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港保税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项目概述第三节 项目建设优势第二章 市场评价第一节 食用液体化工第二节 工业液体化工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第一节 建设规模第二节 产品方案第四章 场址选择第五章 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第一节 设备方案第二节 工程方案第六章 项目总体布局第一节 平面布局第二节 储罐区布局第三节 绿化布局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 防治措施第二节 水污染的控制措施第三节 大气污染控制第八章 安全与消防设施第一节 安全设施第二节 消防设施第九章 经营管理 第一节 责任与义务第二节 自动控制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第一节 投资估算第二节 资金筹措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与还贷分析第一节 经济评价第二节 还贷分析第十三章 风险评价第一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二节 建议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概 述进入新世纪,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中越建设“两廊一圈”经济区的启动,为北海、钦州和防城港沿海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沿海地区经济支柱的港口、工业和物流等产业,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事关广西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全局。因此,对广西沿海地区物流业及仓储基地的发展极为重要。物流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物流的形成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繁荣的物流背后都有强大的区域经济作后盾。广西作为中国连接东盟的陆海国际大通道,处于多区域经济合作的交汇点上,在发展区域物流上具备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优良条件。 有关资料表明,国际贸易的90%以上是通过港口物流实现的。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双边贸易额以年均近30%的速度快速增长,为港口发展与合作带来了巨大的物流和商机。 即将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港口合作作为重点主题,正是以港口物流为切入点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之举。今年2月,为提升港口竞争力,有效发挥北部湾大型组合港的整体优势,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公司挂牌成立。目前,集团已拥有生产性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9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年通过能力超过450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集装箱、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硫磷、非金属矿石、煤炭、液体化工、粮食、油气等码头为主的港口生产结构布局和港口物流体系布局。 2006年,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港口共完成吞吐量4950万吨,同比增长34.78%;完成外贸吞吐量3481.96万吨,同比增长31.7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9万箱,同比增长30.56%。今年上半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4000万吨。广西北部湾港口在西南港口群中的强劲增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南出海大通道,物流聚集效应初步凸显。而今年5月,北部湾9个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开工建设,使得我区沿海港口建设超亿吨的现代化大型组合港指日可待,从而为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基础。 物流业的发展是港口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大港口只有与大工业相互依托,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进而激活腹地发达的物流业。因此,广西北部湾区域物流的腾飞,离不开广西沿海工业的大发展。 广西沿海三市都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也已具备快速发展各种大产业的条件。目前,沿海三市已初步建成了大型临海工业园区,一大批临海化工产业、出口加工业以及资源开发型产业等大型临海工业相继落户,为经济区带来了滚滚物流和资金流。“前港后厂、前港后库”的临海型工业布局,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北部湾沿海三市正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打造物流大港口,建造大型仓储基地,发展临海大工业,构建商贸旅游、海洋经济和高新产业新基地,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夯实根基。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推进,广西与东盟陆路“黄金通道”的经济效应、物流效应逐渐显现,日益繁荣的边境贸易正使“兴边富民”、“商贸富市”变为现实。 第二节 项目概述*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一家企业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物流中心,是由海关集中监管的场所。物流中心占地5万平方米。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液体化工仓储罐区,罐区总容量100,000m3,储罐共计24座,卸车设3个车位,装车设13个车位,设4车位的汽车灌装台1座,消防泵房一座,内设消防泵四台,消防水罐2座及综合楼一栋等基础措施。*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主要立足于向西南部地区辐射、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辐射、向周边地区辐射及部分水路的中转。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8,421万元。第三节 项目建设优势1. 区位优势。