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21春德育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 我国中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A.1989年B.1993年C.1995年D.2000年参考答案:C2. 学校所开设的每一门课虽然都有独自的专业特点和教育任务,但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思想性、道德性、情感性、价值性、智慧性、审美性等,这是陶冶启迪学生品德,培养学生品德不可忽视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 组织建设好班集体,不可忽视非正式团体的存在和影响,要善于把非正式团体变成班级的积极力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 贯彻因材施教德育原则,要求教师( )。A.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B.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C.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D.统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参考答案:ABC5. 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协调作用D.激励作用、控制和评价功能参考答案:ABCD6. 社会意识对德育产生制约影响作用的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A.德育结构B.德育目标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参考答案:C7. 因为任何社会的教育目的,在其表述上总是把对人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作为其内容的主体。德育与教育目的这种密切联系,使德育在整体教育中,最能本质地反映整体教育的社会性质,反映整体教育的发展方向。(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 我国小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A.1983年B.1993年C.1995年D.2000年参考答案:B9. 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在( )A.乐天安命,顺其自然,回避社会和人生矛盾,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B.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地去完成各项任务C.艰苦朴素,勤劳节俭,抵制和反对剥削阶级腐朽生活作风的侵蚀D.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知识参考答案:BCD10. 活动的次数多、形式新、规模大,就表明该学校重视德育,德育工作搞得好、有成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 德育中的各种精神因素对人的不断影响和熏陶,还会使人产生正确、健康的精神需求,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并能使人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到精神生活充实、幸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 德育管理者善于运用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以充分肯定成绩,鼓舞干劲,这一做法符合教育性原则。(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3. 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方法就是在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同时,进行道德实践。(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4.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5. 说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就是意味着教学惟一,其它的教育途径并不重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6. 搞好德育工作,需要实践上的大胆探索,因为德育工作总是复杂变化,经常会使人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相应理论作指导。(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7. 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应该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概括性,反映古今中外德育共有的本质特性,应该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跨越历史时空人涵盖性,具有恒久的符合德育本性的认知意义。这样做的好处体现在( )A.体现了德育概念的抽象性和涵盖性B.利于给德育的理性思考及理论建构提供无限的历史空间C.使人类社会对德育现象的释说具有较强的学理意义D.更好地触及和利用丰富的德育资源和德育宝藏参考答案:ABCD18. 引导学生自我修养的方式有表扬奖励、批评处罚、评比、操行评定(即以一定的文字形式对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思想品德表现作出全面评价,对不同方面给予一定的肯定或否定)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9.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基本理念有( )。A.学生为本B.师德为先C.能力为重D.终身学习参考答案:ABCD20. 德育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不在于德育观念而是德育方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1. 宋宝独自照顾妈妈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被评为市“十佳”少年。最近,学校开展了向宋宝学习的活动,该活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参考答案:B22.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在( )。A.多端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影响的多方面性参考答案:ABCD23. 德育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有:设置管理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检查,总结。有人分三个环节,将设置管理目标放在计划之中。(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4. 德育原理这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其社会的必然性,而且对德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对德育具有理性认识的价值B.对德育具有理性指导价值C.对德育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D.对德育过程做出一定的诊断参考答案:ABCD25. 下列不属于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的是( )。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C.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D.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参考答案:D26. 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 )。A.思想教育的范畴B.政治教育的范畴C.道德教育的范畴D.法制教育的范畴参考答案:B27. 品德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偶然的一时的表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8. 德育的神学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阿奎那B.卢梭C.涂尔干D.布鲁纳参考答案:A29. 品德作为个体自身较为稳定的言行表现,它既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社会品质,也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个性品质。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一种“合金”。(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0. 以下哪种当代德育模式认为提倡和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A.价值观导向模式B.情感体验模式C.行为践履模式D.心理辅导模式参考答案:A31. 在德育过程中,德育活动各内在要素的存在状态和组合程度,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有其家庭、社会和各种交往方面的根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2. 从理论角度对“传统品格教育”提出批评的主要理论家是( )A.顾明远B.亚里士多德C.杜威D.皮亚杰参考答案:C33. 实现德育目标,应注重采用哪些基本策略?( )A.重视德育目标的具体化B.争取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C.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D.保证人、财、物的必要投入参考答案:ABCD34. 在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中,生物因素是( )。A.生物前提B.决定性因素C.主导性因素D.动力性因素参考答案:A35. 德育目标所表达的都是人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品德,它的本质是追求( )A.良好德性的形成B.素质的全面提升C.智慧水平的实质性提高D.道德认识的深刻参考答案:A36. 人总是按其所获得和所确立的为人处事的意义、义务和规范来生活,尽管各自的选择有别,但大都如此。人的德性总是贯穿人的生活和为人处事的活动中。(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7. 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或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 )。A.群体归属感B.群体认同感C.群体压力D.群体动力倾向参考答案:D38. 在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中,多元的碰撞与互补,使学校德育既面临着使自身焕发活力的新机遇,又面临巨大的困惑和挑战,困惑和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A.多样化价值观的存在对以往“一元化”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挑战B.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对以往的学校德育观念提出了挑战C.多元化社会现实对学校德育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D.多元化社会现实导致德育环境的复杂化参考答案:ABCD39. 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自然性功能参考答案:C40. 班主任对待所谓的“差生”应该是( )。A.顺其自然B.发现闪光点,给予赏识和表扬,加以引导C.严厉批评教育,促进努力学习D.请家长来学校参考答案:B41. 在现实的德育中,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受多种因素制约,是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不能不考虑好的。这些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既有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社会经济方面的,也有社会法律制度、社会教育、生活方式方面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2. 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德育内容呈示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特色的是( )。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参考答案:B43. 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 )。A.超越性B.可能性C.预见性D.教育性参考答案:A44.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守仁反对脱离实际的自我修养,强调“习行”即认为参加实践对培养品德有重要意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5. 没有实际锻炼就难以真正形成坚定的思想品德,也不会真正造就言行一致的人。我国古代就非常强调通过“躬行实践”的方法来培养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6.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学生作品分析法参考答案:A47.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要注意的问题仅仅包括社会要求和学校任务。(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8. 现代德育性质研究的起点( )A.德育存在B.德育发展C.德育发生D.德育约束参考答案:C49.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实验法参考答案:A50. 中国古代社会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这表明德育目标由什么所决定( )。A.生产力水平B.经济政治制度C.科技发展水平D.哲学思想参考答案:B51. 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德育目标所制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2.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