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要实现新课程目标,就要改变以往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要利用各种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活动中搜集和处理信息;在活动中得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交流与合作;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因此组织好课内外的学生学习活动是能否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一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单一的讲授方式不能解决深层次思维的问题,需要使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只有当探究学习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科教学时,课程改革才能全面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这体现了课程在课堂中发展的课程思想.另外若让学生查找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在此层次,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在信息社会里,学生只有找到资源才有创作、发明所言。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如下二个转变:一是信息技术已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二是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此选定并启动本实验方案,旨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中,探索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如何整合,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开阔学生视野,使课程教学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二、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难点1、研究目标:(1)在新课程理念下,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技能的对策。(2)利于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即: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的有效策略,为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奠定基础。(3)构建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新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新课程教学任务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2、研究内容:(1)如何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对新课程学习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其呈现方式更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能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2)新型教学方式的内容流程、师生角色、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学生学习方式。(3)新型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4)影响学生初步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技能的因素及相关对策。3、研究重点: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研究。4、研究难点: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新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1、主要思路:结合新课程,优化学生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变革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探究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2、研究方法:以直接观察、抽样观察和追踪观察等观察法,结合以访谈、问卷、测试等调查手段为主的调查法,了解学校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的现状,借以发现存在问题,确定研究主攻方向以及了解实验效果等。根据本课题,利用文献法搜集、研究、运用文献,以了解国内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现状和研究成果等,从中寻求到本课题研究所要探究的基本策略和理论依据。结合个案研究法、比较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单组实验法和等组实验法相结合进行课题研究实验。四、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1、各学科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使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效、高效地发挥作用。2、创造现代科技新教法、新学法,使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3、论文。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