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语言活动案例:诗歌家 流芳幼儿园周珊萍案例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有一次吃完午餐户外散步时,有一名幼儿在幼儿园的跑道上发现了一只蚯蚓,他很兴奋的大叫起来。其他的幼儿被她的叫声吸引过去,所有的幼儿都围着蚯蚓不停的说着。有的小朋友问蚯蚓喜欢吃什么?蚯蚓有没有脚,更多的人问的是蚯蚓的家在哪。了解到他们对“家”非常的敏感,于是我选择了一节语言活动家。由于我园各班都配有电子白板,为了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本次活动我就是通过课件展示及幼儿上前操作的形式让幼儿在看、说、做中了解诗歌内容,并做进一步诗歌创编,整个活动幼儿都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较好。案例描述:第一,出示“云娃娃”图片,请小朋友们为“云娃娃”找找它的家,引出诗歌家,第二、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让幼儿对诗歌有了初步的印象提问:诗歌里有些什么?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有、有、有、还有.说出了天空、小鱼、花、小草、白云等词语第三、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一边倾听配乐诗歌家,一边欣赏与诗歌内容吻合的课件画面,加深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欣赏课件的过程中幼儿注意力非常集中,当“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红红的花儿”、“快乐的幼儿园”等漂亮的背景图出现时,不时发出“哇,好漂亮”的惊叹声。提问“诗歌里有些什么样的家?”。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有天空、有树林、有花儿”但他们习惯性只说名词,诗歌里的形容词都遗漏了。于是我加以提醒:“什么样的天空,什么样的树林,什么样的花儿.,有的幼儿将形容词记得非常清楚,但个别的形容词是在其他幼儿的帮助下才能准确说出。为了让幼儿对形容词的印象更加深刻,因此我再一次演示课件,并提醒幼儿仔细看看这些家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二次课件后,幼儿基本能将形容词与画面对应了。第四、幼儿操作幼儿自己到电子白板前操作,把白云、小鸟、小蝴蝶、小朋友分别送回家,幼儿兴趣极高,且操作结果也比较正确。第五、幼儿创编诗歌在引导幼儿仿编诗歌时,我向幼儿提问:“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幼儿的回答多种多样,幼儿1说:“蓝蓝的天空还是小鸟的家”、幼儿2说:“蓝蓝的天空是太阳的家”、幼儿3说:“秘密的树林是小草的家”、幼儿4说:“秘密的树林还是虫子的家”。幼儿想象力非常丰富,同一种事物说出了很多与之对应的事物。第六、 幼儿再次操作幼儿到电子白板前操作,将蓝天、草地、树林、小河等背景中的其他动物或物品点击出来并仿编诗歌,如将草地上点击出小鸡后教师提问:“谁可以将这两种事物用诗歌中的句式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有的幼儿:“说小鸡喜欢吃虫子”,教师加以引导:“你可以用”谁是谁的家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幼儿1只说出“草地是小鸡的家”,抓住这一时机,我马上说:“谁可以说说什么样的草地是小鸡的家”,幼儿2在教师的引导下仿编诗句“绿绿的草地是小鸡的家”。如此一来,接下来的一名幼儿有了前一次的经验,在小河里点击出螃蟹后马上仿编诗句“清清的河水是螃蟹的家”,第七、 表演游戏由助教老师先在周围场地上布置蓝天、树林、草地、小河、红花、幼儿园等场景,我和小朋友一起朗诵诗歌,自由表演,例:当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时,幼儿便可想象白云回家的动作,飘呀飘地回到蓝蓝的天空上去。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案例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歌。我在组织这次语言教学活动前首先认真分析所选的教学活动内容,结合幼儿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综合运用色彩、声音、动画等来展现诗歌内容,有效提问使幼儿的回答都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答案,教学活动设计和课件的编制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保证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使幼儿能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同时我也受到一定的启发:教师的有效提问对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非常重要。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幼儿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的思维训练。让幼儿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设计一些多种思维指向、途径、结果的问题,强化幼儿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故事小老鼠吱吱中,我设计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其中有“猜猜看这些礼物是谁送给小老鼠吱吱的?”“小老鼠吱吱收到这些礼物会怎么样呢?”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积极性提高,创造性也较强,都能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幼儿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老师要着眼于活动的主题,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幼儿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3、提问内容要有针对性 结合教学活动的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把活动的“筋骨”抽出来,将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故事对换节中,主要让幼儿知道父母工作是很辛苦的,而自己从小要学好本领,长大才能做好事情。我针对这样的思路设计问题,“大人在对换节里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孩子们做了大人以后高兴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幼儿在自己的思考讲述中,自觉地理解了这些道理,而不用老师去特意地告诉他们。4、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活动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对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幼儿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幼儿无从下手。我们老师要为幼儿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幼儿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有些简单的问题,幼儿参与回答得太多,如“故事中有谁?”“你喜欢故事中的谁?”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是优先考虑那些平时不善言语、胆子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多锻炼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相应的提高他们原有的能力。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如“他想了什么办法帮助别人?”“如果出现了什么情况可能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等等,可以让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起“带头”回答,并通过他的回答来带动其他幼儿的思考和表现。这样的方法经实践表明,可行性较好,不仅能力强的幼儿展现了自己,也鼓励了能力弱的幼儿,增强了他们的自信。5、提问要从开放到封闭 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包括过程问题和内容问题。内容问题往往是直接的、低层次的,过程问题往往是间接的、高层次的,需要幼儿更多地使用个人的认知经验来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解释和意义。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内容的提问最好由开放性问题到封闭性问题的转变,而在实际教学中,从开放到封闭的提问要反复出现多个回合。6、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价值 提问有组织、激发、反应等不同功能与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不同类型提问的价值。此外,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如:提问中收要集中,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语音、语调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重点。7、提问后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间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提问的经历,大脑在接收到提问的信息后,需要思考并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所以,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是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应地延长,一方面等待幼儿给出答案,另一方面也要等待幼儿在思考中自我完善,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尽量避免自问自答或急于代替幼儿回答,真正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学习。8、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回应教师设计提问后,要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回应,也要事先预测幼儿可能的回答。当然,幼儿的表现有时是无法预测的,教师提问后经常会遇到出乎意料的答案,这些答案也会生成一些新的线索和价值。首先,教师要善于接纳幼儿的各种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幼儿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是否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其在师幼互动中都有积极的意义,教师不应把这些答案看作不好的“事故”,而应接纳幼儿的想法,通过幼儿的回答,把握其思维路线,并抓住其中有意义的信息调整提问,扩展幼儿的思维。其次,以幼儿的回答为基础继续追问。追问有助于引导幼儿详细地阐述自己或别人的答案,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幼儿的经验。追问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通过追问,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探究、转换,在互动中提升幼儿的经验。改进建议:在最后的仿编环节,幼儿仅是在诗歌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仿编,如何时间允许的话,建议最后可以加一个提升:让幼儿自由想象谁是谁的家?让幼儿将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创编,这对幼儿来说更难,但也可以尝试一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