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导入教学有效探究摘要:通过对朱乐平老师大量教学录像课和课堂实录的研究,发现朱乐平老师不仅能在教学开始短短的几分钟里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起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的涟漪,课堂会产生一种让学生急于所求的感染力,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词:课堂导入主动探究 知识联系 综合能力委婉动人的序曲,能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令人心神相随,所以一部好的乐曲,常常会伴随有优美动人的序曲。同样一位成功的教师也十分重视一节课的开篇布局,因为它常常影响着一堂课是否成功。朱老师的课大多是在公开场合上的,场面比较嘈杂,学生思维不容易集中。面对陌生的课堂、陌生的孩子,朱老师又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中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一种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巨大的力量。 经过对朱老师大量教学录像课和课堂实录的探索,朱老师进入课堂一般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学生喜闻乐睹的生活情景走进数学;二是思考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中寻找落脚点,创造数学情景从而进入数学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朱老师巧用“趣、静、情、理、诚、韵”教学艺术,为数学课堂谱写优美的序曲。一、趣中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各种情景,可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学习。朱老师善于运用多媒体,常常能恰到好处地、巧妙到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高级的概念和能力。朱老师在执教“排列与组合”一课时,上课一开始就播放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西游记片段,孩子们犹如临其景,心里个个乐滋滋的,那兴奋的表情无 以言表。这样的童话情节,孩子们百看而不厌,不要课前组织,孩子们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心里早已喜欢上了这个老师。然后,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刚才播放的西游记片断。并引出问题:如果孙悟空一直用“孙行者”这三个字变姓名,可以变出哪些姓名?要求学生解决下面的问题:问题1:用“孙”“行”“者”这三个字排一排,可以排出哪些姓名?孙 行者孙 者 行 这里动画情景的巧妙运用生动直观地让学生感悟排列的特点,引领学生体味童话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朱老师走进童心世界,精心巧妙的安排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奏响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曲。二、静中导入,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朱老师在“激情与本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数学课上,有时我们能看到的可能只是学生十分宁静的外表,但我们能想象到和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思维在汹涌,激情在燃烧。数学课堂只有学生数学思维的花朵盛开时,才是最美丽的。”朱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寻找着这种美丽。朱老师的课许多时候都是从万籁俱寂的学生自主探究中开始的。这个过程是每个学生亲自参与的思维过程;是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买苹果问题一课时,通过简短的师生谈话后,老师直接在大屏幕上出示:问题1:某水果店有以下两种价格的苹果,20元钱可以买多少整数千克?每千克2元每千克4元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安静地解决问题;(生独立练习,老师巡视)几分钟后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再继续自己练习。生1板演:210=20(元)28+4 34+24 45=20(元)=16+4=12+8 26+24=20(元)=20(元)=12+8 28+22=20(元)=16+4=20(元)又几分钟后第二位学生上台板演。生2板演:每千克2元每千克4元10千克0千克0千克5千克5千克2千克8千克1千克4千克3千克2千克4千克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了10来分钟,同学们已经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却不断地在想,而且还非常地安静。朱老师适时地进行了表扬。朱老师继续在大屏幕上出示: 先准备,再小组交流。每个同学整理自己的解题思路,准备小组交流;四人小组交流,注意归纳与整理你们组的成果;准备向全班汇报。(怎样汇报更容易使人懂?)一直到准备小组讨论,前面整个课堂一直都非常安静。包括两位学生上去板演,学生始终静静地在思考。当老师提出要求,指导学生怎样汇报后,学生又静静地思考怎样汇报。这里没有激情洋溢的语言描述、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景,也没有异彩纷呈的变化练习。朱老师只是轻轻打开屏幕,练习和要求都屏幕上,朱老师要求学生用1分钟左右时间阅读和思考题意,接着就开始独立练习、探究,这个时间有时会很长。这时课堂是寂静的,学生的思维却是灵动的、开放的、多元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思考,也许有的学生的思维会深入一点,有的同学思维会简单一点, 但是他们的思维之花都在开放。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朱老师与学生心与但是他们的思维之花都在开放。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朱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这种感觉是数学课堂本身魅力的折射,这样的课堂是美丽的。三、情中导入,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情感灌注于教学,正如血液灌注于全身,特别是教师将情感倾注教学过程中,并与之良好地结合时,知识才能容易为学生无阻力地接受和运用,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许多时候朱老师在课堂一开始,都会与学生聊聊,目的是能做到知己知彼,一方面去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如表达的习惯、表达是否大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如何等,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有些认识。同时朱老师更希望学生能体会老师的用意,比如朱老师常常会通过一些对话,让学生懂得在这样一位老师面前,我可以大胆地去表达;在这个课堂中我们是平等的;或者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必须要思考别人的话的。如:朱老师会在一个学生发言后说:“有谁听懂了这个同学的话吗?”朱老师会利用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感受朱老师的语言特色,一些习惯的要求,这在整个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最佳教学情景。 