及南侧微型钢管桩的施工(施工顺序为:1-1,1-1,1-1,1-1)。总体施工顺序自西向东进行,各施工区段按顺时针方向进行。基坑内中间区域的旋挖灌注桩、双管旋喷桩施工要注意空桩高度,严格控制好桩体的设计标高。整体施工顺序及区段划分详见图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