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活题材的选与用汇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符合思想政治课程对内容整合的追求。为此,思想政治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切合社会生活主题,用富有意义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活化知识,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那么,在组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选用生活题材,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为例,谈谈生活题材选择的依据、原则以及应用的策略。 一、生活题材的选择 在教学设计环节,生活题材选择是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生活题材的基础。根据多年来新课改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选择生活题材应当遵循以下基本的依据和原则。 1. 选择生活题材的基本依据 一是立足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总纲,具体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选择生活题材时,只有立足于课程标准,才能立意深刻,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是立足于教材内容。教师应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既包括对所有必修与选修模块内在联系的把握,也包括对每个模块、每个单元、每个框题的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三是立足于学生实际。为了让教学贴近生活,教学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政治、触到政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陶冶认知情感,收获学习成果。 依据上述三立足,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选择了中华老字号“丁莲芳”*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为题材丁莲芳作为一家饮食企业,其发展壮大经历了私营公私合营国有国企改革深化改革的过程。由于这一题材切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选择生活题材的基本原则 典型性原则。即选择生活题材,一要选择能典型、有效地说明教材内容的理论逻辑,特别是能有效地服务于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二要有效地帮助教学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活题材很多,但是否能为课堂教学服务要精选,以使其有利于提出和探究教学问题、分析和升华理论知识。 整体性原则。即选择生活题材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三维目标的统一性,把对生活题材的分析探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做到一气呵成、水到渠成。教材中的探究性生活题材一般比较散,一个题材至多为几个知识点服务,整体性有些欠缺。我们在选择和设计生活题材时,应对典型题材加以整合,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时效性原则。即选择生活题材要尽量选择那些与学生当前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近的生活题材。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教材中的许多题材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显得滞后,我们只有及时地融入来自现实生活的新材料、新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 笔者之所以选择“丁莲芳”这一题材,就是因为它的变迁发展体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所以,能典型地、有效地说明教材内容的理论逻辑,有利于突破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如“公有制地位的主要体现”“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等。而这一题材呈现的“丁莲芳”改革改制*进程及当前的发展现状,既有利于引导学生体验当前现实的经济生活,从而体现了时效性原则,又有利于把对生活题材的分析、探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体现整体性原则。 二、生活题材的应用 在选择好生活题材的基础上,如何灵活应用生活题材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根据新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生活题材的应用中应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1. 呈现生活题材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关系 呈现生活题材,是为了把学生引入具体形象的生活化情境,促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及情感,发展学习的能力。 呈现生活题材,首先,要形式多样。既可以是语言表述,也可以是文字资料、图片、图表、视频,还可以是模拟的生活化场景。其次,要保持生活题材的逻辑过程与教学内容的理论逻辑的一致性。再次,要根据生活题材的逻辑过程设计问题情境的层次性,如创设略高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能力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摆脱求知“困窘”、激发解开谜团的“尝试欲望”提供“原动力”。正如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所言:“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的。” 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中,“丁莲芳”这一题材就深深吸引了学生,把学生引入了真实生活。按预定的教学过程,围绕这一题材,笔者先后提出了“*老店丁莲芳自1978年来恢复生机和活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制后的丁莲芳食品有限公司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比较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的异同”“改制后,有人认为这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人认为改制可以,但国有资本应控股;也有人认为改制不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谈谈你的看法”“请结合丁莲芳的发展,谈谈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和意义” 等问题供学生探究,有效地唤起了学生解开谜团的“尝试欲望”,引发了学生的理性思考。 2. 生活题材分析与学生生成知识、培养能力的关系 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分析生活题材,为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生活化情境的体验,使自己的认识真正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分析生活题材时,首先,要切实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功能。教师通过预设能联结生活化情境和理论目标的具体问题,为学生有效地解剖生活现象提供逻辑思路。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同学间的互动交流,自主地构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体验与课堂氛围最终达到高度的和谐。 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中,笔者在提出有关“丁莲芳”的系列问题后,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的探究,并特别安排了“改制后,有人认为这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人认为改制可以,但国有资本应控股;也有人认为不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谈谈你的看法”“请结合丁莲芳的发展,谈谈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和意义”两个问题的合作探究,以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点拨,及时反馈、评价,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与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以及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等原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 升华生活题材与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升华生活题材,是指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化题材的体验和理性分析,在自主构建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灵魂,三者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知识基础,知识要为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发挥作用就必须上升为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能在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过程中形成。因此,作为内容目标,它们不应相互割裂,而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要升华生活题材,首先,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课程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其次,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再次,对学生的感悟,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最后,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并取得学生的认同,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助一臂之力。 在对“丁莲芳”发展历程的呈现和剖析的过程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感悟,并给予适时评价,以取得学生的认同,有效地使学生增强了对家乡企业发展的关注,树立了“坚持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这一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对以上三个教学环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活题材的呈现、分析和升华,是一个从前期教学内容导入,到促成学生的感知、体验,再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培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过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又达到“境”“理”“情”的融合,使学生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展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无穷生命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