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计划一、 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普通学校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形式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依托区特殊教育学校和区职业技术学校推行残疾人高中(中职)教育,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二、 全国残疾人的教育、婚姻、就业、贫困情况(一)残疾人的教育情况中国残疾人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下,8500万残疾人中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小学毕业人数为2642万,占比3107%。也就是说小学以下教育程度的残疾人占比接近75%,而高中以上学历的残疾人占比不到5%,这也是残疾人缺乏社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据中国残联数据,2008到2012年间,仅35万残疾人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相比之下,同期中国大学毕业生就超过28514万人,比例为8146:1。(二)残疾人群体的婚姻情况通过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数据,可以看出残疾人的婚姻家庭状况极不乐观。一方面,残疾人的在婚率远远低于非残疾人,未婚率非常高,离婚率和丧偶率也高于非残疾人,特别是男性残疾人面临着更突出的婚姻困境。同时,与非残疾人相比,残疾人的育龄期和婚龄差都远远大于非残疾人,为残疾人夫妇的优生优育带来障碍。另外,由于社会竞争能力弱,残疾人家庭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夫妻双方都是残疾人的家庭户。贫贱夫妻百事哀在残疾人家庭里得到生动体现,夫妻关系和幸福指数平均值大大低于健全人家庭,不少夫妻都是在抱着搭帮过日子的心态凑合维持,这也是残疾人家庭离婚率高的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残疾人未婚人口982万人,占124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4811万人,占6082;离婚及丧偶人口2116万人,占2676。(三)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情况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近18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达8816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818万人,占比928%;集中就业268万人,占比304%;个体就业635万人,占比72%;公益性岗位就业148万人,占比168%;辅助性就业143万人,占比162%;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2503万人,占比2839%;从事农业种养加4301万人,占比4879%。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目前仍有近10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未实现就业,即便是已经列入就业范围,占比高达7718%的灵活就业和从事农业种养加人群也大都存在收入微薄和岗位不稳定问题。另外,在按比例就业的818万人中,相当一部分是靠残疾证挂靠实现的假就业。难以消除的固有歧视和偏见让不少企业宁愿交残保金也不接受残疾人。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头脑灵活的残疾人通过经商办厂实现了财务积累,成为令羡慕的人生赢家。也有一部分残疾人通过自身禀赋和不懈努力成为了医生、教师、律师、会计师、艺术家等;还有一些残疾人进入事业单位,成为体制内一员,但这些精英阶层对于8500万残疾人群体来说如同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即便是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远远低于健全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也是首次跨过千万门槛,而其中,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超29万人。尽管残联采取了一些举措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目前采取的主要是社会救助和财政补贴等形式,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弱、平台搭建方面的努力十分欠缺。如对残疾人个体的纳税优惠、贷款优惠等政策落实不足,残疾人就业信息不对称、更新效率低、不够多元、针对福利企业的审核、相关福利政策实现困难等。(四)残疾人群体的贫困情况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一直是中国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因残致贫问题也成为人类减贫事业中共同面对的挑战。据中残联数据,目前有9634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近300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17848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问题得到解决;578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易地搬迁。但是截止2020年,仍有1500万以上残疾人生活在国家级贫困线以下,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以上。相信疫情三年,这个比例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尽管国家经过不懈努力农村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但是农村残疾人除建档立卡之外的贫困比例达到28%以上,脱贫未脱困的现象较为突出,普遍面临较高的返贫风险。脱贫的关键是增加收入,但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极低,没有工作谈何收入,没有收入如何脱贫。而受身体障碍、认知水平、和信息获取渠道的限制,残疾人创业难度也大大高于健全人。三、 残疾人的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严肃的就业形式导致残疾人就业困难严肃的就业形势,社会缺乏专设岗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地岗位竞争越来越猛烈,劳动力市场显现了高素质、高技能地劳动需求,使得残疾人这类双低人员求职受冷遇,就业困难。(二)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不完善福利企业作为残疾人集中就业地主要形式,投资主体和经营范畴受限。有些福利企业享受国家税收政策挂名支配残疾人,每月或每年只发放少量地生活补助。个别用人单位为逃避缴纳就业保证金录用残疾人,但却不提供相应的岗位,而是让其闲置在家中领取最低岗位工资。(三)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残缺,不能参加生产劳动,而被家庭和社会为包袱和累赘,处于受歧视受排斥的地位,或被虐待,或被遗弃,过着非,人的生活。这种歧视在人们的意识中有意无意的流露出来。如就业问题,有些人说现在健全人没有工作了,何况胳膊少腿的;有些企业宁愿为公益献一份力,也不愿意给残疾人工作的机会。(四)残疾人自身素质影响及无法与健全人等同的工作保障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自身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了弱者,被迫退出竞争行列。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的残疾人眼高手低,一张口要办公室高工资的工作,使用人单位大摇头。残疾人在就业环境、工资待遇、无障碍设施、医疗养老保险方面不能和健全人同等对待是导致残疾人失业率高的主要因素。四、 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按照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维护残疾人平等权利,着力完善残疾人帮扶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和美富裕新潮南作出积极贡献。五、 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一)共同富裕是包括残疾人在内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是包括残疾人在内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动共同富裕,对于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来说,是继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又一个十分重大的历史机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当前阶段,积极思考残疾人共同富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系,充分认识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理念、思路和价值,明确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目标、路径和策略,有利于拓宽推动共同富裕的认识视野,也有利于推动将残疾人群体纳入共同富裕的行动纲领和政策体系。(二)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需要三次分配协调配套一是残疾人事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二是发展还不均衡;三是相关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与广大残疾人群众日益提高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使得残疾人和全社会共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缩小残疾人和全体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要在初次分配的过程努力创造条件促进残疾人就业,以提高残疾人初次分配的收入水平;还要在再分配过程中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以增加残疾人的收入、缩小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尚需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作用来增加残疾人收入、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作用。只有当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同时发力,才有利于整体地减小残疾人群体和全体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推动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现。六、 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把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残疾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弘扬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坚持依法发展,健全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法律政策体系,强化法治实施、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坚持改革创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制约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共建共治,统筹兼顾残疾人基本民生多层次保障制度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残疾人事业实现更均衡更充分发展,促进残疾人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促进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七、 残疾人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意义(一)残疾人要为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残疾人要以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为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仅仅在于其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残疾人不甘落后、永不言弃、自强不息的拚搏精神就是对社会建设最好的支持,这是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和谐的动力之一。(二)残疾人要扬长避短,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残疾人之所以被称为残疾,主要是一些身体功能丧失或受损,但是往往由此带来其它身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开发、扩展和强化,有时甚至超过健全人。残疾人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三)残联等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帮扶的力度残联等有关部门要真正建立起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帮扶的力度。残联等部门要把残疾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来认识、对待和开发,不断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和帮扶力度,使更多的残疾人走上和健全人一样的就业之路。社会各界也要热情帮助残疾人,为他们的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搭建平台。(四)物质助残与精神助残双管齐下物质助残与精神助残双管齐下,强化残疾人的主体意识,让残疾人主动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社会除了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给残疾人带来安全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残联组织要更多地帮助残疾人克服自轻自贱的心理,树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帮助残疾人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解除残疾人的心理压力,使其放下思想包袱,从而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中。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八、 残疾人的概念及数量情况(一)残疾人的概念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的人。(二)全国残疾人的数量情况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可推算出截至2022年我国残疾人总人数超85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是634%,涉及到26亿家庭。平均每一百人当中就有六个以上的残障人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