朱老师执教的“与众不同”一课,课一开始提出了“你们有谁看见过我或我的照片”“有谁看见过牛或牛的照片”“我和牛有什么区别”几个话题。学生众说纷纭,“牛有尾巴,你没有尾巴”“你穿衣服,牛不穿衣服”“你不会说牛话,牛也不会说人话”课堂瞬间就成了欢乐的海洋,教师总是在学生发言后去引导学生关注“他是从角度来看的”。教师再通过一句导语“人与牛有很多不同点,数与数也有不同”,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的教学。这里为什么不用“人与牛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某某与牛有什么不同?”而用“我和牛有什么区别?”我想这就是朱老师提这个问题的艺术。我们不防可以这样理解:朱老师认为他与每个人是平等的,而且他具有一般人的特点,而且我就在眼前,他是那样的直接、幽默。孩子们的心放松了,一下拉近了与老师的心理距离。在这里,我想朱老师设定这一环节的目的并不仅仅如此。他的更高的目标层次是通过这样一个情景,启发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某些规律,触类旁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事物,不要片面地看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了从不 同角度观察问题的一般方法。这样的设计是耐人寻味的,是浓浓的数学味和“人情味”的交融。四、理中导入,为学生搭建有效学习的台阶 数学是一门充满“理”性的学科,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由迁移规律可知,当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时,教师就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搭桥铺路,形成正迁移。或者运用类比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产生迁移,形成新的观点,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补充、改造和逐步完善,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课一开始朱老师就出示学习建议:“12和21这两个算式都是用1和2组成的乘法算式,请你用1和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每人静静地读题,然后做在纸上。”让学生“用1、2两个数字组成尽可能多的算式”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12,12”这两个“看上去不很舒服”算式的出现,为负数、分数的教学作了渗透。在学生探究“12是什么意思”这一挑战性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巧妙地提供“84,42”这两个算式,借助它们通过类比思考,发现12与84这些算式的本质联系,很自然地想到12就是把1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几,从而将新知初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拓展并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猜测12等于多少,赋予学生创新的机会,同时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分数、小数、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猜想查找中导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通过想像、猜测去探索数学规律,是朱老师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朱老师先出示图1,让学生观察1,猜测它的度数,并度量,教师再延长1水平的这一条边,形成2,让学观察图2中的1与2,猜测他们的度数并度量,然后教师在图2的基础上形成图3,让学生观察,猜测1+2+3的和,并度量。从学生观察、猜测、度量一个角的大小开始进行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从一个角到两个角,再到三个角的和,自然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度量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直觉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练用量角器这一技能。为了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朱老师进行这样安排的:上课前几天布置课外作业:(1)找一张旧的年历;(2)查找关于年、月、日的相关资料(包括课本),并把所得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上课开始,老师提出要求:把整理好的有关年、月、日的资料再看看,并想一想:如果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你准备分哪几个部分来发言,每一部份的要点写什么,写一份发言稿的提纲(发言时主要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前后次序)。写好后,自己可以利用提纲轻声说一说你准备在小组内交流时的发言内容。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撰写发言提纲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朱老师认为当一个集体围绕一个主题交流时,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准备,这既是学生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听众负责。这样的设计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节数学课,而且又像是一节作文课。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年、月、日的知识,还学会了搜集、整理资料,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尊重别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是具有多种能力的、全面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朱老师用“趣、静、情、理、诚、韵”感人至深的导课设计为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的运动场,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参考文献1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朱乐平.激情与本色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1):3朱乐平.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设计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9):4、朱乐平.“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和意图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3):5张智平“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数学通讯,1998,(5):8-9.6王宝大等导入技能 结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