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液相色谱在硝基苯污染物降解工艺中的应用姓名:鄢大为 学号:11212344 专业:2011 级化学工艺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物,如:工业废弃物、残留农药、 城市生活垃圾等几乎遍布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并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坏境也带 来日益严重的危害。而这些污染物绝大部分会由于雨水冲刷,肆意排放等进入到 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中,因此,要防止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对水环境中的污 染物进行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水质的处理,我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对于不同用途(工业用水、生活用 水)的水质也有严格要求1,2。通过对这些标准中的污染物指标进行分析后,我 们发现:对每种污染物的指标要求都非常的苛刻,含量都很小。因此需要我们不 断优化水处理工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汇报。在探索新开发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对其效果的检测我们需要借助大量的高 科技仪器来完成。因此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高效能的检测与分析技术而被广泛应用 于新工艺的开发。我们知道,硝基苯是一种化学原料,但同时也是毒性强,危害性大的有机物3,并且化学性质活泼,但在水体中有极高的稳定性,且有一定的溶解性,所以 造成的水体污染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目前,对水环境中硝基苯的降解研究在国 内外都很活跃4。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应用色谱技术来检测硝基苯被降解后的系列产物,进而 探究出一种对环境友好且去除能力好的工艺,为我们后续进行硝基苯污染物的降 解新工艺的开发提供参考。主题色谱法也叫层析法,它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将它用于分析化学并 配合适当的检测手段,就成为色谱分析法。色谱法最早应用于分离植物色素,其 方法是这样的: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将含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取液) 的石油醚倒入管中。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种颜色的混合谱带。然后用 纯石油醚冲洗,随着石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 同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各种颜色的色素,并可分别进行鉴定。色 谱法也由此而得名。现在的色谱法早已不局限于色素的分离,其方法也早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其分离的原理仍然是一样的。我们仍然叫它色谱分析。一、色谱分离基本原理:在色谱法中存在两相,其中一相是固定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则不断 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 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 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当流动相中携带 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 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 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与 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二、色谱分类方法: 色谱分析法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两相 的状态分类: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由此可分为气相色 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涂在固体上的液体, 由此又可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分为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液-固色谱、液 -液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继气相色谱之后, 70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液 体做流动相的新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是在气相色谱和经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液相色谱 和经典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点仅仅是现代液相色谱比经典液相色谱有 较高的效率 和实现了自动化操作。经典的液相色谱法,流动相在常压下输送, 所用的固定相柱效低,分析周期长。而现代液相色谱法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 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 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要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 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因 此,高效液相色谱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高、自动化等特点。