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劳动价值论 ,即劳动创造价值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 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9 世纪中叶 ,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一方面 ,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 “ 自在阶级 ”向 “ 自为阶级 ” 转变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批判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其性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庸俗成分。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 ;在解释价值的转变形态上缺乏说服力 ,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和它的纯粹形式混淆起来 ;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它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就是在批判和继承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 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划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种形态, 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 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 第二,抽象劳动内在的属性是生产商品过程中人类脑力或体力的支出(人类的一般劳动) ,其外在的属性则是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 其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经济特征。马克思认为,在一切社会状态下,劳动产品都是使用物品, 但只是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时代, 也就是生产一个使用物品耗费的劳动表现为该物的 “对象的 ”属性,即它的价值的时代,才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第三,抽象劳动内化为商品的价值,外化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述:“我们实际上也2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 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 ”这种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平等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正是以抽象劳动为内核。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今中国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环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提出完成的。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真理性不断的被实践所检验。 而在知识经济 “大爆炸” 的今天 ,知识、技术、信息、管理、人力资本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诸多问题 , 对劳动创造价值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我们当今与马克思当年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第一,马克思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蒸汽机时代, 而我们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信息化促使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大大增强。 第二,马克思当年处在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初创阶段, 而现在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世界上出现了八十多年,并且在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商品生产不仅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将会长期存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如何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是马克思没有预言过的。在这个阶级, 如社会主义社会的私营企业主的劳动问题, 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并不存在。 而且科技工作者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当时远不如今天显得特别突出。 第四,马克思虽然十分了解世界3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作用,但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劳动的分析,基本上舍弃了国际市场的作用, 而今天经济全球化浪潮则不断冲击着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与交换活动。 所有这些都说明,时代已经发展了,我们必须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现实的重要意义任何理论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历史局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是如此。邓小平曾指出:“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 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我们也应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是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宝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对工业化初期的资本主义英国进行批判分析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带有一般性的规律。 因此,对于我们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面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必须以马克思主4义的科学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实践运用, 作出客观正确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使劳动的方式和内容、劳动结构、社会分工、价值的形成及其向价格的转化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 我们研究和运用劳动价值论,则是用以寻求建设新社会的要素和途径, 是为了建设新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的说来是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来与时俱进地看待马克思主义,要努力把握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注重研究客观实际,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二)对于扩大劳动者范围,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添更多生力军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当年讲劳动创造价值, 主要是指工人的生产劳动。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5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如何看待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人员性质?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是什么关系?在这个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能否吸收到党内来?对于这些问题, 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看他们是否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贡献。由于社会的发展,知识分子增加了,“白领 ”的队伍壮大了。各种新的社会阶层的劳动, 则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的,同马克思所讲的资本家的劳动显然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从新的实际出发,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1999 年 3 月 15 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写上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2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评出的 “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中有4 名私营企业负责人,这是私营企业主首次获得这个奖项。这确实是一次突破,这个突破为 “劳动者 ”正了名。 顾名思义, “劳动者 ”就是以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是否为 “劳动者 ”,本来与劳动岗位和单位的性质没有什么关系。但由于历史原因, “五一劳动奖章 ”一直是公有制单位劳动者的 “专利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工作的人不是 “劳动者 ”,但他们没有资格参与中国劳动者最高荣誉评选却是事实。时代在发展,我国的 “劳动者 ”结构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在6非公有制企业的 “劳动者 ”比例已经大大增加,而且仍在大幅度增加着。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并以依法纳税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因此,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界定劳动者的涵义, 将新社会阶层人员也认定为劳动者, 这对于鼓励新社会阶层人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增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设生力军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对于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展科技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生产劳动由过去的体力劳动为主逐步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 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也趋向白领化、知识化、技能化。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 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不仅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而且也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比一般劳动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不言而喻,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应该获得更多的报酬。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使用价值越多,其内含的价值也越多。 因此,对企业的一般工人来说, 按劳分配,既可以说是按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数量分配, 也可以说是按其创造的价值多少进行分配。但对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的劳动来说,他们的贡献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作为复杂劳动既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就应获得更多的报酬。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和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同样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增加几倍、几十倍或更多。如果是个别企业7获得这种成果, 其劳动可以作为倍加的劳动起作用, 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从而可以实现超额利润。 如果是全行业由此而受益,根据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向变动的规律, 商品价值则下降,但“相对剩余价值 ”增加。而且由纸币表现的价格并不降低,从而国内生产总值会大幅增加,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