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地的形成教案课题地理高一年级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版本人教版执教者课标要求1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具备了运用实例分析内力作 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能力。但是,本节所涉及的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并且 比较抽象,多学生的认知要求较高,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内容分析一个是山地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本节以山地为 案例,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有更为深入理解,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 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知识与 技能目 标:1 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2 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教学目标过程与 方法目 标:1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2 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 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 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目1 通过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 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 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标:求实的科学态度。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录像和图片重八、1 .山地的类型的判断。难点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 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n 法、实验式教学法、讲授法方 法学习方法分析讨论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 新课展示喜马拉雅山、华山、火山等图片,描述河山的壮丽。设 问世界上的山都是怎么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从外表形态 上观察三座 山的图片, 说出其形态 特征。让学生从 感官上认 识三种山,启发学生 的兴趣、山地的类型问:山地的类型有哪些?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学生思考回答一、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1提问:什么是“褶皱”、“褶曲”?给岀褶皱的概念。2、褶皱的基本形态是什么?、1褶皱山的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 探究活动一(1) 、此活动两人一组共同完成。挑选3本书叠放在课桌上, 代表3个不同年代的的岩层, 从下到上标岀数字 1 3由老到新 的关系。(2) 、双手从两侧挤压书本,让书本向上、向下弯曲,分别演 示背斜、向斜形态。观察从中部向两翼岩层年代变化的特点。 填写表格。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结论进行小结,基木枸造背斜向斜形态岩层上拱岩层向卜遵曲岩层新老关 系中心老 两翼新。中心新, 两翼老a2、地形倒置问:一般情况下,背斜和向斜分别形成什么地貌?探究二: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教师小结,讲解问:假设要修一东西方向的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探究三:学生思考回答 探究活动一学生以课 本为工具演示 褶皱的形成 同桌之间讨论 完成实验、填 写 表 格恶窃.卅_ex*累* 禅鼻二探究二:先判断地 表形态,再判 断是背斜还是 向斜前后桌讨 论,回答学生分组讨 论,最后回答, 并总结出褶皱 知识在生活中 的使用。锻炼学生 的读图分 析能力。学生 自己动手 实验操作, 使抽象问 题具体化。培养二学生的思 考习惯,并 且提高根 据对所学 的知识解 决问题的 能力。培养 学生使用 所学知识 解决生活 实例的能 力,了解背 斜向斜的 应用。向下钻探至层时,探测到地下存在水、石油和天然气, 贝陀们分别存在在哪层?为什么?小结学生对刚学知 识有整体了解加深印象过渡展示华山图片,问:它是如何形成的, 与我们前面说的褶皱山的形成原因一样吗?观看图像,判 断类型二、断块1、断层山思考:1、什么是断层2、找岀判断断层的依据3、断层的基本形式探究四: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 ?为什么?2 .断层面能找到岀露的泉水吗?教师总结讲解学生看书思考 回答,举出实 例前后桌讨论回 答学生从感 性基础上 认识抽象 问题。通过活动 提高学生 的信息提 取、加工及 实际应用 能力。实践意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