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农具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解析?古今农业?2009年第3期?中国传统农具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解析胡泽学(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100J25)摘要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是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之一.本文通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全面分析,总结,归纳了中国传统农具陈列实施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理念和一些设计构思,解决了在陈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给同类型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提供一些借鉴作用.关键词传统;农具;陈列;设计1998年,农业部积极推进的中国农业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立项,并如期启动.作为中国农业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配套项目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也于2007年在国家财政部立项,并于当年年底启动.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是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的子项目之一.该陈列的内容与形式设计,施工布展已于2009年7月份结束.工程完工后,对于中国传统农具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作深入的分析与全面总结,非常有必要.中国传统农具陈列设在中国农业博物馆9号馆,面积400平方米,主展线98延米.所展出的农具展品是从馆藏的近5000件藏品中精选出150件.一,陈列的主要内容传统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我国的传统农具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从制作材料上讲,由木石发展为青铜,再进而发展为铁制;从使用功能上讲,从原始的掘挖,脱粒88发展为耕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及加工等多种工具;从动力和结构上讲,由人力发展为畜力,水力,风力,由简单发展为复杂.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历朝历代的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进和完善,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按照农业生产的工序分耕地整地,播种移栽,中耕除草,灌溉,收获,运输,脱粒,粮食加工和称量共9个单元进行展出.1.耕地整地工具.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未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已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主要展品有:水田犁,水田耙,耖,旱地犁,旱地耙和耱,还展出了公婆犁,牛轭与耕盘,铁搭,铁锹,镢,木榔头,翻撬(踏犁),砍土曼等展品.2.播种移栽工具.播种移栽工具,是耕整田地后,播种,移栽用的工具.耧车是中国传统农具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解析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发明于西汉武帝时期,宋元时期北方普遍使用.北魏时期出现了单行播种的手工下种工具瓠种器.水稻移栽工具一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它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减轻了人们弯腰曲背的劳作强度.主要展品有:耧车,砘车,点葫芦(窍瓠),秧马等,还有土箕,播种用篓5件,点播用的笋锹,豆斧,豆钻等展品.3.中耕除草工具.中耕工具用于除草,间苗,培土作业,分为旱地除草工具和水田除草工具两类.铁锄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耘荡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时期开始使用.主要展品有:各类锄7件,漏锄,各种耘荡5件.4.灌溉工具.灌溉工具是用于提水,浇灌田地.商代发明桔槔,周初使用辘轳,汉代创制人力翻车,唐代出现筒车.筒车结构简单,流水推动,至今我国南方丘陵河溪水力丰富的地方还在使用.主要展品有龙骨水车,戽斗和桔槔等.5.收获工具.收获工具用于收割禾穗,秸秆,是从古老的石镰,石刀发展起来的,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锰,收割茎杆的镰刀,短镢等.主展品有:各种镰刀28件,各种掐刀3件,刀篓等.6.运输工具.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主要展品有:独轮车,箩筐,背架,扁担,冲担等.7.脱粒工具.最原始的脱粒方法是用手搓磨谷穗,以后用木棍敲打.再后出现了裢枷.南北朝以后,北方用碌碡碾压谷穗脱粒,而南方则在掼桶或掼稻簟上掼打水稻脱粒.脱粒后清除杂质又有木锨,簸箕等扬场工具.西汉时发明了扇,大大加快了清除的速度.主要展品有:风扇车,碌碡,裢枷,稻桶,掼槽,谷耙,木锨等,还展出了权,垛钩,甩耙,弯棍,推板,玉米搓子等展品.8.粮食加工工具.加工工具包括粮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两大类.粮食加工工具从远古的杵臼,石磨盘发展而来,汉代出现了杵臼的变化形式踏碓,石磨盘则改进为磨,砻.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碾.元代棉花成为我国重要纺织原料,逐步发明了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等棉花加工工具.主要展品有:杵臼,石磨,砻,箩等.9.称量工具.农村粮食称量工具主要有杆秤和升,斗,斛.杆秤用于衡定粮食的重量,出现于春秋时期,唐代开始流行于市.升,斗,斛用于确定粮食的体积,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升和斗是中国古代交易最常用的量具.主要展品有:斛,斗,升,秤等.二,陈列设计构思分析中国传统农具陈列的内容与形式设计,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这是中国传统农具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而,在内容与形式设计上,需要从总体上来把握,处理.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是中国农业博物馆特色的专题陈列之一.中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文明的发展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古代人民发明创造了许多丰富的农业科学技术,传统农具是其中之一.