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学习借鉴农村社区治理先进经验的调研报告【正文】2017年,民政部决定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广东省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2013年江海区与高新区合署办公,以下简称“江海区”)列入了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自2017年以来,作为全省唯一列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的县(区),江海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农村社区治理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不少的好经验、好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思考。本人利用在江海区挂职锻炼的机会,通过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深入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江海区农村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供各级各部门决策参考。一、基本情况江海区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36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36.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7.6万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快、社会结构变迁,农村社区治理呈现出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空间复杂化等特征,存在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各类治理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和载体相对单一等问题。为此,江海区以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完善“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机制建设”主题,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定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党建引领“三社联动”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逐步构建起“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及“覆盖广泛、专业支撑、服务精准”的社会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了英南村、直冲村、江翠社区、金溪社区、沙津横社区等一批示范村(社区),呈现出“一村(社区)一品”的特色治理模式,形成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一是党建引领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火车炮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事关农村社区治理的成效。近年来,江海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体制机制,聚焦解决群众身边事,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建强班子,带动党员,一大批农村、社区、企业党建示范点获得省、市充分肯定,连续三年基层党建考核在全市排名前列,获“优秀”等次。二是以人为本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理念。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江海区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全区养老助残服务、儿童福利服务、专业社工服务、慈善公益服务、城乡志愿服务“五个全覆盖”,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三是民众参与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各村(社区)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岗制度和村民居分制等,推动“党员带群众、干部带居民”,带动和辐射更多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此外,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志愿者服务委员会、党员积分制、村民积分实施细则、街长制、志愿楼长、党员义工、“社工+党员志愿者”、“社工+志愿者+义工”、五彩亲子自愿服务队、长者生日会、长者饭堂、乡贤馆等载体,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村民”等评选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四是制度建设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保障。江海区在探索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言简意赅或顺口溜的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制度、党员责任岗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村规民约积分管理细则等,推动了农村社区治理各项措施扎实有效落实。五是“三治”融合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江海区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共治共享的基层民主法治新形式、引导群众树立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等抓手,加强群众自我管理,推进自治、法治与德治相融合,构建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实现了村(居)民的自我管理。六是社工组织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补充。江海区通过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区、街道、村级各出一点资金,通过区委政法委牵头和区民政局牵头两种渠道,分别引入公益创投社工(政府为完成一些面上工作,购买专业社工机构服务)和“双百”社工(区级层面统筹,按每人每年不少于7万元的总收入,给予每个街道聘请2个事务岗、每个村聘请1个服务岗的职数),这些社工组织经过专门针对性培训,通过与街道、村(居)签订有偿服务协议,深度参与接待群众办理事项、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积分制管理、村(居)务管理等事项,并且有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制度和工作范本,给村(社区)“两委”成员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抓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其工作成效得到广泛认可。二、主要经验做法(一)以党建引领“三社联动”,筑牢社区治理强大根基一是强队伍,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全区63个村(社区)派驻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全覆盖,带动带强村(居)“两委”队伍;顺利完成2021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村(居)委会成员党员比例达96%,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打造过硬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党员责任岗制度在63个村(社区)落地执行,设立“政策宣传岗”“环境整治岗”等党员义务岗位,并推行党员积分制,积分结果与兑换实物奖励、评优评先、纳入村(社区)“两委”后备人选等相挂钩,80%以上的无职党员上岗履职,推动“党员带群众、干部带居民”,带动和辐射更多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如礼乐街道英南村通过实施“党员责任岗”和“报告工作”等制度,持续提高党组织的话语权。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推行村民积分制、村民议事会制度,以“多元共治”推动“区域自治”,从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成为人气火爆的“网红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村党总支于2021年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筑阵地,为“三社联动”搭建新平台。