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平台课课程代码:00069课时数:48学分数:3开设学期:1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各专业开课院部:思政课教学部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课程在新生入校后第一学期开设,后续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和较完善的职业法律素质,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设计思路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从当前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了“12345”的教学体系。一条主线: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两种途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结合: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思政课教学与高职学生特点相结合,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四个模块:导航领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观念教育,法律观念教育;五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大学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2.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3.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意义;掌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及实现理想的条件和途经。4.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5.理解人生观、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6.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掌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中的主要道德规范,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了解择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做文明的社会人,有修养的高职生。7.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主要社会领域中的基本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了解我国主要的法律制度,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做遵纪守法的职业人。(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教育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2.能够在明确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基础上,自觉承担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提高学习交往、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3.能够将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地意识,通过校园公德调查,职业道德交流以及恋爱道德的辩论,能成为校园公德实践的主体,并提升职业道德和恋爱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4.能用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的基本法律问题;能够在熟悉职业素养、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自觉遵守本行业的法律规范,力求做文明守法的职业人。(三)素质目标1.培养大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 。2.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4.培养大学生具备完善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 5.培养大学生健全和完善的人格。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序号教学模块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建议学时1导航领引教育了解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能够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明确成才目标。2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22思想政治教育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掌握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能够自觉的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复兴相结合,小梦想实现推动大梦想成真。2理解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掌握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理解并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2理解爱国主义在今天的时代价值,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能够结合时代特点,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2提高学生的整理材料能力、组织表达能力、课件设计制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保护家乡的感情。2掌握人生观的科学内涵,能够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2掌握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方法,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方法。能够自觉的将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相结合。 2能够悦纳自己、赏识他人,掌握保持个人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掌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23道德观念教育了解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掌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2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理解加强道德建设对落实“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能够结合实际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2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领域及其基本特征,懂得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领域的重要性,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能够从自身做起,践行社会公德,提高自身素质。2了解校园公德现状,分析原因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增强校园公德意识、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2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了解本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道德养成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掌握职业道德养成途径。2认识爱情的本质,把握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作用,能够正确处理恋爱中遇到的的恋爱与道德、恋爱与学业、恋爱与失恋的关系问题,掌握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44法律观念教育理解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了解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过程。2了解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了解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了解建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内容及意义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2明确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主要途径。明确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掌握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2了解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主要途径。明确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掌握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2了解法律权利的含义及其特征。了解法律义务的含义及其特征。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明确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掌握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人身权利与义务。2了解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财产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明确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要求。解依法救济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的基本规定。明确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能够在生活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2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能够运用相关法律规定思考生活中的法律案例。2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团队(1)团队建构上: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需要专任教师、兼课教师20名左右;在职称结构上,要求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结构合理,比例协调;任课教师所学专业可以涉及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宗教、中文等领域,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要合理,才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任务。(2)教师素质上:本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执教能力。同时不断提高授课艺术,增强本门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本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2教学资源本课程在2006年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有完整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授课计划;每位教师根据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本门课建有试题库,实行了教考分离;根据本课程的目标、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还需进一步建设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案例集和校本教材等。(二)教学建议1.教学内容模块化。在基本遵循教材原有章节顺序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由不同教师担任合力完成,既有利于老师精心组织教学,精选案例,提取典型的学习任务,也有利于学生接触不同风格的老师,2.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上除了继续运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外,还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3.教学手段现代化。思政课教师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把理论转化为图片、音乐和视频,教学效果形象、直观、生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4.考核方式综合化。考核方式实现三大转变,即: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从理论到能力的转变,把学生平时的学与做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三)参考书1.陈金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案例解读.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祖嘉合.思想道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及分析.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戴士宏.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张之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教程.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五、学生考核与评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综合成绩包括终结性考试成绩和过程性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一)终结性考试本课程终结性考试采取开卷、笔试的形式,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4种类型,满分为100分,按实际成绩的50%计入本课程综合成绩。具体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二)过程性考核本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形式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实践考核和班级量化四种,共100分,其中考勤30分,课堂表现30分,实践考核30分,班级量化分10分。实践考核包括实践现场表现和实践课作业如课件、上交的观后感、社会调查、演讲稿、交流材料等。1考勤(30分)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次课前5分钟由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学生在签到表上签到,教师进行抽查。病假不扣分,事假每节次扣0.5分。凡无故迟到、早退,每发现一次扣1分,旷课每节次扣2分,扣完30分为止。缺勤达16课时以上者,按学院规定,取消本门课的考试资格。2课堂表现(30分)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听课情况、课堂纪律和课堂回答问题等进行综合评定。(1)上课认真,态度端正,作风严谨,多次积极发言或主动回答问题。 30分(2)上课认真,学习态度端正,较主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0分(3)上课较认真,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0分(4)上课期间闲谈、睡觉、玩手机、看其他书籍或做其他事情的,视情况分别扣1-30分。3实践考核(30分)主要考查学生参加“基础”课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的现场表现和实践课作业。按照大纲要求,本门课共设置4次实践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