所以人们称它 为高压、高速、高效或现代液相色谱法。三、液相色谱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液相色谱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们对社会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然而在这些产品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 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 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些污染问题中,无疑水污染的范围最广,危害也最严重。水质污染物主 要包括如下几类:(1) .无机污染物:如各种有毒金属及其氧化物、酸、碱、盐类、硫化物和卤 化物等。(2) .有机污染物: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洗涤剂、染料、溶剂、涂料、农药、食品添加剂、药品等人工合成有机物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液相色谱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特性而被广泛用于污染物的检测。主要优点如下(1) 分离效能好;(2)选择性高;(3) 检测灵敏度高;(4) 分析速度快。除以上的优点外,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由于它使用了非 破坏性检测器,样品经分析后,大多数情况可除去流动相,实现对少数珍贵样品 的回收,也可用于样品的纯化制备5。四、液相色谱技术在硝基苯降解过程中的应用。 本文研究了纳米零价铁还原降解硝基苯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采用液相 色谱技术分析硝基苯降解的部分中间产物。为分析纳米零价铁还原降解硝基苯的 机理提供信息, 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零价铁降解效果提供科学参考。除了通过对色谱峰的质谱图进行谱库检索定性外,还通过标准样品进行保留 至对照,这样可以提高定性的可靠性。图 1 纳米零价铁还原降解硝基苯的液相色谱图(1)苯胺(图 1 中从左到右第三个峰)谱库检索中我们查到降解产物中保留时间为 4.004 min 的色谱峰为苯胺(多 次重复后没变化)。同时我们配制苯酚标准溶液进样, 苯酚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也 为 4.009 min, 进一步证实降解产物的色谱图中保留时间为 4.004 min 的色谱峰 确实为苯胺的色谱峰。(2)硝基苯(图1 中的从左到右第四个峰)通过谱库检索, 未降解完全的硝基苯的色谱峰在色谱图中保留时间为 6.174 min 处。配制硝基苯标准溶液进样, 硝基苯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也在 6.200 min, 进一步证实降解产物的色谱图中保留时间为 6.174 min 的色谱峰确实为未讲解完 的硝基苯的色谱峰。(3)亚硝基苯(图1 中从左到右第五个峰)通过谱库检索,降解产物的色谱图中保留时间为6.750 min的色谱峰为亚硝 基苯。配制亚硝基苯标准溶液进样, 亚硝基苯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也为6.900 min, 证实降解产物的色谱图中保留时间为6.900 min的色谱峰确实为亚硝基苯的色谱 峰。(4) 杂峰(图 1 中左起第一和第二个峰) 分析这两个峰,我们并与溶剂峰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两个峰是我们所用的溶剂所产生的。(5) 我们通过质量守恒计算了硝基苯降解前后的质量,发现:硝基苯在降解 过程中有中间体的产生,我们称之为苯基羟胺,之所以我们色谱图没有发现这个 中间体的色谱峰,主要是因为它的存在时间很短,在我所用的实验条件下还不能 够准备快速测定出来,希望后续研究可以进行测定。总结本文主要是对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一个简要介绍,以及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所 应用的一些情况。我们通过对硝基苯降解产物的色谱分析,确认了它的一些中间 产物,以及降解的最终产物。这有利于我们下一步优化去除硝基苯的工艺。同时我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及我的解决方法:(1) 保留不充分:在上样保留分析物阶段,就发生洗脱现象。 解决方法:增强基质环境中的极性,如果样品在有机溶剂中,将溶剂转为水或者缓冲溶液,以保证正常保留。如果目标分析物是中性,将会更容易被保留。 因此如果分析物带电,则可通过调节 pH 值以中和分析基团上的电荷。上样时, 一定要确认柱床仍处于活化后的润湿状态。可通过调节阀降低样品流速,一般当 所有吸附剂柱床小于1g时,样品流速控制在2-4 mL/min。(2) 净化不彻底:分析过程出现干扰峰或者假阳性。解决方法:用不同的混合溶剂和缓冲溶液进行淋洗,以去除干扰物而不洗脱 目标分析物。但前提是不能溶解目标分析物。(3) 洗脱不充分:分析物的洗脱量W90%上样量。解决方法:改用更强一些的洗脱剂,或者在洗脱液中加入强洗脱溶剂。如果 用合适的洗脱剂也无法将分析物从 C18 吸附剂上洗脱,可以选用非极性特性较 弱的 C8 或者 C2 吸附剂,可能会更容易洗脱。同时要分多次分别进行洗脱。(4) 回收率不稳定:分析物的洗脱量W90%上样量。解决方法:改用更强的洗脱溶剂或者加入各种缓冲溶液,以找到更好的洗脱 溶剂来洗脱所有的目标分析物。注意查看其它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M, 2007,7,1.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 GB/T19923-2005 2005,9,18. 马汐平,付宝荣,刘洁,等.制药废水中硝基苯致突性的细菌检测试验J 辽宁 大学学报,1999 ,26:175178.4 唐萍, 周集体, 王竟, 刘春. 硝基苯废水治理研究的进展 J . 工业水处理, 003, 23( 3) : 162 19.5 于世林.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与应用(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