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红烛部部编编版高一版高一语语文上册文上册(必修一必修一)红烛红烛课课件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概括诗歌内容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内涵,鉴赏诗歌的形式美3.赏析诗歌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评价诗人的情感资料助学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湖北浠水下巴河镇人。1920年7月,他的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这些诗大多收在诗集红烛中。他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1923年9月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闻一多开始致力于新诗。红烛之后的诗作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闻一多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1.作者介绍:资料助学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2.写作背景:资料助学 闻一多发表被后人称为新格律诗理论奠基石的诗的格律一文,明确提出新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三美”主张。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3.文化常识诗歌“三美”:n听朗诵音频,再自由朗读。简要概括诗歌每一小节的内容。第一节: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第二、三节:讴歌红烛的自我燃烧精神;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寄语;第五七节: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并开导劝慰红烛;第八九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重申红烛精神使情感归于理性沉静。1.红烛作为革命浪漫主义诗歌,化用了“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浪漫自由的文体形式令人印象深刻。赏析诗歌语言美、形式美,分析诗歌内涵,理解诗人的情感。红烛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红烛理想人格的化身吐吐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红红“红”是赤诚的象征引子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诗人先写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这是不是矛盾?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不误,不误”采用反复的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包含着诗人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表现了诗人对“红烛”精神的敬仰。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第四节诗人寄予了红烛哪些期望,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期望的?背景链接:背景链接:1923年,中国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人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侵侵着急着急红烛流泪残风(暗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拦)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作为反动势力却容不得这片光明,“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红烛为何流泪,诗人怎样通过红烛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从诗人对红烛的劝慰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情感?红烛的泪不会白流。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那些带泪的诗行,可以“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分析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内涵。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耕耘者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只有做不屈的奉献。2.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一共问了几次?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有的问而不答,有的一问两答,有的一问一答,在问问答答中,酣畅淋漓的抒情言志,诗人向读者完全敞开了心扉,把一颗心交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他那热情磅礴,精神焕发的诗句中,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为他那种献身祖国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动。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3.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资料助学整体感知课堂总结新知讲学赞颂 讴歌 敬仰 寄语 思考呼唤红烛 执着追求敢于牺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