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邺城为中心的南北朝时期佛典翻译与保存研究 文章阐述了邺城佛教文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邺城佛教文化传播中心的形成原因以及汉译佛典在邺城的传播与保存过程。认为邺城的佛教活动对中国北方佛教的传承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特点就是人为使用佛教造像保护了中国的佛教发展。邺城的佛教译场也是我国佛典汉译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在经历了两次灭佛事件后还能够继续传播佛教。 下载论文网 邺城;南北朝时期;佛经译场;摩崖刻经;保存一、邺城佛教文化研究现状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佛教的翻译与传播中心往往与国家的政治中心密切联系在一起,如历史都城西安、洛阳、邺城等都曾是佛经译场,高僧译经传法活动盛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政府部门逐渐重视对于邯郸佛教文化的研究,董海林教授编著的邯郸历史文化脉系对北齐邺城的佛教文化做了初步的研究,指出北齐时期各地建寺院、开石窟、刻佛经、造佛像等活动蔚然成风,佛教文化空前繁盛。邯郸市博物馆赵立春先生的响堂山石刻书法对响堂山的佛窟石刻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于佛窟造像和摩崖石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是国内响堂山石刻研究的重要成果。韩唐在进行邯郸市周边地区佛教寺院历史变迁调研中,通过对比研究和实地考察的方法,研究了大乘玉佛寺、月爱寺和禅房寺的寺院管理、寺院主持和寺院的佛事活动。2006年2月邯郸市博物馆联合8个区县的文物部门筹办了邯郸古代石刻艺术的陈列展,展示了邯郸古代佛教石刻造像艺术的成就。经中国佛教协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宗教厅的批准,2007年开始修复成安元符寺。由此可见,专家和学者对于邯郸佛教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佛教造像、石刻艺术和寺庙研究。对于佛教的思想、佛教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在佛教影响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及伦理道德、教育、民俗等研究成果的比较少,尤其是对以邺城为中心的佛典翻译与传播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从翻译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佛教翻译与传播对邯郸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邺城佛教文化传播中心的形成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的都城,是北方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尤其是后赵石虎石勒时期的佛图澄在邺城的传教活动,对于东晋的道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东魏和北齐时期的邺城设有佛经翻译道场,是在隋朝大规模译经活动的一个过渡时期,对佛教的翻译与传播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禅宗的兴起,达摩法师的嫡传弟子二祖慧可在成安元符寺讲经传法43年,自此之后,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佛典翻译是佛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大规模的译经活动,洛阳、南京、西安、邺城先后成为佛经翻译中心。对于佛经翻译活动人们研究比较多的是现在的历史名城洛阳、南京和西安,而对于在历史上曾经繁华的邺城佛经的翻译与传播活动研究很少。邺城虽然是佛教文化翻译与传播中心,但是因为“三武灭佛”和隋朝时期邺城受到的破坏,文物破坏严重,一些文献资料也多被毁坏,流传下来甚少。因此相关的文献资料少,文献资料搜集整理难度大。北朝佛教,义学不发达,故译经也少。魏宣武帝永平初,才有天竺僧菩提流支等到洛阳译经。菩提流支自永平初至东魏天平间的20多年中,共译佛典39部127卷。与菩提流支同时译经的还有天竺僧勒那摩提、佛陀扇多等。那连提黎耶舍译场:那连提黎耶舍,北天竺人。少年出家,游学四印,历六十余国。后东向至柔然,逢突厥攻灭其部,于是复入中土。北齐天宝七年(556),入邺都(今河北临漳附近)。文宣帝极见礼遇,安置于天平寺,并敕令将千余梵夹送于寺内。旋即置译场,以那连提黎耶舍为译主,并敕昭玄大统法上等二十余大德兼掌翻译。译场中昙法智与鲜卑万天懿为传译,共译大集月藏经等七部五十一卷。此后,又任北齐昭玄都、昭玄统。北周灭北齐,耶舍外穿俗衣,内著法服出逃,辗转四年。隋开皇二年(582),文帝延揽名德,那连提黎耶舍在弟子道密等侍奉下于七月人京,奉令入住大兴善寺。文帝敬法重人,给以上供。阁那崛多(523600),北天竺人。幼年投大林寺出家,遍学三藏,尤明律学。二十七岁时,师徒十人结志出境弘法。西魏大统元年(535),仅余四人至鄯州。北周明帝武成年初(559),与同学耶舍崛多随其师阁那耶舍赍梵经入长安。明帝为造四天王寺,听其译传经法。后谯王宇文俭镇蜀,邀之同行,住龙渊寺,任益州僧主。师徒于长安及益州所译,共十三部二十八卷。其中阁那耶舍共译宝积经、大乘同性经等六部十五卷,圆明、学士鲍永等笔受。耶舍崛多主译须跋陀罗因缘论等三部八卷,智仙、圆明及上仪同城阳公萧吉等笔受。阁那崛多先于长安四天王寺译金色仙人问经二卷,萧吉笔受,后又于益州译妙法莲花经普门品重诵偈等三部三卷。此外,师徒们初到长安时,曾于婆伽寺助另一译师攘那跋陀罗译五明论一卷。邺城译场在佛典翻译史上的翻译活动并不辉煌,但是邺城的佛教活动却对中国北方佛教的传承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特点就是人为使用佛教造像保护了中国的佛教发展。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始筑邺城,此后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建都。在南北朝时期,历史战乱比较多的时期,诸侯国家之间不停地战争,使佛教的发展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在这一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三武灭佛”事件的佛教翻译活动中心是邺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多事之秋,佛教发展比较迅速,尤其是佛教造像活动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成就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建成了我国三大著名的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邺城响堂石窟和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从历史的知名度来看,邯郸响堂寺石窟远远没有前两个石窟那么知名,但是响堂石窟见证了北齐时期邺城佛教的兴衰,因为在响堂石窟有北齐忠臣唐邑在摩崖石壁篆刻的佛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