传统农具作为中华农业文明的载体,见证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传统农具的发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成就,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进化.要表达中国传统农具的这层意义,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要有一个新的设计理念,光靠传统农具本身的信息89?古今农业?2009年第3期?荷载是不行.中国传统农具陈列,从农具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事活动人手,以中国农业史和中国传统农具发展史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通过传统农具横向的展示和农业史料的纵向描述,以及大量的图片,模型,雕塑等辅助资料的使用,采用多种展示传播手段,从多维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农具历史轨迹,揭示农业生产与气候,工具的关系,以及农具在农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力求呈现给观众一幅中国传统农具的壮丽画卷.(一)中国传统农具的特点中国传统农具的具体器型,色彩,展品的尺寸而言,给陈列的形式设计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这是中国传统农具的特点来决定的.中国传统农具特点:一是就地取材.中国幅员也阔,植物类型丰富,这为传统农具的制作提供了广泛的原材料,同时,也造成了传统农具的用材千差万别.同一类型锄的木柄,可以是竹制的,也可以是木制的,同一犁的木质部分可以是枣木,柳木,也可以是松木,楝木.这与不同地区农民生活环境周围的植物类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农民在制作传统农具时,常常利用植物的自然形态,如犁辕,权,扬钩,杵等.就地取材也就成了传统农具的一大特点.二是尺寸不一,没有标准.中国传统农具的制作,常常是手工业制作,而且常采用师徒传授的形式.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来说,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生产环境,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匠人制作,其传统的农具的尺寸是不一样的,因而在全国范围来讲,是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在一个狭小的区域,比如某个村或某几个村,甚至一个乡或几个乡的传统农具尺寸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但是这种标准也只限于有师徒人脉的地区.90也就是说,同一个师父传授的地区,其传统农具的尺寸是相对固定的.三是形状千差万别.正是由于中国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尺寸不一的特点,才造成中国传统农具的形状千差万别.同一种锄有宽刃,窄刃,尖嘴的,直刃,凹弧形刃,凸弧形刃等类型.同一种犁有直辕,曲辕,长犁床,短犁床,无犁床,有犁壁,无犁壁,木犁壁,铁犁壁,铜犁壁等类型,等等.这些就造成了中国传统农具的千姿百态.当然,中国传统农具还有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应广泛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给陈列农具陈列的形式设计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设计不可能象设计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等文物展品那样得心应手,从而给陈列艺术的设计提出了挑战.(二)陈列构思与内容延伸中国传统农具陈列,以实物陈列为主,配以反映该器具功用的照片;能动的器具,可以让它动起来,增加观众的参与性,或进行演示,容易损坏的可以用模型代替;根据展品的体积大小,采用展柜,或模拟实景展出;本陈列采用声,光,电等展示手段和幻影成像技术等,全方位立体地诠释我国悠久而灿烂的农耕文化.同时,在物化的空间中,通过多种艺术手段透射出劳动者的精神特质.以农耕文化为切人点,追根溯源地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按照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工序),分耕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灌溉,收获,运输,脱粒,加工,称量9个单元来展示,并配以两大景观.景观中的内容,一是水稻(南方代表性作物)的耕种收场景,一是小麦(北方代表性作物)的收获加工场景.通过景观的实景模拟,让观众感受耕种和收获两大农事活动的宏大场面及相关农具的使用情况.展品采用陈列柜中国传统农具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解析和农具使用的实景照片展示的形式.通过农具使用场面,从不同侧面向观众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物候状况,农具类型特点,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不同地区人们的思想,精神等深层次的东西,了解悠久而灿烂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中国传统农具陈列,通过中国传统农具展品的展示和传统农具使用实景景观,营造一个浓烈的农业文化的农村实景氛围,充分体现农具陈列的科学性,文化性,真实性,历史感和艺术表现力.传统农具陈列的科学性,真实性,自不代言.博物馆陈列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应该给予人们准确,科学,真实的表达,人们在休闲,身心愉悦中获取一定的知识,不能给社会公众误教育.因而陈列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是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当然,在科学,准确,真实表达的基础上,还可以延伸陈列展览的内容.中国传统农具陈列在内容延伸上主要做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传统农具历史感的表达上.中国传统农具,顾名思义,是历史上发明创制,后世传承沿袭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虽然中国传统农具陈列的陈列主线是横向地以农业生产工具的工序来依次展开的,但在环境,景观设计和文字表达上,特别注重传统农具的历史厚重感.主要表现形式:一是从文字的角度.在每个单元的文字说明上,力求描述本单元工具发展的历史概貌,如在编写耕地整地工具单元时,首先介绍耕地整地工具的功用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同时介绍耕地整地工具的历史发展脉络,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已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在展品说明牌上,除了介绍工具的功用外,还介绍工具的发明创制年代及发展过程,如:介绍犁时,犁是用畜力牵引的耕地农具.商代出现了青铜犁铧,战国出现了V字形铁铧冠,汉代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