各街道分别组建党建共同体(外海街道火炬大厦党建共同体、礼乐街道基层治理党建共同体、江南街道城市商圈党建共同体),整合区域内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4类单位的基层党组织49个、党员624名;成立火炬大厦片区党委、文昌新民片区党委等15个社区大党委,高标准打造党建共同体体验馆等活动阵地。成立江海区社会组织党委,建设区、街道两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现社会组织发展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联动村(社区)、专业社工自下而上推出“创文先锋积分项目”“联创善治”“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等多个社区“微治理”项目,有效破解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如礼乐街道乌纱村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运用好“四张清单”,近年来村“两委”干部积极带动党员群众5600多人次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园越来越多、越来越美,水也越来越清澈,环境越来越整洁,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地处外海街道腹地的直冲村探索“街道+村+园区”的“三位一体”园区党建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共建机制,创造了党建促经济、党建促和谐的“村级样本”。2016年直冲村建立了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把党建阵地由室内拓展至室外,配套了村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平台,能够满足村民群众一站式办事需求,从而有效激活组织管理的“神经末梢”,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坐拥30万平方米、年产值10多亿元工业园区,村民分红连年上升,2020年直冲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00多万元。(二)以“三治融合”为着力点,构建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一是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村(居)民议事会制度,共26个村(社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了村(居)民议事会,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社会组织(企业)等协商主体纷纷参与社区议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议事格局。礼乐街道英南村在农民公寓抽签分配过程中,多次通过村民议事会召集村民讨论抽签方案,并通过村委会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实施,在房少人多需求大的情况下平稳有效地化解潜在矛盾,为村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二是创新共治共享的基层民主法治新形式。江海区是全省首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面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派驻驻村律师,开展法律速递、430学堂、法治公园建设等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以合法合规、发扬民主、价值引领为原则广泛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实现村规民约修订率100%。在全市率先推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管理制度,研发积分管理微信小程序,对维护社会公德、爱护环境、邻里和谐等村规民约条款进行量化评分并给予奖励,确立起合理合法的村民日常行为规范,助推农村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金溪社区2020年6月制定积分管理规则,仅用3个多月时间,主动参与积分管理的居民户数由100多户到提升至500多户,部分非户籍常住人员也积极参与进来,居民群众从被动接受社区服务到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促使社区风貌实现了再提升。三是引导群众树立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积极开展“身边乡贤”发现行动,梳理出古代近代先贤、现代名人名士、优秀军人等先进典型100多人,制作乡贤与地名故事直冲、沙津横篇,记录村情村史和乡贤故事。建设20个村(社区)乡贤馆,统一“同心圆驿站”标识,展示华侨乡贤名人事迹,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美德故事、道德理念、道德模范事例在老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促进居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如礼乐街道英南村联结本土资源,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观念,以建设慈善联谊会为纽带,汇聚乡情力量,出资建设乡贤馆、重建老人幸福院、资助举行重阳节长者团拜会、联合社工举办长者生日会、慰问困难村民、发放高考本科奖学金等,受到村民的广泛认同,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出乡贤和村民参与其中,传递孝悌和睦家风与文明和谐乡风。(三)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提升便民服务供给江海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着力构建“覆盖广泛、专业支撑、服务精准”的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全面完成6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配套完善会议室、办事大厅等功能室,并以“简政、惠民、便民”为目标,提供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共103项,建立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逐步推动有条件的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集教育、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党建文化公园。深化社会服务,在全市率先建成1个区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个村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站点,与3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5个长者饭堂共同建立起10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建设区级儿童服务指导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个村(社区)儿童之家,以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为全区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帮扶服务,实现儿童福利服务全覆盖。江海区困境儿童服务方式写进全国儿童服务体系相关制度,工作经验在全国普惠儿童工作会议上交流分享。各街道覆盖广东“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及“1+6”公益创投服务站,专业社工为各类群体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四)以慈善联谊会为抓手,打造江海慈善服务品牌以村级慈善联谊会建设为抓手,凝聚乡贤能人、社会热心人士、海内外华侨的力量,在农村广泛开展助学、助困、助残、敬老等慈善公益活动。目前,江海区已有80%的村(社区)建立了村级慈善联谊会,并与区慈善会、街道慈善会形成了互联互补、广泛覆盖的“三级慈善救助网络”。在疫情防控期间,村级慈善联谊会募集了200多万元款物,为防控一线和困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援助。在各级慈善组织的发动下,江海区“共建一个家”项目整合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力量,筹集资金资源100多万元,为12户困境儿童及其他困难家庭重建或修缮住房,工作做法得到省委第九巡视组的充分肯定。(五)以专业力量为支撑,社会工作者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支持各街道、村(社区)购买专业社工服务,以实施积分管理制度、村民议事会制度为切入点,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实现专业社工服务全覆盖。党委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打造了“创文先锋积分项目”“联创善治”“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等“微治理”品牌项目。礼乐街道文昌沙社区将“创文”工作与社区积分管理有机结合,委托专业社工启动“创文先锋积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