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坚持规范办学行为,坚持规范常态教学管理,突出抓好教学常规落实、强化课程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教学质量,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求得各位领导、同仁的帮助指导,现围绕“注重内涵,创建特色,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这一主题做如下汇报: 一、落实课程方案,全面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开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始终坚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规范实施地方课程,多措并举开发开设校本课程,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课程实施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和课表备案统管、课程开设巡查等制度,严禁随意调课换课、增减课时。在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特色校园建设,围绕学科文化、地域文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积极探索特色课程建设。各学校立足本单位传统和发展优势,积极打造自己独特的校本课程。目前,全县初中平均开发校本课程5门以上,涉及传统文化、艺术探究、水浒文化、武术、自然探究等多个领域。教研室主持编写的说水浒爱家乡读本荣获山东省课程资源开发“二等奖”。陈坡乡希望学校开发了24门学校课程,实现了教师、学生两个“百分之百参与”。大人中学开设的“太极拳”校本课程被评为“菏泽市精品课程”。全县有五项课程资源被评为省优质课程资源。 近年来,针对学生汉字书写薄弱的实际,我们积极推进书法教育,在全县开设了书法课。县教育局明确提出:把学生写字纳入学生作业评价和质量检测评卷内容,全县统一规定卷面书写情况占总分值的5%,同时把教师书写水平作为评价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内容。各学校积极落实师资、教材、教案、课时,并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三字一画一话”活动。通过书法比赛、作品展览等有效形式,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县局适时举办教师基本功比武大赛、师生书法展览,同时加强对书法教育教学情况专项检查、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评价内容,促进了全县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狠抓师资培养,积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开设,师资是关键。近几年,我县积极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做好教师招聘和区域师资整合,优化教师队伍整体配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时,音体美教师单列招聘计划,所招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以缓解农村师资紧缺的压力。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师徒结对制度”、“名师带教制度”,明确和落实青年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狠抓骨干教师的培养,采取“请进走出”的方式,为教师搭建研修平台,开展现代教育理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科教学能力培训等活动,让教师领略教育改革的新潮流、新思想,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大力实施学校名师建设工程,实现教师队伍的“三有”:有名人,有能人,有新人,在教师群体中形成辐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积极参加省远程研修的同时,适时举办县域教材培训、课程培训。每年暑假期间,分批分学科组织专任教师参加教材和课程培训,培训覆盖率达100%。2010年起,依据县中小学英语教师语音培训计划,教育局与北外语音学院携手,对我县217名英语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语音培训。由北外派专家组成评委进行评定,B级以上为合格,由北外颁发语音培训合格证,不合格者进行补考。我们还充分利用省教育厅来我县担任“包村第一书记”的有利时机,与他们及时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先后分三批邀请省内名师、知名教研员和省教学能手来我县“传经送宝”,共培训教师1600多名。我县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为进一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体现优教优酬原则,自2012年7月起,我县开始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出台了郓城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明确了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构建了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在全面考评的基础上,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分配格局,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年11月4日,全市教师绩效工资推行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这一举措受到一致好评。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一是规范常态教学管理。为进一步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实现教学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确保常态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县教育局制定了常态教学管理细则,将教师常态教学情况纳入年终考评。各校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对教师常态备课、上课、及作业布置、批改讲评实施有效监管。教师备课教案实行课前审批制度,制止课前不写教案,课后抄袭补教案行为;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校长每周至少3次;业务校长每周至少6次;教师课后必写不少于100字的教学反思;教师布置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实行审核制度,每周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讲评情况检查一次。 二是推进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教研工作的基本载体。2012年,先后出台了郓城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和郓城县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学校组织集体备课每周每科1次以上;组织联片教研每月每科1次以上;网络教研要求每个教师每周上线不低于1小时,发帖量每月人均达50条,上传教学资源每学期人均达50篇,并建立了网络教研长效机制,规定凡未达到全县平均发帖量的教师,取消其各类教学评优活动资格;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优质课执教人每学期举办讲座1次以上、观摩课2次以上,每个教师在校内上公开课每学期2次以上;校长、业务校长建立参加教研活动笔记。所有活动做好有关影像、统计、活动记录等资料的收集、归档。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教研网站互通、县学科核心组、学校中心组和学科骨干小组三级互动的教研网络,有效促进了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县教研室和各学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改模式。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制定高效课堂创建工作方案,设置专项基金,通过举办专题报告、座谈会、经验交流、课堂观摩等活动,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同时做好研究成果推广,真正让教研成为教学助力。