广西沿海地区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南临北部湾,东接粤港澳,处于华南沿海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走向东盟和世界的最重要门户。铁路从防城港始发比从湛江港到昆明、贵阳运距分别缩短275 、108 公里。目前,广西以沿海港口为龙头,南昆、南防、黎钦、钦北铁路为骨干,桂海、滨海高等级公路,水运、航空和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的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广西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优势进一步得到强化。2.自然条件。风况:季风气候明显,年受台风影响次数为2.4次,每年5-8月,盛行偏南风,10月-翌年3月盛行偏北风。 降水:降雨集中在夏季,6、7、8、9的雨量占全年的66.7%。 冰况:终年不淤不冻 气温:全年平均气温21.9度。 潮汐:为非正规全日潮一月内全日潮约为19-25天,期于为半日潮。 潮流:浪差大、流速大、潮流具有往复流特征。 助航信息: 锚地:港外锚地设在航道进口处西南5.6千米水域,万吨级船舶可在此抛锚待命,锚地面积1.6X1.6平方公里。 航道:万吨级航道长13.5海里,水深-6.6米,潮汐属不规则全日潮,平均潮差3.5米,最大潮汐5.7米,乘潮可进出载货3万吨左右船舶。通过国家论证的5万吨级航道(设计水深-11米)已于1999年建成,载货10万吨左右船舶乘潮可进出。 3. 资源优势。(1) 港口资源优势:防城港、*港、北海港、铁山港等构成广西沿海地区天然深水港口群,具有建设成为3 亿吨综合性大港口的自然条件。防城港现有港口水域范围内,可建深水码头万吨级泊位达200 个以上;*港可建1 万3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00 个,其中10 万30 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30 多个,远期吞吐能力可达亿吨以上;北海的石步岭港区,也具备发展成为千万吨级中型港口现实条件;铁山港区也具备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200 多个,成为亿吨大港的自然条件。 (2) 发展临海大工业优势。工业沿海化、重化工业沿海化早已成为世界趋势。广西沿海地区以其能建成优良的大型深水港口资源和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是广西发展临海大工业最有利的竞争条件。在沿海三市可重点布局广西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中的林浆纸产业、临海工业、电力能源工业。钢铁、石化、浆纸、电力、粮油加工、船舶修造、机械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可成为临海大工业的主体、支柱产业。 (3) 东兴口岸及其边境可进出越南与东盟的陆地地理优势。防城港市所辖的东兴市既沿海又沿边,是我国第三大陆上口岸。 4. 政策优势。沿海地区是广西“十一五”重点规划发展地区,它同时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边境地区开放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侨务政策等,是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重叠区域。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建等多重机遇,必然使上述系列优惠政策得到更充分的运用, 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广西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布局建设等各个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5. 竞争力优势。目前,防城港与湛江港均为西南地区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等原料的主要承接港。同时,千万吨级广西企沙钢铁企业的落户,铁道部投资达400 亿元的广西铁路建设“一揽子”计划的实施,防城港20 万吨级矿石码头的投产,以及未来中越环北部湾高等级公路、环北部湾新泛亚铁路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这将为广西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第二章 市 场 评 价本公司今后在*港液体化工中转主要立足于向西南部地区辐射、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辐射、向周边地区辐射及部分水路中转。根据调研分析,在钦州中转的液体化工品分为食用液体化工和工业液体化工两大类。第一节 食用液体化工1.酒精2001年,我国出口酒精22万吨,随着我国的入世,预计酒精出口量将有所增加,2002年出口量为25万吨。本公司已接触两家出口酒精生产企业,南阳天冠集团现酒精生产能力10万吨,其中3万吨左右出口;安徽丰原生化集团60万吨酒精生产项目,2005年建成投产,每年会有3万吨酒精出口。2.植物油根据入世协议,今后若干年内植物油的进口量将由现在的配额制逐年放开,北部湾油脂油料生产企业众多且产量逐年上升,这些企业对植物油的需求将成为本公司的货源经济增长点。据近期和上海邦成、六安粮油等几家贸易商接触,他们均看好北部湾连接东盟的便利,拟利用钦州建设植物油中转、储运物流基地;岳阳巴陵油脂也与本公司多次接触,拟把本公司作为其植物油中转基地。据了解,今后几年植物油中转量将达到10万吨左右,其中6万吨通过铁路往周边及西南部地区辐射。 (3)糖蜜 进口糖蜜主要用于生产酒精,目前已与本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的主要有明光酒厂,与本公司就此问题进行接触的主要有丰原生化,预计今后几年中转量在4万吨左右,明光酒厂通过公路疏运3万吨,丰原生化通过铁路疏运1万吨。第二节 工业液体化工 (1)硫酸 我国现有硫酸生产企业500多家,年生产能力已达到2300万吨/年,2000年硫酸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我国硫酸生产企业分布较广,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但生产能力较大的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硫铁矿富矿附近,主要有江苏、四川、湖北、辽宁、广东等省区。 近年来,我国硫酸进口量持续增加。1997年进口硫酸12.89万吨,1998年进口29.72万吨,1999年进口26.25万吨,2000年进口约128万吨,2001年硫酸进口量已超过150万吨。 据有关部门预测,按目前我国硫酸产量和消费量推算,2007年我国硫酸产量约2687.5万吨,约有189万吨的消费缺口。 本公司目前已与多家硫酸需求商、贸易商进行了联系,且有部分货主已开始利用*港码头进行液体硫酸中转,从目前的货主看,深圳得富来公司拟年进口硫酸8万吨,通过铁路发往西部地区;贵溪化肥厂生产用需进口15万吨,通过铁路进厂。 (2)液氨液氨主要是货主自行建罐。贵溪化肥厂有意向把其原料液氨的进口储运基地设在钦州,主要通过大船把液氨从国外客户运输到*港再通过铁路转运到厂内,预计年中转量10万吨左右。 (3)乙二醇 乙二醇进口方面,我国生产乙二醇的化工企业分布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广东,2000年的乙二醇产量为90.7万吨,同年进口104.9万吨。2001年我国的乙二醇进口量为150万吨左右。近几年乙二醇的进口情况见下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