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对道路交通交通安全的认识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交通事故的状况及死亡率的描述,分析导致交通 事故的原因,得出要想拥有完美的交通蓝图,不得不做好完美的规划。关键词:死亡率现状 问题 措施引言: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 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 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 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我国是 世界汽车第一销售大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一贯坚持 的主针,车辆安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防患于未然,才 能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找出其因素,认真分析、研究具有针对性 的采取一些措施才有功效。我国的交通事故的状况2004年因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465083起,造成93550 人死亡、435787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89.8%、87.4%、和90.6%;因非机动 车驾驶员、行人、乘车和其它人员过错导致交通事故35144起,造成8920 人死亡、29518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6.8%、8.3%和 6.1%;因交通意外造 成事故17622起,造成4607人死亡、15559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3.4%、 4.3%和3.2%种种数据表明,百分之八九十的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像 超速等严重交通违章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特别突出,2004年应机动车驾驶 员超速行驶造成18410人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7.2%;因不按规定让行造成 8576人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因违法占道行驶造成5594人死亡,占总 数的5.2%;因酒后驾车造成4658人死亡,占总数的4.4%;因违法超车造成4554 人死亡,占总数的4.3%;因疲劳驾车造成3056人死亡,占总数的2.9%。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 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 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 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 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 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一)公路交通事故多,公路交通的事故死亡率远高于城市道路交 通事故死亡率。(二)道路交通事故基本逐年增加,呈现恶化趋势,除了万车死亡 率外,其他各项指标基本上逐年增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和万车死亡率高。 交通事故致死率是事故死亡人数与伤亡总人数之比。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高 于发达国家.(三)道路交通事故按全年、全天成时间不均衡分布,除了在常规的早、 中、晚高峰出现明显外,在凌晨零至一时也是一个高峰时段(四)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沿 海地区较内陆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五)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交通违法而引起的。(六)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因交通违章造成的伤亡严重。(八)因大货车、摩托车肇事致死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因小货车、农用 运输车肇事致死人数略有增加。(九)农村人口、进城农民工以及城市个体劳动者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 要人员。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不 断延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民以及个体劳动者出行大幅度增长,交通参 与活动日趋频繁,但同时由于这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交通安全意 识薄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伤亡。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呈现出以上特点,主要在于交通事故发生 的原因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因而只有通过对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才能发 现形成这些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归结为 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发生道路交通 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形成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人的因素交通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根本需求之一,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 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抓好道路交通事 故预防就必须抓住对人的教育和管理,所以说交通事故没有人的参与就谈不 到交通事故。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 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有的是因 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 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 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另外,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 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的制约,人的自由度很大,可靠性与 机械相比是很差的,交通事故发生基率自然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 念、出行习惯的沉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人们群体 文化素质不高及其提高速度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之间不协调,交通意识转 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 与交通管理的新技术、新手段不协调,这些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 全。车辆因素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 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我国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别大, 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 承受着各种应力,如外部的环境应力、内部功能应力和运动应力,以及汽车、 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 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 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 通事故的直接因素。在我国机动车(各种汽车、农运三轮、装载车与摩托车) 拥有量增长迅速,数量激增的机动车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 生活质量的标志之一,机动车拥有量增加速度已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 度,使得本来不宽裕的路面更是雪上加霜,使交通事故绝对数和交通事故伤 亡人数急剧上升,加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比较快,而车辆性能更新速度 还未能跟上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车辆高速行驶可靠性差、安全性差,导致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车辆猛增的势头剧增不减,特 别是一些人图便宜购买一些大城市淘汰的、已近报废的车辆,使得交通安全 形势变得复杂。有些本地的不符合标准,安全技术检测状况差以及报废的车 辆仍在行驶,有些个体户的出租车昼夜兼程,多拉快跑,只用不修,导致车 辆技术性能差,故障多,机件很容易失灵,引发交通事故。道路因素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 一。道路建设逐步加大,公路里程增加,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交通客 货用量增加,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为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打下了基 础。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 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 性差;自行车交通比率大,骑车者水平不一,个性不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 和行人争道抢行;无效交通如空驶出租车较多、私人车辆增加,这些无疑恶 化着我国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许多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路段过长, 道路景观过于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致使反应迟缓而 肇事。汽车的转弯半径过小,易发生侧滑。驾驶员的行车视距过小,视野盲 区过大;线形的骤变、“断背”曲线等线形的不良组合,易使驾驶员产生错 觉,操作不当,酿成事故。另外,路面状况对交通安全影响也较大。道路等 级搭配不科学,路网密度不足,交通流不均衡,个别道路交通负荷度过大, 交通安全性差;道路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交通影响分析,缺乏足量配套的措 施、交通管理措施、停车设施等,容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我国道路基础设 施建设速度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速度,有的道路的设计要求与实际运行状况 不协调;各地区道路线形、道路结构、道路设施不一,客观上给过境车辆的 驾驶员适应交通环境带来难度;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数量不足、设置 不连续;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 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所有这些必然会导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经济因素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面积大、人口多,国家经济水平并不发达, 东西部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经济的增长给交通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 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加剧, 给我国的交通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影响了局部地区的交通 安全,我国东部省份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像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 的交通事故就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交通需求旺盛,交通活跃造成的, 这些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当发达,处于国家经济的最前沿,交通设施较齐全, 交通流量大,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相反,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内陆,在这些 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交通需求量相对较小,交通设施还未完善,交通流量小, 交通事故相对较少。另外,随着经济的好转,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亦不断提高, 能够田间作业,也能代步和运输的“三栖”型交通工具急剧增长,特别是农 用运输车发展迅速,以成为农民上山下田、走亲访友,进城赶集的主要交通 工具,致使通往农村的公路上畜力车不断减少,机动车急剧增多。但由于农 村各种社会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机制滞后并奇缺,仅有的个别的管理 部门也是人少力薄,加上农民本来文化及法律意识就不足,多种有意无意的 拒管、抗税、逃费等,在农村形成了相当的管理“真空”区,致使通往农村 的道路上,轮子飞转,各种车辆肆意横行,“三无”车辆随处可见,农村几 近是“黑车王国”,随着这些“黑车”的横行,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管理因素警力严重不足,整体执法水平不高。道路交通设施欠缺。交通科学技术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社会化管理交通的各种措施没有落实。各有关部门在管理立法规划等方面,缺少严密和长期的合作。(6)管理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不适应。交通法规因素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是秩序化交通,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提。道路 交通规则的意义就在于秩序化交通,减少因无序交通而产生的交通堵塞、交 通碰撞及因碰撞现象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广大交通 参与者的共同利益,让每一个交通者都能平安、顺利地实现交通目的。然而 目前,由于我国刚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没有被广大老百姓完全 的了解,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这样的情况 下,致使各种交通隐患得以上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路上尽管有 一定的秩序规范,但它不仅缺少对隐患的制约能力,而且对路面秩序控制能 力也明显不足。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新形势给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安交警部门必 须坚持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中心,狠抓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创造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笔者认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 通事故工作,要搞好“三个结合”、把握“四个重点”。搞好“三个结合”一 是把加强政府领导与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协同作战。 二是要把路面管控与源头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管理合力。三是要把治标 与治本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另外,把握 “四个重点”,一是要突出预防事故的重点问题。对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违章要实施重点打击策略,强化路面查控,严管重罚。二是要突出 预防事故的重点时期。要始终把春运和五一、十一黄金周等重点时期的交通 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并以此来带动日常的预防工作。三是要突出预防事 故的重点部位。对易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点地区,要给予重点指导、重点帮 助、重点监控,重点管理,促进这些地区形势的好转。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