县教研室及时征集优质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近年来,由王井中学张爱花老师原创的“音形识词”法,侯集中学的“学案导学”等教学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和借鉴,使全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加强课题研究,注重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几年来,我县先后申请省“十一五”规划课题19项、“十二五”规划课题4项、省教研室课题9项,其中3项为重点课题、市教研室课题32项。目前省教研室课题已有4项结题,市教研室课题已有19项结题,县课题立项351项已有50项结题。其中2项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课题,面向全县推广。 四、加强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为切实落实好课程方案,真实反映课程实施水平,客观分析教学管理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我县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测管理机制,把教学质量监测作为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必不可少的常规性管理手段,坚持每学期举行两次教学质量监测。质量监测主要分三种形式进行:一是检查式监测。随县局常规管理检查时,直接进入班级,按一定比例任意抽定学生进行书面答卷。二是抽样式监测。县局预先在严格保密状态下,抽定被监测学校的年级、班级,采取暗访突击的方式,对全县所有初中同时进行监测。三是集中抽样式监测。从学生学籍库中抽定学校的年级和班级,并按统一比例随机抽定学生,统一打印准考证、统一设立监测点,统一混编场、统一组织监测。每次质量监测结束后,县教育局及时召开分析会,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具体改进措施。通过教学质量监测,落实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一心一意抓教学、齐心协力抓质量的良好格局,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考评机制。县局每学年初制定郓城县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办法,评价分值为100分,主要指标是:学校管理15分,教学质量70分,教研活动5分,特色学校建设6分,各项活动4分。学校综合成绩进入前12名的,按一、二等奖授予本学年度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综合成绩在后5名和本学年度排名与上学年度相比下滑3个以上名次的学校,给予黄牌警告,连续2年在后5名的,校长诫勉1年,连续3年仍在后5名的,校长引咎辞职。素质教育考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全县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强化德育工作,提升育人品位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行为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县局出台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养成教育工作意见,要求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方案,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建立承包责任体系,针对学生个性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并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十不准”教育活动,从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着力,选定养成教育项目,每学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2个以上,每班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将教育内容引入到写字教学、书法教育、学生宿舍管理、学生食堂管理中,科学、深入、持久推进。2013年3月,县局出台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孝德感恩”教育活动的通知。各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学生知孝德、践孝行。为促进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7月份与县电视台联合举行了全县中小学生孝德感恩演讲比赛暨百名孝德模范学生表彰大会,并连续数日向全县播放。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县教育局积极与北京大学教育与人力资本研究所联系,引进了“三宽”教育科研成果推广项目,目前正在逐步实施,可望通过这一科研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进而改善我县的教育生态环境。同时,我们还积极培育、推广我县王井中学“家长学校一日行”典型经验,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地推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实施“六个校园”工程,打造特色学校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2010年9月开始,我县启动了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特色校园、和谐校园、数字校园“六个校园”建设系统工程,提出以特色求突破,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工作思路,鼓励引导学校按照“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挖掘特色,提升内涵。“六个校园”工程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途径、新载体,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注重内涵”的原则,逐步推进。 在全面实施“六个校园”工程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推进“书香校园”、“特色校园”建设。“书香校园”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基于“草根文化”的培养、积累和提炼,注重学校“灵魂”的塑造和升华,统筹各个文化设施,通过不断的积淀,形成学校特色文化。2011年,借助省教研室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快乐科研课题在机关小学落地,县局制定了郓城县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各校普遍开展了学生古诗文诵读和读书达标活动,让学生跳出题海,爬上书山,涵咏中外经典,提高文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特色校园建设结合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绝”的原则,注重发掘和培养在艺术、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特色。要求各校选定项目,组织实施,持续创建、长期积累、不断升华,最终形成特色学校。县教育局把特色学校创建纳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内容,每学期举行一次流动现场会,并对开展情况进行评比、通报。目前,每校开展特色项目均在五个以上,彰显各校特色,师生参与率达60%。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校一亮点”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批集美化、园林化和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学校开始不断涌现。陈坡乡希望学校,通过持续开展书香校园、特色校园创建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得到了良好发展,辍学率大大降低,中考成绩逐年上升,该校艺术教育曾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菏泽电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