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雨辋川庄作课型教学设计霸州四中 张华版本:人教版 模块: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题目:积雨辋川庄作一、课型:品读鉴赏课 课时:一课时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吟咏诗韵,整体感知,有感情的吟咏诵读诗作,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二)过程与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画面,感受诗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绘情摹景,文采飞扬,感悟山水,体悟人生。三、教学重难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四、教学方法:1、诵读、赏析、写作相结合。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教学。五、目标分析论证:(一)准确性分析: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主要学习的就是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位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课程编排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部分组成,而本诗就是推荐作品当中的第一篇,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苏东坡也曾高度赞扬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学习本诗应引导学生在吟咏诗韵,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重点要借助联想和想象,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二)可行性分析:这个单元的“赏析指导”,重点介绍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有关知识和赏析方法,写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去欣赏本诗。在“赏析示例”中,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作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示范,也可供学生参考借鉴。此外,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也接触过王维的一些作品,这些都为学生鉴赏本词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鉴赏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古代诗歌鉴赏历来是学生的难题,可能在感受诗境与领会主旨方面存在障碍,所以对此设计了一系列的鉴赏环节,如“吟咏诗韵”,学古诗贵在诵读,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词人的情感,进入词的意境,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此外为了帮助学生领略“诗中有画”的特点,还渗透了国画的“三远”理论,并指导学生以扩写式赏析的方法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画面,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以上分析论证表明,本课型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是可行、准确的。(三)弹性分析:积雨辋川庄作这一课篇幅短小却极具魅力,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稍具基础的教学班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对于普遍认知水平较低和鉴赏能力有限的班级,原课型教学目标要做适当调整,如绘情摹景,文采飞扬环节就可放低标准,最后给出示例,让学生对比差距,把握学习方向,同时在思考探究环节上教师引领性指导工作多一些,精简知识重点,做到知识目标更集中、更突出。这样在学习中,更能减负増趣,从而完成后面的学习目标,为提升鉴赏与写作能力打基础!六、教学流程:程序教为学服务的互动程序与方法学习目标与生成的学习成果预习认标预习任务: 1、初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回忆学过的王维的诗作,说说你对王维及其诗作的印象。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有画”的特点?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引导认标:1、回忆学过的王维的诗作,说说你对王维及其诗作的印象。【答案预设】: 学过的诗作:相思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使至塞上 鹿柴 鸟鸣涧 山居秋暝 王维诗特点:清新、恬适、闲逸、静穆、淡泊、深远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景动静结合 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诗清新恬淡,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教师整理总结学习目标并展示:吟咏诗韵,整体感知,有感情的吟咏诵读诗作,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画面,感受诗境。绘情摹景,文采飞扬,感悟山水,体悟人生。通过课前预习过程中的查工具书,搜集资料,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了教学活动中的第一步能够自主认标的目的。让学生从旧知联系到新知,获得对新知的期待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这首诗歌的目标及方法。观察学习吟咏诗韵,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揣摩情感。2、 学生范读,感悟情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思考探究: 你认为积雨辋川庄作的诗句中是怎样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的呢?【答案预设】:“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空阔苍茫的景象;“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清幽的景象。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可谓“诗中有画”。 故事链接: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嘉祐与摩诘同时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展现一系列农村生活画面。“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展示了一幅山中幽居的生活画面。【问题预设】:学生可能只抓住重点句颔联的内容进行赏析,或是对“诗中有画”的“画”的特点理解不深刻。【解决方案】: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引用国画中的“三远”理论,让学生思考诗中有没有体现这“三远”理论?深远纵深感;平远开阔感;高远仰视感。美图欣赏,将诗歌同画面相结合,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绘情摹景,文采飞扬:诗文扩写式赏析:把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扩写成一篇150左右字的小散文。【问题预设】:学生可能对个别意象把握不到位或是缺乏文采。【解决方案】:给出示例,对比差距,把握学习方向。例:雨又停了,辋川的空气里流淌着湿湿的凉意。炊烟是一些唠唠叨叨的语言,从某家柴房的檐棂中断断续续的飘出,又洒散在丛林的上空。藜黍清香四溢,妇人家匆匆盛好饭菜,急急的提篮赶往东边的田头,为早耕的男人送来一份无忧无虑、怡然自乐的满足。 白鹭总闲不住,不时在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窜跃,如雪的身影,在绿绿的庄稼中起起落落;偶尔也展开双翼,为广漠的天空印上一串自由飞舞的翅膀。郁郁葱葱的林木中,谁的声音又弹响了高山流水的琴弦?黄鹂鸟象位害羞的少女,躲藏在绿色的帷幕背后,不肯出来。 诗人独栖空山,淡泊的目光在一枝木槿花上流连。人生的短暂,世事的无常,不正如这株朝开暮谢的木槿吗?在幽静的松林中择石而坐,或与白云对弈,或听柔风涛语,饥时采绿葵而食,清茶淡饭,其乐悠悠。思想之外,人世的纷纷扰扰已然遥远。 早去机心的诗人,唯有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皈依佛门、随缘任遇的心境,不想再与人争长短、与世比高低。这样的生活,还会遭到谁无端的猜忌和怀疑呢?诗人不禁为自己无奈的选择摇了摇头,稍后,又面带禅意地笑了。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诗境,恰当地感受本诗的思想感情,得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使用“一点式突破法”,抓住诗歌“诗中有画”这一最大特点,层层深入文本,使学生置身诗境,领略诗中的绘画美。增添情趣,学生进一步领会“炼字”的妙处;增加自信,在鉴赏的基础上也能做出准确的评价。不仅了解了“画”的特点,而且打开并拓展了学生思维,为进一步领略诗中的绘画美做铺垫。置身诗境,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当中清幽恬淡的意境;缘景明情,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一个角度和方向。课堂小结填空的形式,概括主旨: ( )的辋川山野、( )的农妇农夫和( )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 )的意境,表现了诗人( )。【答案预设】:恬静优美怡然自乐闲适脱俗空阔清幽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地心境总结运用的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找意象抓特征组意境悟情感对作者及诗歌内容加强全面整体认知;总结并积累同类词汇。明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拓展延伸感悟山水,体悟人生:1、像王维一样清静、淡泊之人,你还知道哪些?【答案预设】:庄子、陶渊明2、美文欣赏:学生配乐朗读:抬首入世 低眉出尘3、人生寄语:宁静而致远,淡泊而明志。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静、淡泊是一种大智慧,如能领悟清静、淡泊的真谛,人生必将通达,广博而宽厚。渲染气氛,进入情境,感受文章与音乐带来意境美;引导学生在面对世间的繁复与喧嚣时能甘于清静,乐于淡泊,让自己清淡上路,寻回那一份原有的本真。作业设计鉴赏写作训练:从以下王维的诗中任选一首扩展成一篇150字左右的小散文。归嵩山作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进一步巩固新知,为提高诗歌鉴赏力与写作水平打基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