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襄阳市二十中小学部 周芳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与本色语文一文中提到:“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使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能力运用于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呢?我一直在进行实践与反思。一、导“读” 在课中见真情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导读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一个反馈系统,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时,必然有反馈信息作用于教师。小学生思想感情、兴趣欲望、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性,各自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这些反馈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此,教师必须发挥教学机智,适当地予以疏导,巧妙地指点门径,以保持学生阅读心理流向的畅达,促使学生自解其难。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常听教学大师们说对于叙事、写景或抒情类文章,几番诵读后,用“闭上眼睛过电影”的方法加以回味,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在那次的课堂上。我也和孩子们经历了一次“闭上眼睛过电影”的瘾。复、鼻韵母这一课的儿歌描写了雨过天晴,天空出现彩虹的美丽景色。彩虹对于六七岁的孩子们来说有些陌生,怎样让孩子感受到彩虹的美丽,走进儿歌所描述的美妙境界,和作者的情感贴得更拢一些?这是我在让孩子既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诵读儿歌,又能识记住生字以外所思考的问题。记得成尚荣先生说“教室中的儿童要与文本中的儿童联结,老师的精神状态也要和孩子一样,让三个儿童走在一起进行沟通。”于是,我就带着这些思考走进了课堂。我把自己和孩子们感悟儿歌的表现记录下来:师:现在请大家请轻轻地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儿歌;一边用心感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以情传情”,我首先酝酿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沉浸于彩虹的美丽中,接着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地朗读起来,孩子们闭目静坐仔细倾听。)(孩子们睁开眼睛)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弯弯的彩虹。生:我看到像桥一样的彩虹。师:啊!你看到彩虹的形状了。生:我看到彩虹的七种颜色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师:对,彩虹的颜色真漂亮!生:我感受到白云在轻轻地飘。师:多舒服的感觉呀。蓝蓝的天空,轻轻的白云,美丽的彩虹,真美呀!此时,你想干点什么呢?李一鸣:我想坐飞机到彩虹上去逛一圈。师:好大胆的想法,祝你梦想成真。李永淆:我想坐着彩虹桥溜滑梯。师:我想这种感觉一定很棒。王亦宁:我想躺在软软的白云上。师:这个想法太妙了!老师也好想啊!孩子们,请你们就带着自己的这些感受再读读儿歌吧。学生们个个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就是我和孩子们所经历的一次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交融。记得成尚荣先生说“教室中的儿童要与文本中的儿童联结,老师的精神状态也要和孩子一样,让三个儿童走在一起进行沟通。”这次我们这三个“儿童”真的是“联结”在一起了。因为儿歌是模糊的“灰色系统”,很多形象并无确定性,只是一个轮廓。通过我有感情的朗读,让孩子闭眼想象,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框架细部加工,把“灰色系统”转化为“彩色系统”,使得“我们相信看到了自己实在没有看到的东西”,甚而获得“象外之象”,如:“我想坐飞机到彩虹上去逛一圈,”“我想坐着彩虹桥溜滑梯” ,“我想躺在软软的白云上”。闭上眼睛,免除了外事杂物的干扰,心无旁骛,心思统一。这其实是一个凭借语言文字驱遣想象的过程。孩子们对儿歌的感受也在这种内心视象的晕染下得以强化。二、诱“读”在课外长真功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怕写作文?是见闻不够吗?当然不是,现在的媒体信息大量充斥孩子的世界,他们的活动也是精彩无限。放眼一看,哪个孩子不是在忙碌中过日子的?可是,真要动笔写点小文,就犯难了。旧时的童子,只要有机会上学的,一两年功夫,就可以吟诗作对。窍门就在于他们能“劳于读书”。在肚子里扎扎实实地装下了大量的文字,将典范文章的行文立意之法揣摩个透,这些文章成了一个人一生所需的文化“酵母”,到了一定的时期就酿出芳香无比的醇酒了。并且,这样的“酵母”素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植入方能事半功倍。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他反复向老师和家长叮咛:“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虽然,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它教给孩子们基本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则是让孩子们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个习惯将使孩子们受益终身。莎士比亚曾经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引导孩子读书,“赞赏、认同是保持他们热情的不竭动力”。首先,使亲子阅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其次,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亲近童书。再次,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教会孩子用“心情符号”学做批注读到高兴处画张笑脸,读到伤感处勾个哭脸,以此表达感受。孩子读书,家长也跟着读,读后一起大致聊聊书中的人物、情节就行,在这随意中,自然会有对孩子做人、做事、作文的指点和引导。三、赛“读”在展示中碰撞 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广泛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根据这一特点,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是非常必要的。多年来,我经常在班级中开展了“品读中国古典文学”的活动,让孩子诵读起了三字经、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论语、弟子规等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每周至少安排一节班级的读书课,或诵读名人名篇;或欣赏一些学生自己的“佳作”;或开展诗歌朗诵活动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每月评出班级的“阅读小能手”、“讲故事小能手”、“科学小博士”等。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让他们终身受益。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好读书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让阅读的习惯成为自然,成为乐趣。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本,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能把所读的内容,整合为自己知识库中的储备,我们老师语文课堂已经成功一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