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挺起我们的脊梁。对于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再一次带领我们回到那炮火轰鸣的岁月。在经历了包括黄花岗起义在内的多次大小起义之后,在无数革命党人用鲜血铺就的道路上,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而南京正是见证辛亥革命的高潮之地,中国也正是从南京开始走向共和。曾经有人说,南京是一座悲情的城市,“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这座城市在历史上遭受了太多的磨难,生命中承载了太多的痛苦。但是,今天,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时,我们也在重读南京。辛亥革命中有一场极为重要的战役,史称“南京之战”。南京据长江天堑,扼皖、苏、沪、鄂交通,是东南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政府在此又驻有重兵。一开始革命党人久攻不克,只得退守镇江,后组织江浙联军,几番苦战,最终光复南京。南京之战对于清政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大大鼓舞了革命党人的士气,开始扭转了革命军驻守武昌的不利形势,南京成了一个新的革命中心,奠定了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的基础。公元1912年,南京把中国引向历史的大路口;肇始共和,历史让南京有了英雄的气概,挺立起城市的脊梁。在辛亥革命中,成为推动这场革命的骨干的,是一群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正是他们,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20多岁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最小的年仅17岁。黄花岗义士林觉民,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被捕之后,毫无惧色,纵论时事危亡,慷慨赴死,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写下革命军时只有18岁,在被清政府迫害致死时也只有20岁。革命先驱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毅然投身革命之时无不正当少年,事实上,革命党人中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少年豪情。面对风雨飘摇的祖国,是什么让这群衣食无忧、甚至家境优越的年轻人,投身革命洪流中,创办报刊、开办学堂,乃至武装起义?在林觉民的与妻书这封堪为革命者爱情的千古绝唱的信中,他说“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些青年人,不是为了要成为英雄而赴死,而是抱定“不自由,毋宁死”的信仰,为了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为的是拯救屡遭凌辱、灾难深重的国家,为的是使国家摆脱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为的是把国家引向光明。辛亥革命,就是这群年轻人用信仰与热血谱写的史诗。传说,上帝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总是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这根脊梁使人不管遇到多大风雨、多深坎坷,终会屹立不倒。一个人的思想成长,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唯有有信仰者才能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即使遭遇挫折和逆境,也会“虽九死其尤未悔”,矢志不渝、坚定不移,走向成功的彼岸。置身和平年代,我们无需面临生死的考验,但面对人生的纷纷扰扰,也需要寻找到自己赖以存在的信仰。我记得在“百度贴吧”上读到一位学长在回访母校后写下的一段话:“让我重新看到那个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流淌的土地,所有人为了梦想而不只是前程努力的校园,那个充满了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学生的学校。”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青春也不是用来疯狂的,青春是为了让我们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的,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生活终将消磨在平淡生活之中,但回首岁月流年,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挺起脊梁,无悔青春,成为大写的人。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